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杨圻的诗 > 北游诗·日月回京阙原文及翻译赏析

北游诗·日月回京阙

朝代:现代诗人:杨圻时间:2019-05-15
日月回京阙,威仪见汉官。
五胡馀父老,九庙荐杯盘。
帝里春无恙,天衣泪不干。
未能忘麦饭,减膳内臣看。

诗人杨圻资料

北游诗·日月回京阙作者杨圻

杨圻(1875-1941),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名圻,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御史杨崇伊子,李鸿章孙婿。年二十一,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为户部郎中。光绪二十八年举人,官邮传部郎中,出任驻英属新加坡总领事。入民国,..... 查看详情>>

杨圻古诗词作品: 《纪痛诗·积雪千山乱》 《秋夕与友登北山玩月》 《悼亡诗·门外湘江白露寒》 《吊方孝孺墓·江山虽自归同姓》 《石花林闲居·寂寞安仁宅》 《冬至后得家书梅讯因忆故园四绝》 《戊午三月三日偕霞客放船尚湖看桃花山明水媚花草黏天万人空巷画船如云计十年不家今而后知故乡春游之乐》 《闻畅威已归广陵》 《佳期·佳期邈若云》 《感赋·别业园林朝士家

北游诗·日月回京阙原文及翻译赏析

北游诗·日月回京阙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始电·雷电相需孰后先》 - - 弘历 - - 雷电相需孰后先,或因远近识其然。雷缘近故先闻耳,电以远斯后见旃。五日为期亦约略,二仪妙运藉昭宣。协时惟正不语怪,何必称奇列缺鞭。
  • 古诗《送伦天瑞暂归石》 - - 何吾驺 - - 一片山园色,君归可奈何。望随烟影杳,云入梦中多。独坐香风入,孤窗皎月过。广寒秋正好,期尔发狂歌。
  • 古诗《饮赤芝言怀·海内交游梦寐孤》 - - 李之标 - - 海内交游梦寐孤,黄公肯邈河山垆。怜君独扫三蒿径,容我清狂一酒徒。荏苒风尘催岁促,迂疏心事入春芜。过逢赖有清尊在,白眼歌来耳热呼。
  • 古诗《画·界画尝闻殿画科》 - - 凌云翰 - - 界画尝闻殿画科,却因陈迹费吟哦。林深白日繁槐柳,池小青天足芰荷。西路名园无复见,平泉遗石竟如何。人间正苦逄炎热,不道凉飙此地多。
  • 古诗《望荻港·青山如画水如烟》 - - 彭孙贻 - - 青山如画水如烟,日落空江月未圆。东望故园知不远,白云只隔秣陵天。
  • 古诗《送知白禅者·松不直》 - - 释重显 - - 松不直,棘不曲,谁笑卞和三献玉。经天纬地太无端,迈古超今亦轻触。靡羁束,何必云,素范还还,真规复复。栴檀叶落香风清,千里万里长相逐。
  • 古诗《丁校书见招晚酌》 - - 高启 - - 正坐羁愁不自聊,远烦舟楫暮相邀。江悬落日犹三尺,风折垂杨定几条。流水入花村杳杳,幽人对酒屋翛翛。此乡不得君同客,应是春来更寂寥。
  • 古诗《伤别离·碧阶窗影映疏灯》 - - 钟芳 - - 碧阶窗影映疏灯,三星半落天河明。美人一去隔湘水,层峦叠巘烟冥冥。蟏蛸骨丝错水户,鬓丝无情黑成素。百年欢会难再期,寤寐思君君不知。
  • 古诗《送赵寺丞寄陈海州》 - - 苏轼 - - 景疏楼上唤蛾眉,君到应先诵此诗。若见孟公投辖饮,莫忘冲雪送君时。
  • 古诗《题春山烟雨图》 - - 刘崧 - - 崖溜下林陂,春云带雨垂。不知村远近,惟见树参差。柳巷闻莺早,桃溪放犊迟。乱馀宁有此,愁绝辋川诗。
  • 古诗《云川书斋同云洲诸丈留别赋得多字》 - - 谢榛 - - 六月期幽赏,银塘有芰荷。诗从年老健,情到别时多。夜湿草间露,秋横天上河。王孙共今夕,郢调付云和。
  • 古诗《君马黄·君马黄》 - - 区大枢 - - 君马黄,臣马玄。君马为龙,蹀躞万里,超忽九天。臣马批耳络首,勉承鞭策,不敢辞以骞。
  • 古诗《漫成·耕钓传先志》 - - 王夫之 - - 耕钓传先志,人知德不堪。钏声原宿业,崖蜜自先甘。寓目团栾浅,初心冷暖谙。鸿踪沙外雪,聊谢盖棺惭。
  • 古诗《渡海·视海为吾地》 - - 郑孝胥 - - 视海为吾地,方能守此州。可怜壮士泪,空作接天流。
  • 古诗《閒居杂咏·山耸千重绿》 - - 黄文仪 - - 山耸千重绿,堂开一镜明。读来书几卷,坐到月三更。
  • 古诗《晓发·柔橹苍茫外》 - - 郭麟 - - 柔橹苍茫外,高城杳霭间。霞明浦口树,人语梦中山。唤起翻思坐,催归未却还。扁舟载黄叶,萧瑟下江关。
  • 古诗《忆琴·惭愧才华作庆宵》 - - 吴玉如 - - 惭愧才华作庆宵,拥书摘艳宿相招。螺痕酒晕非吾好,不比明珠爱绿绡。
  • 古诗《大雨连宵·彻夜盆翻天井潢》 - - 虞俦 - - 彻夜盆翻天井潢,回澜谁障百川狂。 鲲方怒翼思溟海,鼠已摇牙伺太仓。 秋着屏山惊客枕,润添衣笼费炉香。 惠连应记池塘梦,近有书来说对床。  
  • 古诗《夜雨不寐》 - - 杨万里 - - 雨急点不疏,瓦乾声可数。 滴破江湖梦,合眼无後补。 更长酒力短,睡甜诗思苦。 已自不成眠,如何更遭许。
  • 古诗《悼明彻庵·我去兄来住此间》 - - 詹英 - - 我去兄来住此间,兄今已死我方还。 受经寺后同源水,一样哀声出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