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崔致远的诗 > 楚州张尚书水郭相迎因以诗谢原文及翻译赏析

楚州张尚书水郭相迎因以诗谢

朝代:唐代诗人:崔致远时间:2023-04-06
楚天萧瑟碧云秋,旟隼高飞访叶舟。
万里乘槎从此去,预愁魂断谢公楼。

诗人崔致远资料

楚州张尚书水郭相迎因以诗谢作者崔致远

生卒:857-928后。介绍:唐时新罗庆州人,字海夫,号孤云。十二岁入唐求学。僖宗乾符元年登进士第,除宣州溧水尉。广明元年入扬州高骈幕府,任都统巡官,专掌书记。光启元年,持唐使节归国..... 查看详情>>

崔致远古诗词作品: 《杜鹃·石罅根危叶易乾》 《束毒·蓬头蓝面异人间》 《海鸥·慢随花浪飘飘然》 《送吴进士峦归江南》 《磻溪·刻石书踪妙入神》 《古意·狐能化美女》 《相印·早说休徵应佩刀》 《奉和座主尚书避难过维阳宠示绝句》 《野烧·望中旌旆忽缤纷》 《春晓閒望·山面懒云风恼散

楚州张尚书水郭相迎因以诗谢原文及翻译赏析

楚州张尚书水郭相迎因以诗谢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祝英台·心乱》 - - 李景云 - - 心乱。晚妆残。乌云亸。春睡损红颜。双眼倦开。半晌抬身。行叹介:酩子里一声长叹见书介:这书是那里来的。敢又是红娘这小妮子。。无端。不思量刺凤描鸾。只学去传书递缄。意孜孜。颠来倒去不害心烦。 ...
  • 古诗《送吴山人还四明》 - - 欧大任 - - 徐卿慷慨最怜才,为汝椷书五色裁。归去甬东抱明月,莫誇淮海夜光来。
  • 古诗《和绍尧病酒见示原韵》 - - 林朝崧 - - 病中无酒怎消寒,酒畔无花兴易殚。寄语速开花酒戒,花娇酒美且加餐。
  • 古诗《遇五天僧入五台》 - - 贯休 - - 雪岭顶危坐,乾坤四顾低。河横于阗北,日落月支西。水石香多白,猿猱老不啼。空馀忍辱草,相对色萋萋。
  • 古诗《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 - 戴叔伦 - - 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东閤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
  • 古诗《再次韵·郡政只今多暇日》 - - 陈造 - - 郡政只今多暇日,名园欲到指苍茫。能诗有客怜侯喜,好士惟公继郑庄。促膝未妨渑似酒,转头当复玉为堂。联金缀玉真吾事,剩刻坚珉表士乡。
  • 古诗《独坐·焚香坐一室》 - - 于谦 - - 焚香坐一室,驰心向万里。有官脩其职,展转安得已。
  • 古诗《和人七夕诗·乞巧筵开玉露秋》 - - 胡仔 - - 乞巧筵开玉露秋,一钩凉月挂西楼。人间百巧方无奈,寄语天孙好罢休。
  • 古诗《曲江歌·荔子休嗟命不工》 - - 钱谦益 - - 荔子休嗟命不工,缃枝黛叶荐薰风。雕盘省见京华色,五峤还思进九重。
  • 古诗《虎丘·尘鞅删除半向闲》 - - 陈鹏年 - - 尘鞅删除半向闲,青鞋布袜也看山。离宫路出云霄上,法驾春留紫翠间。代谢已怜金气尽,再来偏笑石头顽。楝花风后游人歇,一任鸥盟数往还。
  • 古诗《题秋江别意图》 - - 胡奎 - - 五色纶丝下九关,使君指日向南还。云帆直上五千里,江水初生十八滩。愧我安能从骥尾,如公正合在鹓班。到家已是登高节,把菊悠然在看山。
  • 古诗《春风词·春风起兮花残》 - - 来知德 - - 春风起兮花残,有美人兮江干。三年不见兮路漫漫,远莫赠兮木难。岁峥嵘兮将暮,心惆怅而难言。及荣华之未落,曷不骖夫翠鸾,使我执手兮盘桓。
  • 古诗《桂平西山山居即事》 - - 巨赞 - - 油茶种罢点花生,茄子黄瓜芽已萌。谁谓僧家多俗事,真诠原不隔躬耕。
  • 古诗《长安辞·来生得见五台山》 - - 敦煌曲子 - - 汉家法用令章新。四方取则玉华吟。文章绎络如流水,白马驮经即自临。
  • 古诗《沈侍御椒园于任城南池创建杜少陵祠徵诗纪事》 - - 厉鹗 - - 少陵游处剩空池,杰构任城始有祠。栗主应从许簿祀,酒楼合配沈光碑。绣衣风雅千年续,饭颗忠贞异代师。待我重来访陈迹,蒲荒菱熟荐深卮。
  • 古诗《癸亥新春·问年周一部》 - - 钱大昕 - - 问年周一部,献岁又三春。久作归田赋,犹留食粟身。有斋堪习懒,非佛亦忘嗔。须发都黄白,谁云此老贫。
  • 古诗《次韵酬余君见赠》 - - 沈辽 - - 老来无暗亦无明,寄息深山避世情。夫子暗投珠玉惠,我身正似一毫轻。
  • 古诗《寒穴·寒泉发何年》 - - 韩维 - - 寒泉发何年,四序常自平。 上凛冰雪气,中密瑶玉声。 岂无蛇蜮潜,但见沙水清。 妄饮亦可戒,山木令人酲。
  • 古诗《雨发常山》 - - 张以宁 - - 仆夫趣予起,初日出林间。 既雨纵横水,无云远近山。 马嘶芳草去,燕语落花闲。 且喜边陲定,长逢戍卒还。
  • 古诗《和友人鸳鸯之什·寂寂春塘烟晚时》 - - 崔珏 - - 寂寂春塘烟晚时,两心和影共依依。溪头日暖眠沙稳,渡口风寒浴浪稀。翡翠莫夸饶彩饰,鸊鹈须羡好毛衣。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