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朱诚泳的诗 > 春日郊行·翠滴终南雪始乾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郊行·翠滴终南雪始乾

朝代:明代诗人:朱诚泳时间:2023-04-08
翠滴终南雪始乾,越罗衣薄逗春寒。
路从兴庆池边过,花向玄都观里看。
散乳琴泉通石窦,调声簧鸟咽林端。
熙熙到处逢人醉,争说皇恩似海宽。

诗人朱诚泳资料

春日郊行·翠滴终南雪始乾作者朱诚泳

朱诚泳。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查看详情>>

朱诚泳古诗词作品: 《送贾希召都宪致政还蜀》 《悼亡·彩云声断玉箫寒》 《与华阴孙令·早沐恩除下九重》 《一览亭为保安王肃斋题》 《寿伯汧阳王六十》 《题画·杖藜步步踏琼花》 《元夕分韵得红字》 《秋江小景·极目长江万顷秋》 《致斋·衣自温泉浴罢更》 《雨晴即事·好山排闼送新晴

春日郊行·翠滴终南雪始乾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郊行·翠滴终南雪始乾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偈颂·乍雨乍晴宝象明》 - - 释印肃 - - 乍雨乍晴宝象明,东西南北乱云深。失珠无限人遭劫,幻应权机为汝清。
  • 古诗《杨柳枝·不合临池起画楼》 - - 万树 - - 不合临池起画楼,断烟疏雨叶飕飕。谁能数得垂杨叶,一叶垂杨一点愁。
  • 古诗《赠隐者·尽室居幽谷》 - - 储嗣宗 - - 尽室居幽谷,乱山为四邻。雾深知有术,窗静似无人。鹤语松上月,花明云里春。生涯更何许,尊酒与垂纶。
  • 古诗《赠祝隐者·当年辞聘币》 - - 张咏 - - 当年辞聘币,高卧鲁郊西。道与常流别,名将往哲齐。细虫喧四壁,芳草暗前蹊。犹有谈玄叟,时时一杖藜。
  • 古诗《楮衾用贯酸斋芦花被韵》 - - 邓雅 - - 楮衾如雪绝纤尘,稳卧还须藉布茵。一片白云松下榻,五更明月梦中身。惟应纸帐堪同调,祗恐梅花亦笑贫。赢得素风含混沌,夜寒一煦便回春。
  • 古诗《三不为篇·我欲偃文修武》 - - 海顺 - -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斫石通道,祈井流泉。君肝在内,我身处边。荆轲拔剑,毛遂捧盘。不为则已,为则不然。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永□今好,长绝来怨。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
  • 古诗《钧天曲·高宴颢天台》 - - 谢朓 - - 高宴颢天台,置酒迎风观。笙镛礼百神,钟石动云汉。瑶堂琴瑟惊,绮席舞衣散。威凤来参差,玄鹤起凌乱。已庆明庭乐,讵惭南风弹。
  • 古诗《和友人盘石寺逢旧友》 - - 温庭筠 - - 楚寺上方宿,满堂皆旧游。月溪逢远客,烟浪有归舟。江馆白蘋夜,水关红叶秋。西风吹暮雨,汀草更堪愁。
  • 古诗《即事·云里峰姿开锦绣》 - - 乾隆 - - 云里峰姿开锦绣,风间松籁韵笙簧。乍当日午微嫌热,便忘清晨尚怯凉。
  • 古诗《江船一老看雁群初起》 - - 徐渭 - - 警雁避罗舠,江长起未高。眼
  • 古诗《落叶·山坳隐隐露人家》 - - 多隆阿 - - 山坳隐隐露人家,大树连云锁晚霞。此日谈空无片叶,来春仍作满林花。偶来杏坞思春燕,莫对寒枝恨暮鸦。落向波间漂水上,圣人会意作浮槎。
  • 古诗《新秋·露涤山径清》 - - 戴亨 - - 露涤山径清,秋气满林薄。寥寥天宇空,高飞唳孤鹤。
  • 古诗《宫词·三五良宵皓月圆》 - - 赵佶 - - 三五良宵皓月圆,兰缸宝炬万家然。楼台总在冰壶里,今见蓬瀛不夜天。
  • 古诗《大梁怀古·一夕陈桥大业成》 - - 郭风惠 - - 一夕陈桥大业成,殿前点检本知兵。帝居人指双龙巷,王气霄腾夹马营。玉斧痕留天堑陷,官镫影坠鼎湖生。独凭杯酒全功将,汉祖开基让此名。
  • 古诗《山园·岁暮山园懒再行》 - - 辛愿 - - 岁暮山园懒再行,兰衰菊悴颇关情。青青多少无名草,争向残阳暖处生。
  • 古诗《西江月·翡翠蒙金衫子》 - - 蔡伸 - - 翡翠蒙金衫子,缕尘如意冠儿。持杯轻按遏云词。别是出尘风味。莫羡双星旧约,愿谐明月佳期。凭肩密语两心知。一棹五湖烟水。
  • 古诗《次韵元肃兄三题汴渠夜泛》 - - 郑獬 - - 汴渠夜泛亦快意,月射长波如断冰。 不见湘灵挥宝瑟,空教水怪避犀灯。 烟云叠影相亏蔽,星斗翻芒互降升。 好蓄金钱多买酒,满船载去觅严陵。
  • 古诗《送刘秀才归河内》 - - 欧阳修 - - 落日古京门,车马动行色。 河上多悲风,山阳有归客。 朽箧蠹虫篆,遗文摹鸟迹。 言干有司知,岂顾时人识。 山陂岁始寒,霰雪密已积。 还家宁久留,方言事征轭。
  • 古诗《蓑衣·山前度微雨》 - - 陆龟蒙 - - 山前度微雨,不废小涧渔。上有青襏襫,下有新腒疏。 滴沥珠影泫,离披岚彩虚。君看荷制者,不得安吾庐。
  • 古诗《杏水·不与江水接》 - - 姚合 - -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