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陈宝琛的诗 > 沧趣楼杂诗·一年最可人心目原文及翻译赏析

沧趣楼杂诗·一年最可人心目

朝代:清代诗人:陈宝琛时间:2023-04-05
一年最可人心目,幼绿秧针乳鸭黄。
著意相看能几日,小窗犹及好风光。

诗人陈宝琛资料

沧趣楼杂诗·一年最可人心目作者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陈宝琛十三岁中县学秀才,..... 查看详情>>

陈宝琛古诗词作品: 《息力杂诗·半旬凉吹换炎曦》 《听水第二斋落成幼点嘿园同赋》 《菩萨蛮·衣冠筐篚承平景》 《温旭初出示董恽书画册留题双溪寄庐》 《三实珑守岁》 《题韧叟滏麓归耕图》 《西湖书院·畚锸空思踵桂斋》 《自上方归柬赞虞》 《石山左转有洞供老子像榜老君岩》 《芳斋听戏·一曲何戡触旧悲

沧趣楼杂诗·一年最可人心目原文及翻译赏析

沧趣楼杂诗·一年最可人心目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用韵酬余伯庸》 - - 张仲深 - - 西风吹练水,凉意袭絺袍。拟草张衡赋,愁闻楚客骚。旅怀秋更恶,归舸月中操。应叹浮生者,巢由亦自高。
  • 古诗《读史·西园既谐价》 - - 姚范 - - 西园既谐价,左驺督礼钱。五百意未姝,小靳可万千。此例遂垂则,意气匪鱼鱼。垣闳拘被赕,士操危不全。日进尚未足,月进岂待宣。判官及刺史,绎绎连车船。我闻畜淘河,终日循洲堧。鱼虾虽满胡,吐去不填咽。又闻韝鸷鸟,雉兔饱霜拳。食之仅一脔,纵制肘绦旋。嗟哉中林卉,侯栗伤屈卷。矫翼云天...
  • 古诗《金丹诗诀·半斤真汞半斤铅》 - - 陈楠 - - 半斤真汞半斤铅,隐在灵源太极先。须趁子时当采取,鍊成金液入丹田。
  • 古诗《石门僧·石门幽绝甚》 - - 赵师秀 - - 石门幽绝甚,独有一禅僧。寺废馀钟在,房高过客登。山蜂成苦蜜,崖溜结空冰。如此冬寒月,他人住岂能。
  • 古诗《春日杂诗·连岁海扬波》 - - 屠大山 - - 连岁海扬波,兹秋息烽燧。畎亩馀稻粱,农夫亦憔悴。借问胡乃尔,共言苦徭税。额外当征需,丁壮死无罪。晨夕冒霜露,奔驰靡贱贵。闾巷何萧条,鸡犬亦颠沛。四序互推迁,数口寡所慰。白日乃高悬,霾雾默茫昧。风威徒怒号,安取惊聋瞆。秋深室如磬,何以能卒岁。...
  • 古诗《再赋前韵·鲁公世取龟蒙地》 - - 王洋 - - 鲁公世取龟蒙地,宜有田文出相门。恰似夷吾起江左,封胡羯末尽兰孙。
  • 古诗《闲居杂兴·人说居闲久》 - - 赵蕃 - - 人说居闲久,园今数亩开。荒榛除旧舍,规画见新材。郁郁宜深芘,堂堂岂易摧。遐思挹湘水,高兴拟裴台。
  • 古诗《春早漫兴·泄云漏日淡无光》 - - 王祎 - - 泄云漏日淡无光,薄暖轻寒互送将。醉眼莫嫌春色浅,东风新染柳丝黄。
  • 古诗《甲午岁除即事初被聘召之命末章感遇述怀》 - - 程公许 - - 乞州如斗苦难谐,遣戍蓬婆也自佳。严诏自天疑过误,虚心造物与安排。轒辒犹未空三辅,鼙鼓何当静两淮。经世无才羞汲引,寸丹咫尺是尧阶。
  • 古诗《演乐·金镛玉磬媲箫韶》 - - 林熙春 - - 金镛玉磬媲箫韶,九奏清音彻汉霄。洛邑凤来鸣帝德,可能干羽格三苗。
  • 古诗《江村夜泊·日落江路黑》 - - 项斯 - -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 古诗《得陈仲献书及枸杞绒幅》 - - 施闰章 - - 屡月书方达,函关路几盘。地偏云树隔,天远梦魂难。药忆文园病,衣知范叔寒。只愁字磨灭,时出袖中看。
  • 古诗《清明陪友登香山》 - - 周馨桂 - - 绝顶望冥冥,悠悠屐齿停。麦连平野绿,天入远峰青。古寺披云至,人声坐石听。良辰豁幽恨,携手话山亭。
  • 古诗《江行无题·咫尺愁风雨》 - - 钱珝 - -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 古诗《二月晦日·不恨花阴日影迟》 - - 韩淲 - - 不恨花阴日影迟,只愁风横雨狂时。梅梢叶底著青子,却忆繁香如故知。
  • 古诗《王庭秀悠然轩》 - - 李俊民 - - 小轩开后快双明,峭拔南山立翠屏。好是晚来新雨过,白云堆里露尖青。
  • 古诗《谢松野叔惠菊》 - - 罗公升 - - 囷粟分公瑾,千金寿仲连。山人不须此,再拜菊花前。
  • 古诗《寻隐者不遇·寻真误入蓬莱岛》 - - 魏野 - -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 古诗《出门·出门复入门》 - - 李复 - - 出门复入门,所向常默默。 凄阴久未开,凄风起空谷。 孤鸿铩翮悲,黄鹄飞亦独。 旧耕半荒芜,自叹力不足。
  • 古诗《挽思泉居士》 - - 王柏 - - 平生不蓄买山钱,晚得佳城岂偶然。 官职丛中韬素志,风波险处谒名贤。 只将和气占心地,尚想清尊养性天。 宗党典刑难倒指,忍看庭玉泪溅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