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赵昀的诗 > 淳佑丙午讲礼记皆锡宴原文及翻译赏析

淳佑丙午讲礼记皆锡宴

朝代:宋代诗人:赵昀时间:2017-12-30
鳌极开先已降衷,上天下泽礼居中。
三才义理维持力,万世纲常建立功。
孔圣法言多纂辑,汉儒师学共修崇。
经帷讲彻资群彦,克己工夫在广充。

诗人赵昀资料

淳佑丙午讲礼记皆锡宴作者赵昀

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赵昀原名赵与莒,嘉定十五年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死后,赵..... 查看详情>>

赵昀古诗词作品: 《宁宗皇帝拘词》 《淳祐丙午讲礼记毕锡宴秘书省赐侍读少师郑清之以下》 《赐马廷鸾·春秋万古一权衡》 《赐郑丞相·菲德承休帝命新》 《批养性存心二说》 《赐郑丞相》 《赐答郑采·秋思太华峰头雪》 《偈颂·大暑流金石》 《昌化县进嘉禾嘉粟赐贾丞相》 《笔占示林君奇

淳佑丙午讲礼记皆锡宴原文及翻译赏析

淳佑丙午讲礼记皆锡宴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閒中见烟沉前林。忽忆蓟门烟树。悄然赋之》 - - 李匡德 - - 大陆云涛幻眼前,蓟门曾赋壮观篇。尚于老屋疏檐下,喜见平林漾午烟。
  • 古诗《多稼轩·古屋古松阴》 - - 弘历 - - 古屋古松阴,每因观稼临。尔时祈岁意,此日肯堂心。幸值雨旸若,怒生黍稻森。西成期尚远,卜度念弥钦。
  • 古诗《满堂红·凤凰台下凤凰台也波台》 - - 贾仲名 - - 凤凰台下凤凰台也波台。凤凰台上凤凰来也波来。天籁地籁闻人籁也波籁。八音谐。绿云裁。翠烟开。月明吹彻海山白。
  • 古诗《花心动·生上》 - - 佚名 - - 生上:统兵出戍振边庭。杀气腾腾神鬼惊。小生小外:恢复锦州城。拯拔涂炭生灵。
  • 古诗《别傅应州·红颜三载老风沙》 - - 屈大均 - - 红颜三载老风沙,处处人怜白鼻騧。金尽何须更游侠,早将清泪别琵琶。
  • 古诗《杨处士挽诗·丁年已分与时违》 - - 魏了翁 - - 丁年已分与时违,便把书棚嘱付儿。峨岭秋寒千古意,符溪春暖一筒诗。彩云来往吾何与,草露消磨我自知。含笑黄泉应不恨,桂华犹有未开枝。
  • 古诗《云谷·瀑布》 - - 朱熹 - - 峰回危径转,垂练忽千寻。不为登山倦,踌躇秋涧阴。
  • 古诗《月湖竹枝词·丝丝杨柳染鹅黄》 - - 乃贤 - - 丝丝杨柳染鹅黄,桃花乱开临水傍。隔岸谁家好楼阁,燕子一双飞过墙。
  • 古诗《赠项子后处士》 - - 韦骧 - - 介似于陵可谓清,老来志操益坚成。胁肩傅会羞衰俗,捽茹优游尽此生。祇以图书养高性,不繇林薮市虚名。谁编野史防遗逸,当为先生作独行。
  • 古诗《赠徐咸清联·北阙上书》 - - 冯溥 - - 北阙上书,识尽西京才子;东轩赐食,归贻南国佳人。
  • 古诗《与吴贞游东陂石泉》 - - 吴与弼 - - 初冬天气已严霜,霁色家家穫稻忙。红树题诗归步缓,不知何处是仙乡。
  • 古诗《西窗烛·雨霁江行自度》 - - 谭宣子 - - 春江骤涨,晓陌微乾,断云如梦相逐。料应怪我频来去,似千里迢遥,伤心极目。为楚腰惯舞东风,芳草萋萋衬绿。燕飞独。知是谁家箫声多事,吹咽寻常怨曲。尽教衿袖香泥涴,君不见扬州三生杜牧。待泪华暗落铜盘,甚夜西窗剪烛。...
  • 古诗《题四时山水图》 - - 余寅 - - 芳草笼烟复笼雾,绿阴不断山如暮。落花故拂倦游人,指点前村问来路。
  • 古诗《同萧亭舅氏晚坐石帆亭听瀑》 - - 王启涑 - - 葱翠满西城,园林媚光景。女墙斜照明,春空霭云影。竹啸与松吟,众妙独心领。喷薄匹练飞,洞澈毛发冷。相对涤烦襟,如遇谷帘境。乐此遂忘机,陶然万虑屏。
  • 古诗《过常山魏寺丞》 - - 韩淲 - - 潇洒薰风佚老堂,溪山围绕水云乡。高怀不与凡情杂,胜槩全无时世忙。须信贞元朝士在,应怜元祐故家荒。馀生来往奉谈麈,商略吟边饮最长。
  • 古诗《左崇见寄以郑虔张籍见况》 - - 许景衡 - - 忆向栖霞宫里宿,论文独喜子相过。酒酣尚觉初心在,岁晚其如别思何。官比广文还较冷,诗疑司业不争多。友生许予尝如此,更问旁人果似么。
  • 古诗《题双林寺·幽谷双林寺》 - - 洪刍 - - 幽谷双林寺,荒郊得远寻。银钩遗墨在,笔谏慕贤深。徙倚千山晚,坐愁三日霖。枯棋围白黑,聊复费光阴。
  • 古诗《李端叔帖·铁面黄犀骨》 - - 周行己 - - 铁面黄犀骨,霜髭灿猬毛。晚年聊混俗,犹不废称豪。 
  • 古诗《晚出·小雨收残暑》 - - 吕本中 - - 小雨收残暑,低云隐莫雷。聊乘野兴出,复为故人回。旱日晚难好,秋花愁正开。论诗已奇事,犹恨不胜杯。
  • 古诗《初秋夕咏怀次和宗武》 - - 陈三立 - - 苍天已死立黄天,送老蛙声又十年。 九逝骚魂当月落,万方兵气动秋先。 星河写壁生图画,风叶喧阶自管弦。 莫睨针楼妒儿女,卖痴木榻亦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