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杨万里的诗 > 成蹊亭·红雨未随风原文及翻译赏析

成蹊亭·红雨未随风

朝代:宋代诗人:杨万里时间:2017-10-23
红雨未随风,白雪忽满枝。
秪今正月尾,政是断肠时。

诗人杨万里资料

成蹊亭·红雨未随风作者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查看详情>>

杨万里古诗词作品: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池亭·小沼才阶下》 《溪行险绝·山不人烟水不桥》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寄广东提刑林谦之司业》 《霜夜·月影全无只有星》 《罗溪望夫岭·行役家家寄刀尺》 《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游西湖·春光欲动意犹迟

成蹊亭·红雨未随风原文及翻译赏析

成蹊亭·红雨未随风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荻洲放艇·沧洲渌水荻芦秋》 - - 弘历 - - 沧洲渌水荻芦秋,兰枻金风独放舟。不把丝竿置身侧,恐妨人认志和流。
  • 古诗《碧桃初开·百里春林绣落霞》 - - 黎简 - - 百里春林绣落霞,满帆红雨昨还家。苦吟伤别茫茫绪,日暮天清澹澹花。居士发肤香不染,美人绰约媚无邪。从来已得根尘净,烟雾何能法眼遮。
  • 古诗《伤春·野涨村村水》 - - 郑明选 - - 野涨村村水,山城日日风。雨深荒县里,春尽讼庭中。朋辈他乡异,莺花往岁同。床头十年酒,未有一尊空。
  • 古诗《慈仁寺松·直欲凌风去》 - - 施闰章 - - 直欲凌风去,翻从拂地看。摧残经百折,偃仰郁千盘。老阅山河变,阴兼日月寒。支离尔何意,不厌卧长安。
  • 古诗《台湾竹枝词·豆荚花开落地生》 - - 谢金銮 - - 豆荚花开落地生,铜缸膏火万家明。䕸灰犹作春畦粪,广注周官土化名。
  • 古诗《挽陈其美联·书生肩半壁东南》 - - 谭惟洋 - - 书生肩半壁东南,十余年国事驰驱,惟觉良工心独苦;狂寇坏共和保障,四百兆人民血泪,重伤知己我尤悲。
  • 古诗《次韵答俞原举》 - - 董纪 - - 自蒙人日题诗后,夜夜光辉照草堂。玉石琢磨方是器,芝兰熏染不闻香。虚名只作寻常事,豪气何分上下床。但恐九霄孤鹗起,老夫拭目仰难望。
  • 古诗《五灵妙仙·赠赵八先生》 - - 马钰 - - 马风词,拜上真宁赵八。常清净内容娇黠。马猿绝。处无为无作,通玄达妙,琼浆得饮,馨香味兼甘滑。□□无盈缺。自然神气壮,眠卧冰雪。欺寒暑不拘时节。这般悦。自心知意解,难言难说,逍遥坦荡,清了洞天真月。...
  • 古诗《陶司训郑山人服茶花丸诗见教用韵》 - - 区元晋 - - 采从萌蘖带春华,粟粒丸成品绝嘉。数颗清风生几许,更凭烹雪问陶家。
  • 古诗《挽从兄·一病竟不起》 - - 缪重熙 - - 一病竟不起,何期遽哭君。风神难再挹,生死此长分。性戆怀偏直,情真意每殷。青冥安可返,怅望浦头云。
  • 古诗《天宁寺联·商鼎周彝自典重》 - - 乾隆 - - 商鼎周彝自典重;槛花苑树相芬芳。
  • 古诗《上巳前一日欲雨复晴》 - - 杨万里 - - 去年上巳政南来,明日初三忽又催。雨压云头浑欲落,风翻日脚急吹开。莫因岭外无花卉,便对春光废酒杯。只拣茂林脩竹处,兰亭禊事足追回。
  • 古诗《赠施子仁入汴》 - - 顾璘 - - 熊轓皂盖大梁游,回首金陵二十秋。闻道西关子城下,雁鸿飞尽水空流。
  • 古诗《奉和夏日晚景应诏》 - - 杨师道 - - 辇路夹垂杨,离宫通建章。日落横峰影,云归起夕凉。雕轩动流吹,羽盖息回塘。薙草生还绿,残花落尚香。青岩类姑射,碧涧似汾阳。幸属无为日,欢娱尚未央。
  • 古诗《桐林铺望梅龙雨霁》 - - 王分攴 - - 梅雨行不息,因之思碧山。片青忽迎目,悠然清心颜。峰树无改色,涤涤整绿鬟。飞雨复何来,遽欲掠其间。幻化岂有根,微心终自闲。
  • 古诗《冥鸿亭下第后作》 - - 田紫芝 - - 眼底功名一物无,飞扬跋扈竟何如。青云岐路多辛苦,赖得皇家结网疏。
  • 古诗《种菊次刘虚受韵》 - - 朱鹤龄 - - 清风招北牖,幽事托东篱。辨种观天意,分根酌土宜。功兼高士课,理许逸人知。他日龙山会,能忘破块时。
  • 古诗《丙申岁侯仲达之官洪泽》 - - 陆文圭 - - 淮楚俗轻扬,萧萧古战场。 残兵空壁疊,旷野失农桑。 鱼蟹西风市,菰蒲浅水塘。 君山足诗景,何事访渔郎。
  • 古诗《出商州有感·圜丘恩例得量移》 - - 王禹偁 - - 圜丘恩例得量移,笑领全家出翠微。 惟有来时的颅马,商山埋骨不同归。
  • 古诗《题张漕子温贵希斋》 - - 喻良能 - - 新营老先生,喜好一何异。 端能友造物,直欲骑元气。 古货今难卖,太羹元少味。 阳春谁肯和,玄白人争议。 知己如晨星,一笑聊自慰。 先民不云乎,有以少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