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金履祥的诗 > 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原文及翻译赏析

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

朝代:宋代诗人:金履祥时间:2018-03-04
岩岩北山,其高极天。
障此东南,利欲之澜。
敢拜稽首,天子万年。
允保四海,好德之端。
敢拜夫子,眉寿无愆。
金玉尔音,以永斯文。

诗人金履祥资料

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作者金履祥

金履祥(1232年-1303年),字吉父,号次农,自号桐阳叔子,兰溪人。宋、元之际的学者。为浙东学派、金华学派的中坚,北山四先生之一,学者尊称为仁山先生。金履祥,先祖原姓刘,因避讳吴越王钱镠同音名,故改姓金。从..... 查看详情>>

金履祥古诗词作品: 《高石岩·山到金盆共绕回》 《徐山甫夜话有诗言别次韵》 《进退格送苏金华解官东归》 《术士求书往横山复以诗赠》 《装解卷鲁斋先生置酒出诗就坐占和》 《洞山十咏·双龙洞》 《都下赋归奉别天台金彦如惠子明沈新之马景昭》 《寿张南坡·绿袖斑斓上庆庭》 《题城南塔院·佳境城南胜》 《徐山甫夜话有诗言别次韵

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原文及翻译赏析

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自题仿黄柳溪山水小幅》 - - 李经始 - - 层峦叠嶂最宜秋,独木危桥俯碧流。我爱幽居绝尘世,隔溪山色卷帘收。
  • 古诗《送李提学若虚侯佥宪公矩》 - - 李东阳 - - 十载同官别更同,一朝分送两青骢。湖南使节经江右,浙上行船过泖东。面带冰霜生朔气,手栽桃李待春风。他年冠佩还朝地,谁奏天曹第一功。
  • 古诗《十三元·抱膝荒凉地》 - - 邓云霄 - - 抱膝荒凉地,缘何号镜园?一溪斜进艇,四沼曲环轩。白练烟中净,青铜浪里翻。临流闲照胆,挥麈欲忘言。
  • 古诗《乙丑腊月十三日》 - - 屈大均 - - 乔木宋时村,安亲一小园。白头乌子母,新粉竹儿孙。古老衣冠在,虚无手泽存。先公如不没,九十一乡尊。
  • 古诗《寄刘远夫·曾陪丹陛持霜简》 - - 王廷相 - - 曾陪丹陛持霜简,共谪穷荒叹晚途。江外相思前夜梦,河壖归到几封书。行藏自分青山好,勋业番惊白发疏。君在濠梁多乐事,人情观尽最知鱼。
  • 古诗《登第后画师以冠裳写真戏题》 - - 李南金 - - 落魄江湖十二年,布衫阔袖裹风烟。如今各样新装束,典却清狂卖却颠。
  • 古诗《题蓉湖春色·不风流处总风流》 - - 候倬 - - 不风流处总风流,梓里名花月旦收。白傅情怀因念旧,东坡才调洵堪俦。廿年踪迹浑如梦,一曲齐梁溯莫愁。过眼云烟原幻境,群芳何幸姓名留。
  • 古诗《黄母庄太夫人九秩晋一大庆》 - - 成惕轩 - - 芝砌腾芬慈荫远;椒觞介寿岁华新。
  • 古诗《疏山·江南九月未飞霜》 - - 曾季狸 - - 江南九月未飞霜,木叶萧萧已半黄。行遍疏山山下路,满山唯有桂花香。
  • 古诗《丁亥秋末步百通兄遣怀韵》 - - 张月宇 - - 拟以千樽醉一场,非关云梦阻高唐。朝中侯爵难封李,海内甘梨独姓张。莫倚良弓惊蹇雁,何从岐路问亡羊。九畴旱涝无常久,祗敬凭谁话禹汤。
  • 古诗《范蜀公挽词·剑外东来日》 - - 苏辙 - - 剑外东来日,城西却住年。高斋留寓宿,旅食正萧然。语惬闻投石,诗新看涌泉。清樽寄苦泪,一洒叶坟前。
  • 古诗《十八日观潮·江平石出涨沙浮》 - - 陈师道 - - 江平石出涨沙浮,船阁平洲水断流。朝暮去来何日了,一杯谁与吊阳侯。
  • 古诗《挽张思绍乃翁》 - - 边贡 - - 归老身犹健,游仙梦已侵。盐司官誉在,豸服主恩深。迢递碧山路,凄凉嘉树阴。秋风渡泸水,客子正愁心。
  • 古诗《浪淘沙·潦草一年年》 - - 蒋士铨 - - 潦草一年年,似人蚕眠。玉堂清冷与萧然。解意江湖漂泊苦,我亦啼鹃。涂抹衍波笺,短咏长篇。欲将身化岭南船。送尔仙山楼阁上,挥手云烟。
  • 古诗《送李稙秀才归盱眙》 - - 苏过 - - 浊流尽处见淮山,水作清罗拥髻鬟。顿觉山川无与并,固知人物亦相关。妙年肯作小坡客,瓢饮来同陋巷颜。不为莼鲈起乡思,重亲方在白云间。
  • 古诗《次韵昌父·城中有客占林园》 - - 韩淲 - - 城中有客占林园,应据枯桐入梦魂。秋日肯忘东里赵,年时曾醉永嘉潘。
  • 古诗《鹅湖道中·去起十里路盘纡》 - - 刘学箕 - - 去起十里路盘纡,幽径平罔驾不舆。认得鹅湖山下路,绿松岩畔拥僧庐。
  • 古诗《浣溪沙·观吴人岁旦游承天》 - - 吴文英 - - 千盖笼花斗胜春。东风无力扫香尘。尽沿高阁步红云。闲里暗牵经岁恨,街头多认旧年人。晚钟催散又黄昏。
  • 古诗《酬鲁望见迎绿罽次韵》 - - 皮日休 - - 轻裁鸭绿任金刀,不怕西风断野蒿。酬赠既无青玉案,纤华犹欠赤霜袍。烟披怪石难同逸,竹映仙禽未胜高。成后料君无别事,只应酣饮咏离骚。
  • 古诗《咏古寺花》 - - 司空曙 - - 共爱芳菲此树中,千跗万萼裹枝红。 迟迟欲去犹回望,覆地无人满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