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李弥逊的诗 > 春日杂咏·春到陵阳市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杂咏·春到陵阳市

朝代:宋代诗人:李弥逊时间:2023-04-05
春到陵阳市,人家泊翠微。
南烹甘入箸,北户暖生衣。
花暗昭亭寺,鱼肥句水矶。
乐游须结社,倒著接䍦归。

诗人李弥逊资料

春日杂咏·春到陵阳市作者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人。大观三年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 查看详情>>

李弥逊古诗词作品: 《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 《法王东庵·吾宗丘壑资》 《次韵赵表之久别相会於福唐见贻这什》 《游玉华洞·步出山门日已西》 《将至水西登漠山林庵少憩遂过白云》 《杨贯之提举挽诗》 《送王彦声归苕溪》 《次韵刘宽夫春日有作》 《西山·交情金石半途分》 《临江仙·杏花

春日杂咏·春到陵阳市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杂咏·春到陵阳市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健忘·眼前僮仆或忘名》 - - 赵翼 - - 眼前僮仆或忘名,何况经书记不清。怪底近诗多白战,征南武库已无兵。
  • 古诗《十二美人图咏》 - - 程坚甫 - - 酒杯泛绿烛摇红,剑气寒生楚帐风。贱妾无聊甘一死,九原留面见重曈。
  • 古诗《同张若仲林六长家传八兄青霭居听雨》 - - 阮大铖 - - 灵雨能时沛,中和泽并敦。兼收雷电用,不市稻粱恩。终夜犹鸣竹,高峰自闭门。与君观此夕,视听亦何尊。
  • 古诗《以诗句咏梅·屋帘斜入一枝低》 - - 方蒙仲 - - 异时兰见锄,只以当门故。请君阳春看,少让梅一步。
  • 古诗《咏史·庞士元》 - - 陈普 - - 放虎山林计已非,蛟龙云雨意犹迟。士元骥足思腾踏,盍在刘琮不告时。
  • 古诗《迎銮曲·绿柳阴中显赭黄》 - - 边贡 - - 绿柳阴中显赭黄,路人争说见君王。只为荐新供寝庙,水边终日打鱼忙。
  • 古诗《寄徵明·种菊庭中花有无》 - - 文林 - - 种菊庭中花有无,小山松竹近何如。痴抛独乐了公事,悔拾浮名别故庐。伏腊正悬归老计,经秋不得寄来书。眼昏头白今如许,料理而翁正在渠。
  • 古诗《秋坐碧玉楼·山中犹远志》 - - 陈献章 - - 山中犹远志,小草已人间。不是无经济,谁能断往还。江鱼肥入馔,霜橘绿堆盘。问我心何住,红藤拄杖端。
  • 古诗《戏赠蔡小香·愿将天上长生药》 - - 李叔同 - - 愿将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短命花。自是中郎精妙术,大名传遍沪江涯。
  • 古诗《满庭芳·社园牡丹拟小山》 - - 姚华 - - 婆梦余酣,王春今觉,满城华趁晴暄。近来新种,柴下数名园。可意笙歌未起,飐华鼙鼓忽惊喧。檄传处,讨风罪雨,转闹午蜂屯。开元。成往事,曾倾旧国,付与残藩。任鹃血声声,叫月谯门。解道春光几日,教孤负,玉艳春温。姚耶魏,恩牛怨李,门户未须论。...
  • 古诗《西溪舟泛·小泛西溪上》 - - 孙传庭 - - 小泛西溪上,悠然自在流。吾原应纵壑,仆故解操舟。短棹随花发,轻帆共月浮。忽疑多事客,击楫欲何求。
  • 古诗《春夜吟和鲤南》 - - 曹家达 - - 树头老乌啼哑哑,当年游子初离家。阶庭无人閒绣幕,经时暗雨生昔耶。昏灯照梦苦无影,梦回又恐天无涯。黛蛾晕绝青铜镜,阶前愁谢菖蒲花。
  • 古诗《佛不在木一章章十句》 - - 释函可 - - 佛不在木,念不在珠。绵绵不断,无欠无馀。厥色维紫,厥质维樗。渠今即我,我不是渠。永言数之,渠我如如。
  • 古诗《怀轩辕先生·不得先生信》 - - 齐己 - - 不得先生信,空怀汗漫秋。月华离鹤背,日影上鳌头。欲学孤云去,其如重骨留。槎程在何处,人世屡荒丘。
  • 古诗《迎神用凝安·大哉至圣》 - - 郊庙朝会歌辞 - -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纲王化,丕变民风。常祀有秩,备物有容。神其格思,是仰是崇。
  • 古诗《春郊即事·春风袅袅夕阳西》 - - 宋登春 - - 春风袅袅夕阳西,芳草菲菲杨柳堤。行尽溪山有茆屋,青林深处一鸠啼。
  • 古诗《奉柬制府董公》 - - 释函是 - - 忆昔鸾溪绍祖山,时荒分卫荷隆颁。出门倚杖惭僧服,避地移茅入庾关。洪府远闻江路静,孤峰仍逐使臣还。寅缘一望孙弘阁,七载衔恩想像间。
  • 古诗《饮清江署中·何年别燕市》 - - 梁元柱 - - 何年别燕市,此日复相亲。迎客花封县,哺雏雉狎人。万里双龙剑,三秋一叶身。经年惜良会,未信马蹄频。
  • 古诗《江行·长航驾浪入烟空》 - - 毕仲游 - - 长航驾浪入烟空,大醉高吟天地中。快事平生未曾有,渡江才得一帆风。
  • 古诗《南乡子·天际彩虹垂》 - - 王之道 - - 天际彩虹垂。风起痴云快一吹。原隰畇畇,春水更弥弥。布谷期从野鸟知。 初霁卷帘时。巷陌泥融燕子飞。午醉醒来,红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