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李端的诗 >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 畏日望璇题的意思

畏日望璇题

朝代:唐代诗人:李端出自:同苗发慈恩寺避暑时间:2023-04-26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閒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诗人李端资料

畏日望璇题作者李端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 查看详情>>

李端代表作品: 《与郑锡游春·东门垂柳长》 《卧病闻吉中孚拜官寄元秘书昆季》 《送友人游蜀》 《赠李龟年·青春事汉主》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救生寺望春寄畅当》 《送杨皋擢第归江东》 《题故将军庄·曾将数骑过桑乾》 《代宗挽歌·祖庭三献罢》 《宿山寺思归·僧房秋雨歇

畏日望璇题的意思

在炎热的夏天,诗人与好友为了避日觅凉,直奔佛寺而来。“追”、“寻”、“望”三字形象的体现了人们畏暑趋凉的神情。到了慈恩寺后,两人在临池的草地树荫下,舒适地趟着乘凉。“鸳侣”是突出二人情谊深厚。虎溪一喻,体现出慈恩寺是一个高僧辈出,佛法昌盛的著名圣地。颈联为诗人看到的寺景。...

查看详情>>

①宝刹:佛土的尊称,又为佛寺的美称。②璇题:精美装饰的缘头。此处指佛寺。③无心:指离妄念之真心。非谓无心识,而是远离凡圣、粗妙、善恶、美丑、大小等之分别情识,处于不执着、不滞碍之自由境界。《宗境录》卷八十三云:“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

查看详情>>

畏日望璇题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