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薛瑄的诗 > 春日怀刘佥宪·千里关河归故邑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怀刘佥宪·千里关河归故邑

朝代:明代诗人:薛瑄时间:2023-04-05
千里关河归故邑,两年风景忆虚庵。
郢中白雪知谁和,爨下清琴想自谙。
君拥霜台名未已,我伤风木意难堪。
近来几欲裁书寄,春雁其如不向南。

诗人薛瑄资料

春日怀刘佥宪作者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查看详情>>

薛瑄古诗词作品: 《发通津驿·五色天书出禁中》 《过德州·山东一别十馀秋》 《武陵晓泛》 《简张都宪·藉藉朝端有盛名》 《东平行台有竹翳于恶木荒草命仆芟治嘉植乃遂诗以纪之》 《五盘山·五盘何艰哉》 《过武功县·持节西来过武功》 《斋宿杂咏·霜竹风寒夜向深》 《长沙四咏·江城卑湿少尘埃》 《效竹枝歌·杨柳昽昽天欲明

春日怀刘佥宪·千里关河归故邑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怀刘佥宪·千里关河归故邑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春夕置酒·昨买梨花酿》 - - 樊增祥 - - 昨买梨花酿,因浮竹叶杯。闭门春欲半,倚槛月初来。屏烛含光暖,庭花满意开。欲为中夜散,已是晓钟催。
  • 古诗《宝相寺瞻礼·是相即非相》 - - 弘历 - - 是相即非相,文殊正不殊。于斯瞻最胜,岂曰落空无。万亿化身现,光明智海俱。延釐将利物,一念并殷吾。
  • 古诗《吕惠如校长偕游清凉山登扫叶楼和其题壁原韵以赠》 - - 姚倚云 - - 卅年三度白门过,往事凄凉不忍歌。劫后江山悲落叶,新愁似较旧愁多。
  • 古诗《果山春郊即事》 - - 吴泳 - - 花含别墅无边思,水放长渠自在流。别是一般閒富贵,田家那肯让公侯。
  • 古诗《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 - 释印肃 - - 应化即非真,高山水底行。有情皆是妄,无妄胜南能。
  • 古诗《望江南·閒陶写》 - - 卢前 - - 閒陶写,何碍处云蓝。淡处翻浓秋水妙,顾兰风格藕渔参。故应老江南。
  • 古诗《别晦庵·身堕南州已觉赊》 - - 赵蕃 - - 身堕南州已觉赊,五溪从此更天涯。别肠何止成万转,霜鬓不堪今半加。颇念客留同此日,绝怜归梦每还家。公如踵赴仙都约,犹拟颉颃飞佩霞。
  • 古诗《平度道中晓行即事》 - - 张晋(康侯) - - 鞭丝帽影逐风斜,惊起平林阵阵鸦。冷月兴冰同一色,客心如路尽三叉。铃喧稳和闺中梦,霜酽寒添颊上花。初日未升星乍落,海天红绽几层霞。
  • 古诗《嘉靖丁亥西湖草堂成五溪先生惠律次韵答谢》 - - 谢廷柱 - - 人间何处有仙台,转眼流年七帙来。乡社未须扶杖往,书签犹解向灯开。窗前碧嶂秋添赋,墙下黄花晚自栽。多谢先生相厚意,却因颂语见雄才。
  • 古诗《苍梧谣·周生意有所惑作此戏之》 - - 梁德绳 - - 怜。诗骨伶俜耸瘦肩。情脉脉,独坐小窗前。
  • 古诗《苦热病中口占》 - - 罗万杰 - - 溽暑何曾宽病翁,汗衫脱却引清风。山间自有纳凉处,烧药炉头火正红。
  • 古诗《再和·腊毒虽无后悔》 - - 葛胜仲 - - 腊毒虽无后悔,转雷已觉难支。异馔那施方丈,寒泉且饮军持。
  • 古诗《岷山万松图·叠嶂连娟入翠微》 - - 张元干 - - 叠嶂连娟入翠微,乔松蔽日有孙枝。江流不尽松声远,云栈行人力困时。
  • 古诗《采桑子·西风猛撼疏窗梦》 - - 俞庆曾 - - 西风猛撼疏窗梦,窗外铃声。铃外蛩声,并作新秋一夜听。枕函低映罗帱月,香是前身。烟是前因,人倚熏炉悟夙生。 
  • 古诗《和人谒昭烈惠陵》 - - 屈大均 - - 永安宫里悔征吴,国贼繇来是赤乌。三国新书尊季汉,千秋正朔在成都。园陵寂寞珠丘似,弓剑凄凉玉垒孤。自古重华多野死,锦江流恨亦苍梧。
  • 古诗《和彭养正陈令尹》 - - 王庭圭 - - 气压秋园百草芽,风流宜在令君家。但倾绿蚁伴清客,莫羡黄金刻藓花。
  • 古诗《李璋下第·浩荡宫门白日开》 - - 王安石 - -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群材。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意气未直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 古诗《即席分题·邂逅君子堂》 - - 王安石 - - 邂逅君子堂,一杯相与持。便应取酩酊,万事不足惟。平明蔡河风,回首成差池。独我漫浪者,尚得行相追。磨刀鱠严冬,宿昔少陵诗。还当捕鲈鱼,载酒与我期。甫里松菊盛,洞庭柑橘垂。文章为我唱,不数陆与皮。...
  • 古诗《野亭·兴发寻春去》 - - 晁公溯 - - 兴发寻春去,宁知生路赊。 檐牙啄清汉,屐齿散平沙。 风偃陵陂麦,云垂问道花。 芳菲看即过,留滞改年华。
  • 古诗《赠河南诗友》 - - 张乔 - - 山东令族玉无尘,裁剪烟花笔下春。 不把瑶华借风月,洛阳才子更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