首页 > 先秦诗人 > 诗经的诗 > 墙有茨 >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的意思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朝代:先秦诗人:诗经出自:墙有茨时间:2017-04-04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诗人诗经资料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作者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 查看详情>>

诗经代表作品: 《黄鸟·交交黄鸟》 《皇矣》 《樛木》 《绿衣》 《抑·抑抑威仪》 《东门之池·东门之池》 《白华·白华菅兮》 《墓门》 《日月·日居月诸》 《殷武·挞彼殷武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的意思

这首诗内容与《邶风·新台》相承接,主要意思是讽刺宣姜(齐女)不守妇道,和庶子通奸,其事丑不可言。诗以墙上长满蒺藜起兴,给人的感觉,卫公子顽与其父妻宣姜的私通,就像蒺藜一样痛刺着卫国的国体以及卫国人民的颜面与心灵。 全诗一唱三叹,在反复重复的数落中,一层层加深着对这一宫廷丑事的批判。在结构上,叠咏而意义递进,无论在内容...

查看详情>>

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茨(cí):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埽(sǎo):同‘’扫‘’。 中冓(gòu):内室,宫中龌龊之事。 道:说。 所:若。 襄:除去,扫除。 详:借作“扬”,传扬。 束:捆走。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 读:宣扬。[2] [3] 白话译文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

查看详情>>

《国风·鄘风·墙有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意思是讽刺宣姜不守妇道,和庶子私通,其事丑不可言。全诗三章,每章六句,一唱三叹,在结构上体现出一种递进关系,有效地增强着诗歌的讽刺力量。 《毛诗序》谓“《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朱熹《...

查看详情>>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