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王易的诗 > 病夜吟·悯仰随人违古道原文及翻译赏析

病夜吟·悯仰随人违古道

朝代:现代诗人:王易时间:2023-04-05
悯仰随人违古道,寒温服药应天时。
灯花未落瓶笙寂,明日阴晴那得知。

诗人王易资料

病夜吟·悯仰随人违古道作者王易

王易(1889-1956) 原名朝综,字晓湘,号简庵。南昌人。清末肄业京师大学堂,后入南京大学,与汪东、吴梅、黄侃、王伯沅、胡小石等唱酬。晚年就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博学多才。工宋诗,酷似陈简斋。书法初学灵..... 查看详情>>

王易古诗词作品: 《己丑六月迪儿始壮为赋古风一章以勖之时同客潭州》 《南浦·春水和玉田韵》 《己丑六月迪儿始壮为赋古风一章以勖之时同客潭州》 《百字令·夜行河朔》 《春分后一日社集北湖分韵得天字》 《春尽日望野·接天青碧绣崚嶒》 《步曾招同子怡樵谷志吾小集来今雨轩得二十八韵》 《金缕曲·感怀》 《霜花腴·茂陵病起》 《登牯岭·至此沉冥百忧尽

病夜吟·悯仰随人违古道原文及翻译赏析

病夜吟·悯仰随人违古道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是日马上即事》 - - 安轴 - - 积雨难堪闷闷愁,喜看晴日出云头。自然行处得佳景,可是良辰兼胜游。草野晚花香澹澹,稻畦新叶绿油油。道傍闻说老农话,今岁应逢大有秋。
  • 古诗《兰·花虽四时有》 - - 弘历 - - 花虽四时有,品格独宜春。幽实不论地,芳宁复待人。朵曾闻作佩,叶亦可为绅。比似康成宅,香应竹素匀。
  • 古诗《为天津令沈远亭题画册》 - - 邓廷桢 - - 击汰溯寒潮,人在烟中语。悠然思鲈鱼,一帆收乍浦。
  • 古诗《澄观斋有会·视物谓之观》 - - 弘历 - - 视物谓之观,示物谓之观。其义虽有二,一澄与为贯。无私之谓澄,克已思过半。是谓惠迪吉,圣藻垂训焕。
  • 古诗《寄呈岭背邝熙甫先生》 - - 程坚甫 - - 半生涂抹愧雕虫,尚赖高明诱掖功。遣兴偶然编旧稿,为声原不比焦桐。若云并驾无余子,只恐评词有未公。千古汝南称月旦,可曾秋水洗双曈。
  • 古诗《题董其昌临黄公望浮岚暖翠图》 - - 弘历 - - 暖翠浮岚子久临,晴烘叠树气萧森。楚弓还是楚人得,何必其间有惜心。
  • 古诗《诗·国初吾乡民》 - - 员安舆 - - 国初吾乡民,万户一逢掖。盖自咸平后,俊髦始接迹。
  • 古诗《忆秦娥·忆鄋氏》 - - 顾贞立 - - 西窗月。邀人瘦影成三绝。成三绝。清愁虚冷,都无话说。金钗划损阑干漆。炉烟袅篆屏山寂。屏山寂。侍儿促睡,单衾寒怯。
  • 古诗《仙霞道中·村村翁妪贺年华》 - - 黄公度 - - 村村翁妪贺年华,不道行人亦念家。可是浮名能挽我,杖藜元日度仙霞。
  • 古诗《卷云亭·云生山气佳》 - - 张栻 - - 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
  • 古诗《集句留别李子玉守素处士》 - - 刘安世 - - 故里心期柰别何,几时回首一高歌。镜中丝发悲来惯,他日相逢应更多。
  • 古诗《即事·无灯无月光明夜》 - - 梁鸿志 - - 无灯无月光明夜,轻暖轻寒忏悔时。惭愧登伽偏促坐,与摩戒体费柔荑。
  • 古诗《题良常张处士山居》 - - 韩友直 - - 故人读易向华阳,万个松间一草堂。最爱满山春雨后,白云晴护药苗香。
  • 古诗《得季子果嘉兴书》 - - 陈谟 - - 闻汝踪无定,杭州定婺州。雪寒探虎穴,浪猛踏风舟。千里传家问,三年滞旅游。七旬今又四,短发不宜秋。
  • 古诗《酬罗季康·惭愧材非可与言》 - - 廖行之 - - 惭愧材非可与言,等閒微籁自鸣天。井蛙无理祇成闹,里妇空颦岂解妍。君自平生多与点,谁云一语始知然。欲伸床下慇勤拜,诗律于今属大贤。
  • 古诗《续游三峰兴福》 - - 张洵佳 - - 岸帻披襟让我先,招邀难得故人全。青山斜日前朝寺,幽谷白云小洞天。绕径樵歌惊鹤梦,过江帆影接狼烟。劝君揽胜休閒着,此境神游已廿年。
  • 古诗《甲午季夏闭关》 - - 孙廷铎 - - 性拙畏城市,孤意耽山居。裹粮常苦乏,遂令此愿虚。不耕复不读,悠悠已夏余。念之怀百忧,中夜步阶除。会心岂在远,奚必厌吾庐。晨起谢亲友,杜门境已舒。入室书盈箧,可以慰饥劬。忻然遂息肩,俯仰皆自如。竹树拂清暑,蝉声亦萧疏。隔俗即丘壑,何须慕樵渔。...
  • 古诗《天寒·风裂幽窗水泽坚》 - - 张方平 - - 风裂幽窗水泽坚,寒郊空迥澹无烟。何因得向桃源去,景气长如二月天。
  • 古诗《都堙遭热·融风何事入神州》 - - 宋伯仁 - - 融风何事入神州,一扫天衢万百楼。莫为朱门夸炙手,又令赤子叹焦头。诗人幸有湖山在,壮士能为富贵谋。世事可惊言不尽,得休休处便休休。
  • 古诗《送江南闻秘校》 - - 卫博 - - 胸中逸气凛横秋,欬唾珠玑九州。 堪叹群儿自相贵,如君百战未封侯。 相逢不啻平生旧,一笑还从汗漫游。 好去殷勤护行李,要看鲸海试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