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袁说友的诗 > 泊姑苏馆·冲风挟雨到苏州原文及翻译赏析

泊姑苏馆·冲风挟雨到苏州

朝代:宋代诗人:袁说友时间:2018-02-05
冲风挟雨到苏州,赢得樯乌半日留。
岂是甘棠无剪伐,浪持使节几经由。
群观底事多耆老,一笑犹能认故侯。
回首齐云旧游处,西山端欲送行舟。

诗人袁说友资料

泊姑苏馆·冲风挟雨到苏州作者袁说友

袁说友,字起岩,号东塘居士,福建建安人。侨居湖州。宋绍兴九年(1139年)生。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调溧阳簿。淳熙四年,任秘书丞兼权左司郎官,后调任池州、知临安府。累任太府少卿、户部侍郎、文安阁..... 查看详情>>

袁说友古诗词作品: 《善颂堂·家法传忠孝》 《朱东父作室·贪夫筑室齐云湄》 《游武昌东湖·只说西湖在帝都》 《曾同年南仲至自德清》 《拟咏展观太上皇帝御书》 《谢侃老惠乳糕》 《李兼济分教江阴》 《江行有惠梅花者因忆杜少陵云江上被花恼不彻》 《咏晴·农夫一饱尝忧迟》 《早行遇雨·约得东风二月春

泊姑苏馆·冲风挟雨到苏州原文及翻译赏析

泊姑苏馆·冲风挟雨到苏州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少林寺·少林有南北》 - - 弘历 - - 少林有南北,对峙不为孤。忍草一庭静,禅枝万嶂扶。閒轩聊可憩,佳景自相输。忆逊豫巡者,曾临面壁图。
  • 古诗《新秋·西望潇湘秋水长》 - - 陈继儒 - - 西望潇湘秋水长,大风初捲白云扬。银河夜落机中锦,玉露朝侵陌上霜。萤度空梁栖燕幕,鱼翻静渚戏莲房。亦知此日行吟者,一段愁心挂夕阳。
  • 古诗《西山杂诗·涧松岩石荫秋萝》 - - 严嵩 - - 涧松岩石荫秋萝,贪看青山寺寺过。归鸟数行西日外,树烟横碧晚钟多。
  • 古诗《刘元煇来·闻筑船亭就》 - - 方回 - - 闻筑船亭就,能来共看花。鲞枯庖海物,豆乳买邻家。稍可从容饮,犹当委曲赊。归途有底急,不肯后昏鸦。
  • 古诗《叉萝卜·团内一锄浅》 - - 徐渭 - - 团内一锄浅,毫端两诧深。广州初断葛,上党未蒸参。
  • 古诗《次韵十四叔赐诗留别》 - - 王安石 - - 穷冬追路出西津,得侍茫然两见春。发册久嗟淹国士,起家初命慰乡人。行辞北阙楼台丽,归佐南州县邑新。班草数行衣上泪,何时杖屦却相亲。
  • 古诗《闲居·虽贫常晏如》 - - 释文珦 - - 虽贫常晏如,兀兀坐山舍。案有麻衣易,门无俗士驾。虞人不从招,尼父亦待贾。狗苟复蝇营,此事吾不暇。
  • 古诗《春闺·闻道幽燕地》 - - 郭之奇 - - 闻道幽燕地,春寒雪犹花。灯前捣衣寄,要襋冷霜华。明朝辞素手,迢递向天涯。传语好人服,无令黄里嗟。
  • 古诗《五王子·化生》 - - 释正觉 - - 丝纶传得出宸帏,宣花春城类莫齐。妙握当途无字印,马蹄终不染尘泥。
  • 古诗《答皇甫子循见寄》 - - 欧大任 - - 双鱼消息五湖还,玄晏先生尚闭关。人候小车乘下泽,书成残草寄名山。江南烟月参差际,淮浦风云澒洞间。尺素怀君三百里,竹林何日一追攀。
  • 古诗《青帝位酌献用祐安。伏羲、高辛酌献并同》 - - 郊庙朝会歌辞 - - 瑞鳦至止,祀事孔时。酌以清酒,祼献载祗。神具醉止,介我蕃禧。乃占吉梦,维熊维罴。
  • 古诗《雪晨·面面银山里》 - - 郭临江 - - 面面银山里,衡茅雪压庐。柴门人到处,纸帐梦回初。貌古诗魂瘦,形忘礼数疏。梅花高格好,相赏意何如?
  • 古诗《十月十五夜落月》 - - 郑孝胥 - - 凄清月色无今古,寂寞人间有死生。雾阁云窗忽今夕,祇将涕泪送西倾。
  • 古诗《荥阳郑公以稹寓居严茅有池塘之胜寄诗因有意献》 - - 元稹 - - 激射分流阔,湾环此地多。暂停随梗浪,犹阅败霜荷。恨阻还江势,思深到海波。自伤才畎浍,其奈赠珠何。
  • 古诗《送刘勃安还淮阴》 - - 毛奇龄 - - 不见刘真长,于今二十春。酒披燕市月,衣落御街尘。家室真堪恋,音书莫厌频。眼前相送者,岂是盛年人。
  • 古诗《读许云村先生小传有述》 - - 于慎行 - - 紫云峰下石为闾,尚想幽人旧隐居。避俗青春违禁闼,移家白首寄樵渔。名标吴国先贤传,手校西京太史书。此日绨囊馀谏草,台郎封事满公车。
  • 古诗《浣溪沙·溪花》 - - 董如兰 - - 小立崖前支晓风。宜人偏在露华浓。盈盈临水自矜容。翠鸟啄馀青茎子,游鳞疑狎粉香丛。蓬窗撩乱画图中。 
  • 古诗《褒城县雨中》 - - 张嵲 - - 岭云方笠覆,檐雨已盆倾。 山气昼侵幔,滩声夜入城。 子真空旧隐,褒姒谩垂名。 访古多磨灭,秋风山树赬。
  • 古诗《九日·黄菊与秋竞》 - - 苏辙 - - 黄菊与秋竞,白须随日添。 时人知不憙,野老未相嫌。 但酌清樽尽,犹存薄俸沾。 日西闻客至,更问酒家帘。
  • 古诗《秋日旅舍卧病呈所知》 - - 杜荀鹤 - - 秋色上庭枝,愁怀切向谁。青云无势日,华发有狂时。 枕上闻风雨,江南系别离。如何吟到此,此道不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