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史浩的诗 > 次韵冯圆中酴醾·碧云堆里颜如玉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韵冯圆中酴醾·碧云堆里颜如玉

朝代:宋代诗人:史浩时间:2023-04-04
碧云堆里颜如玉,红紫便应高阁束。
千寻结架上青冥,山外水边随诘曲。
飘然来及牡丹时,洁白自知吾步独。
道人傥置枕屏前,第一莫教纤手触。

诗人史浩资料

次韵冯圆中酴醾作者史浩

史浩,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绍兴十四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宋孝宗即位时,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 查看详情>>

史浩古诗词作品: 《青玉案·生日》 《和奉和严公军城早秋》 《次韵刘国正再赋》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 《少卿杨公雅喜士左举善又东南之秀假楼居为丹壶以济人既谢以诗因出示辄次其韵》 《送杜殿院出守遂宁》 《六老会致语口号》 《次韵孙季和东湖二诗》 《上普安郡王生辰》 《花须得中字·花有千跗萼

次韵冯圆中酴醾·碧云堆里颜如玉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韵冯圆中酴醾·碧云堆里颜如玉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画眉序·暑气雨初浥》 - - 袁于令 - - 暑气雨初浥。满院梧桐翠欲滴。快凉风几阵。爽然生腋。华堂内珀碗晶盘。湘帘下象床牙席。小旦:可要移酒到池亭上去。生:覆阶绿荫堪迤逗。不思又去移席。
  • 古诗《宫词·残晖未落两三竿》 - - 张公庠 - - 残晖未落两三竿,放散笙歌晚思闲。暂上层楼聊一望,红尘多处是人间。
  • 古诗《眉峰碧·盎菊残还未》 - - 王时翔 - - 盎菊残还未。月影摇窗碎。戏学藏钩赌酒杯,得胜处矜明慧。秀靥红潮起。曼睩生微泪。一笺陪郎十笺干,算来不合侬先醉。
  • 古诗《绿阴野屋杂诗为复园作》 - - 陈沆 - - 君如岭上云,我如风中絮。閒云不离山,飞絮无定路。却被好风吹,吹入云深处。行藏两无心,一朝托肺腑。
  • 古诗《北郊礼成诣畅春园问安道中即目》 - - 乾隆 - - 高槐初听试声蝉,饼饵香风飏晓烟。一例轻舆凭眺处,题诗也觉胜常年。
  • 古诗《襄阳蹋铜蹄歌》 - - 萧衍 - - 陌头征人去,闺中女下机。含情不能言,送别沾罗衣。
  • 古诗《花朝戏以花名成诗》 - - 刘祖满 - - 春半枝头花尽开,会喧人扑蝶飞来。三眠杨柳风惊起,一睡梨花梦未回。脸上薄沽红杏雨,掌中尽覆绿荷杯。湘裙欲绣虞姬草,自剪梅罗带月裁。
  • 古诗《偶题·浣花溪上一村孤》 - - 吴绮 - - 浣花溪上一村孤,欲倩茅生更补图。自爱娱情松与竹,都忘辑瑞谷兼蒲。红儿歌舞非他日,白傅勾留是此湖。却笑丁郎无傲骨,等閒轻拂相公须。
  • 古诗《归自寿昌·舟子长歌下急滩》 - - 徐侨 - - 舟子长歌下急滩,江风吹我怯衣单。一轮明月为谁好,无限清光照夜寒。
  • 古诗《宋文约有谒于邡江不遂而归复用韵见贻以此答之》 - - 李流谦 - - 中山老颖初得君,姬姓之毛遂无闻。疏封新赐管城爵,待诏尝趋金马门。胡为得此色为动,引赴幽人春草梦。新诗更许窥豹管,浅识当凭发醯瓮。生平雅怀吞八溟,赤脚欲踏河汉津。自惭不是虎头相,未能径取龙庭焚。谈今说古吾所易,况值圣明初不讳。快书礼乐三千言,白兽先赢一樽醉。...
  • 古诗《用前韵招蕃叟弟仍和蕃叟癸卯二绝》 - - 陈傅良 - - 功名还壮士,道术付诸儒。但欲谋田□,扁舟下五湖。
  • 古诗《醉中袭美先月中归》 - - 李縠 - - 休文虽即逃琼液,阿鹜还须掩玉闺。月落金鸡一声后,不知谁悔醉如泥。
  • 古诗《句·一身尽著雪衣裳》 - - 黄景说 - - 一身尽著雪衣裳。
  • 古诗《盥洗用仪安·肇开九筵》 - - 郊庙朝会歌辞 - - 肇开九筵,维古之仿。皇皇大神,来顾来享。庶仪交修,百辟显相。微诚自中,交际天壤。
  • 古诗《鲍防云门寺·崔泌蔷薇偈》 - - 浙东众诗人 - - 护草木性,植彼蔷薇。眼根不染,见尔色非。
  • 古诗《长兴诸友生送别道上即事》 - - 王世贞 - - 今朝霅川路,且作武陵看。萝色分樵斧,萍阴入钓竿。水怜衣带近,山忆画图宽。剧有浮家兴,离觞莫厌残。
  • 古诗《临江仙·袅袅馀音竟绝》 - - 刘琬怀 - - 袅袅馀音竟绝,移商换徵心灰。思伊欲上凤凰台。柳残何处折,梅落不重开。宛尔琵琶出塞,幽情逸韵难追。王褒赋就总堪哀。潜蛟难起舞,唳鹤独迟徊。 
  • 古诗《江东·天上图书群玉府》 - - 洪迈 - - 天上图书群玉府,仙晨日月道家仙。 行行合在烟霄地,去去犹参论譔班。 使者绣衣看更好,从官华橐未应悭。 褰帷了却江东事,不到终更便赐环。
  • 古诗《莆阳道中·闽粤溪山处处经》 - - 喻良能 - - 闽粤溪山处处经,长松夹道奏箫笙。 只应行客忘劳役,千里清阴管送迎。
  • 古诗《春日杂忆》 - - 华淑 - - 高楼银烛夜欢残,一曲琵琶月下弹。 拍遍弦声人莫会,自将红袖障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