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苏辙的诗 > 次韵范景仁侍郎移竹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韵范景仁侍郎移竹

朝代:宋代诗人:苏辙时间:2017-11-22
双桧生南户,丛筠种北墙。
交阴奉君子,为伴老中堂。
露洗秋阶绿,风含夏簟凉。
栽花知已误,新上一番霜。

诗人苏辙资料

次韵范景仁侍郎移竹作者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 查看详情>>

苏辙古诗词作品: 《同孔常父作张夫人诗》 《辞灵惠庙归过新兴院书其屋壁》 《张公生日·少年谈王霸》 《李八百洞·洞府山川百里赊》 《次韵王适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绝》 《东亭·十口南迁粗有归》 《九日·欲就九日饮》 《寒雨·江南殊气候》 《挽词·道广中无竞》 《咏竹·湖滨宜草木

次韵范景仁侍郎移竹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韵范景仁侍郎移竹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新晴登楼·连旬积雨断人烟》 - - 南有容 - - 连旬积雨断人烟,楼榭新晴隐几前。天放光华还日月,地分浓秀与山川。乡愁枫槛闻初雁,归思蘋洲阁小船。独有琴姬能解意,却翻招隐入朱弦。
  • 古诗《送丘上人还洪都》 - - 聂大年 - - 师住章江门外寺,闲来飞锡访名山。便从西竺传经去,且趁南风鼓棹还。花雨飘从天上下,月波移在殿中间。蒲团一榻曾分我,消得茶瓜半日闲。
  • 古诗《登高次韵答钱与谦状元》 - - 李东阳 - - 翰林神仙窟,鳌峰出瀛海。天低众山伏,地合群流汇。恩宠绝代殊,荣光有时改。许身德义重,华国文章在。行且惧吾衰,君名世方采。
  • 古诗《采菱曲·风生绿叶聚》 - - 江洪 - - 风生绿叶聚,波动紫茎开。含花复含实,正待佳人来。
  • 古诗《铁泉怀贲翁·临流卧听声潺湲》 - - 霍韬 - - 临流卧听声潺湲,铁髓铮铮似有源。可惜桃花三月烂,乱香飘荡出云端。
  • 古诗《鸡声·云中丹灶伴神仙》 - - 徐渭 - - 云中丹灶伴神仙,亦有栖迟高树颠。向夕既来回客梦,凌晨特去喨霜天。韵飘篱外雏俱集,颈涨花前绣愈圆。不似吴门塘上鸭,只将名姓向人宣。
  • 古诗《送何观察入贺》 - - 卢龙云 - - 海国风清岁晏如,喜持金鉴奉宸居。万方玉帛趋王会,五夜星辰记直庐。恩重紫骝辞汉阙,礼成青鸟报潘舆。春明莫恋斑衣里,多少蒸黎待属车。
  • 古诗《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 - - 胡奎 - - 未明司钥启晨阍,冠盖如云谒九门。百谷水归东海大,八方星拱北辰尊。鸡鸣紫禁宫花合,马度金河御柳繁。此日儒冠蒙锡赉,白头歌咏荷洪恩。
  • 古诗《关帝庙联·打开义利关》 - - 蔡王桢 - - 打开义利关,具见英雄过人气概;参透天人路,便是圣贤行己工夫。
  • 古诗《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 - - 白居易 - -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 古诗《红楼梦·龄官》 - - 聂绀弩 - - 我禁斯园惟串戏,鸟能串戏亦拘笼。分明讥我笼中鸟,岂是人非肚里虫。蔷字划多衣被雨,情天气大口生风。本来相得还相骂,更有谁何在眼中。
  • 古诗《三五七言·寒空高》 - - 宋褧 - - 寒空高,寒雁号。霜气严征柝,风威薄锦袍。一夜相思心似海,荒城四望愈忉忉。
  • 古诗《曹元和邀饮灵慧寺同诸公赋》 - - 袁宗道 - - 骤马出尘海,入门闻午钟。捎天树输囷,委地竹龙钟。佛衣存古摺,僧老带山容。经案列野簌,禅板付歌童。西日射飞阁,霞裾凌虚空。万井排蜂房,九陌喧蚊虫。归骑踏飞沙,耳后生长风。...
  • 古诗《胜金黄·篱下秋深花正敷》 - - 史铸 - - 篱下秋深花正敷,煌煌金彩照吾庐。维扬贡品虽称贵,颜色看来反不如。
  • 古诗《一络索·柳》 - - 蔡伸 - - 好在章台杨柳。不禁春瘦。淡烟微雨曲尘丝,锁一点眉头皱。忆自灞陵别后。青青依旧。万丝千缕太多情,忍攀折行人手。
  • 古诗《送严宗哲太守乃弟冠带南还》 - - 朱诚泳 - - 五马城东送远行,那堪难弟别难兄。乌纱此日同沾宠,黄甲当年独著声。春草池塘还入梦,夜窗风雨最关情。云山杳杳牵离恨,极目湖天一雁鸣。
  • 古诗《送仲庶待制知泽州》 - - 蔡襄 - - 十年台省献嘉谋,新总兵符镇上游。 琴有薰弦多舜俗,地连沙尾旧湘州。 江边行色船千丈,塞外威声马万头。 宣室夜谈思贾谊,未应乡国久迟留。
  • 古诗《仪真法曹日作》 - - 刘宰 - - 纷纷恶直喜阿谀,局束英豪气不舒。 万事付渠三昧手,此生自放五车书。
  • 古诗《石灶·石灶沧潭上》 - - 孙应时 - - 石灶沧潭上,烹茶定几回。 舟人因记得,俗客未经来。
  • 古诗《止征妇哭·战国曾闻挟两戈》 - - 白珽 - - 战国曾闻挟两戈,病中军不渡交河。 一身同为明庭死,死敌强于死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