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文同的诗 > 罢郡·自问尔何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罢郡·自问尔何事

朝代:宋代诗人:文同时间:2023-04-05
自问尔何事,端然信方策。
本是锄犁人,强为簪组客。
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
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

诗人文同资料

罢郡·自问尔何事作者文同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 查看详情>>

文同古诗词作品: 《忧居·忧居向山林》 《入谷马上·群山护秦陇》 《题黎公照序训堂》 《长举驿楼·爽气浮空紫翠浓》 《晴望汉川·城头看雨霁》 《蒲氏别墅十咏·鱼池》 《残秋郊外·萧萧风色弄寒威》 《不饮自嘲·能诗何水曹》 《忘忧堂·磴道循城近》 《报国·报国无忘竭节

罢郡·自问尔何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罢郡·自问尔何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思乡·镇江一曲好烟波》 - - 李穑 - - 镇江一曲好烟波,留滞京华岁月赊。篱竹每思新迸笋,庭梨曾记老无花。但知药物求堆案,岂有文章作满家。病里有怀吟不尽,青山隐隐夕阳斜。
  • 古诗《赠张方严参谋长佐民》 - - 杨圻 - - 自是英雄本色真,运筹帷幄压群伦。他年领袖凌烟阁,应忆江淮有故人。
  • 古诗《沙陀阿跌光进》 - - 林同 - - 三年不归寝,至性切于亲。不信沙陀种,还生如此人。
  • 古诗《王之相妻绣佛续汪司马作偈》 - - 欧大任 - - 阿弥陀佛清净土,老婆功德日绣组。慈悲悯念为永除,九十九亿劫罪苦。
  • 古诗《寄倪元镇·赤水丹山隔两尘》 - - 王嘏 - - 赤水丹山隔两尘,麻姑书信莫辞频。久知鸿宝飞腾术,独许青云磊落人。宾戏能消春昼永,茗香聊试石泉新。东风回首毗陵道,重拟携书与卜邻。
  • 古诗《次韵答蒲元礼病起》 - - 黄庭坚 - - 暖律温风何处饶,莫言先上绿杨条。梢头红糁杏花发,瓮面浮蛆酒齐销。吏事困人如缚虎,君诗入手似闻韶。直须扶病营春事,老味难将少壮调。
  • 古诗《慈航寺是去岁梁节庵黄仲方易由甫及予同宿处》 - - 陈三立 - - 黄生娇逸梁髯惫,各以鼾声助瀑声。梦醒蚊雷挥汗处,依稀今有佛灯明。
  • 古诗《勿作诗作·天机满目是襟怀》 - - 杨爵 - - 天机满目是襟怀,滚滚都从诗上来。付此卷舒同大运,岂容一念自安排。
  • 古诗《菩萨蛮·草桥买尽麻姑酒》 - - 周之琦 - - 草桥买尽麻姑酒。醉来系马桥边柳。漂泊十年闲。离情山上山。秣陵书懒寄。旧约空弹指。泉路断肠时。人闲谁复知。
  • 古诗《登科·太平天子御金銮》 - - 章懋 - - 太平天子御金銮,奎宿光芒午夜寒。汉代文章推董贾,唐家科第属欧韩。龙门浪暖成头角,雁塔风高快羽翰。虽是看花年尚少,莫将温饱问儒冠。
  • 古诗《题瞻明壁·曲曲溪流处处花》 - - 高玮 - - 曲曲溪流处处花,绿杨影里有人家。谁能载酒听春雨,共踏平桥一道斜。
  • 古诗《次韵嵩山田居杂咏》 - - 书諴 - - 溪云淡淡合还披,不定阴晴禁火时。约得邻翁耘宿麦,杏花小雨又成丝。
  • 古诗《芦雁·横江片影一声秋》 - - 胡慎容 - - 横江片影一声秋,楚岸湘波事事愁。同是水云乡里客,归心空怅荻花洲。
  • 古诗《咏物·螺杯五色灿生花》 - - 周凯 - - 螺杯五色灿生花,海外磨成只几家。遗我故人斟酒看,不知可否抵银槎。
  • 古诗《蓉湖·坐久熏风不厌多》 - - 王云凤 - - 坐久熏风不厌多,花香水气更如何。欲寻仙子家何处,十里红莲映绿波。
  • 古诗《飓风叹·民四八七天朦胧》 - - 吴妍因 - - 民四八七天朦胧,奔腾澎湃来飓风。初时众庶悉称快,郁热所以和其衷。既而猛厉世无匹,往来驰骋磨苍穹。势如天吴倒海水,席卷大陆包长空。天惊石破雨骤至,巨鳌直捣冯夷宫。又如乖龙倏夜走,张牙特兀沧溟东。万灵呼啸作旗鼓,千鳞百介纷相从。俄顷乾坤失颜色,九州一气翻鸿濛。雷门震吼日...
  • 古诗《田家三咏·织篱为界编红槿》 - - 叶绍翁 - -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 古诗《桃花·深殿有春人到稀》 - - 梅尧臣 - - 深殿有春人到稀,武陵虽说昧当时。 踌躇莫忆人间世,恐至尘中悔却迟。
  • 古诗《多稼亭前黄菊》 - - 杨万里 - - 危亭俯凉囿,落叶日夜深。 佳菊独何为,开花得我心。 韵孤自无伴,香净暗满襟。 根器受正色,非缘学黄金。 独违春光早,而俟秋寒侵。 岂不爱周年,坐令淹寸阴。 柰此清苦操,媿入妍华林。 向来朱碧丛,亦复悴斯今。 清霜惨万象,幽芳耿森森。 持以寿君子,聊尔慰孤斟。...
  • 古诗《长信宫·天上梦魂何杳杳》 - - 高蟾 - - 天上梦魂何杳杳,日宫消息太沉沉。 君恩不似黄金井,一处团圆万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