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谢缙的诗 > 荅缪撝见寄·人间无伯乐原文及翻译赏析

荅缪撝见寄·人间无伯乐

朝代:明代诗人:谢缙时间:2023-04-08
人间无伯乐,谁识是龙媒。
君意青云久,吾年白发催。
大寒推守火,清夜只书灰。
消渴虽长病,还思露一杯。

诗人谢缙资料

荅缪撝见寄·人间无伯乐作者谢缙

介绍:名一作晋。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孔昭,号葵丘,又自号深翠道人。工画山水,尝自戏为谢叠山6性耿介,里人疾之。以绘工起贡京师,侨居金陵二十余年,以目眚放归。有《兰亭集》。名一作晋..... 查看详情>>

谢缙古诗词作品: 《閒居初夏·遥遥刳木引泉过》 《送监生马纯玉归省》 《调笑词二章·芳草》 《北郭·小巷人家半掩扉》 《怀伊庸祖·任宾久上国》 《题溪山春雨图为淞江金文鼎赋并画》 《白石坡·缘浮入山处》 《支硎山·马迹石》 《自述·疏狂浑不称儒名》 《送朱给事中谅起复

荅缪撝见寄·人间无伯乐原文及翻译赏析

荅缪撝见寄·人间无伯乐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尾声·临岐分手浑难定》 - - 杨珽 - - 临岐分手浑难定。浪卜刀头无准旦丑先下老旦哭倒小旦扶起介:我那儿呵。。何日相看眼倍青。
  • 古诗《送从兄宗义戍龙里》 - - 郭谏臣 - - 万水千山行路难,落花啼鸟静中看。长途有客频回首,故国无人独倚阑。荒戍城边骐骥老,夕阳江上鹡鸰寒。白云南去蛮乡近,笑倚吴钩天地宽。
  • 古诗《海参·预使燂汤洗》 - - 吴伟业 - - 预使燂汤洗,迟才入鼎铛。禁犹宽北海,馔可佐南烹。莫辨虫鱼族,休疑草木名。但将滋味补,勿药养馀生。
  • 古诗《琐闱将出呈诸公》 - - 陈廷敬 - - 忝接公卿席,簪裾此地逢。到来阶草长,相忆野花浓。窗暗鸣禽曙,帘深报鼓重。对床灯火夕,回首是离悰。
  • 古诗《诗·不误牵朱丝》 - - 应璩 - - 不误牵朱丝,三署来相寻。
  • 古诗《由芜湖入新安道上》 - - 袁中道 - - 长途一缕蚀山腰,麇至时逢伐木樵。地僻乍存三两户,溪多何止百千桥。小园处处花相接,远望重重雪未消。半壁已惊千丈落,登峰犹自路迢迢。
  • 古诗《新春道中口占》 - - 李新 - - 白马蹄轻气亦骄,嘶风嘶日上山椒。乃翁不似杨光禄,与汝披霜趁早朝。
  • 古诗《江心寺·佛借龙宫五百年》 - - 林景熙 - - 佛借龙宫五百年,平分城树与村烟。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石色带云笼客袖,磬声和月落渔船。袈袍不限侵门水,十载何人坐象筵。
  • 古诗《次卷中韵答旧将》 - - 黄衷 - - 病容三月谢清杯,稍拟柴桑小径开。上将有时劳骑从,主人无事坐书堆。他年白羽还腾箧,何处黄金谩筑台。倚马谈兵西徼日,迩来人物欲兴哀。
  • 古诗《睡起·稳卧绳床身世平》 - - 俞明震 - - 稳卧绳床身世平,蘧蘧睡味比茶清。梦长梦短了无迹,窗暗窗明过一生。读史难通今日事,闻歌不似少年声。晴光偶动春游兴,江路微茫雨又成。
  • 古诗《菩萨蛮·玉簪浥露情怀重》 - - 周之琦 - - 玉簪浥露情怀重。海棠冷落西川梦。掩映几枝斜。瘦痕秋在花。苍苔馀缱绻。履迹闲寻遍。无处问东风。乱鸦残照中。
  • 古诗《华亭船子颂》 - - 成鹫 - - 雨笠风蓑任陆沉,呈桡舞戳为知音。金鳞曳断竿头线,明月芦花何处寻。
  • 古诗《留别浯溪诸友》 - - 杨维桢 - - 浯溪长揖向兰溪,偶及秋高欲半时。明月不分天远近,故人同望浙东西。青山木落樯千里,沧海潮来马万驰。倚棹歌阑归思作,今宵风雨倍凄凄。
  • 古诗《舟中杂兴·二月春雨晴》 - - 王洪 - - 二月春雨晴,交交桑扈鸣。妇人林下馌,田叟野中耕。一径木绵发,满园桑叶生。东皋有别墅,怅望独含情。
  • 古诗《寄梵川诸友》 - - 潘高 - - 柳暗溪南路,柴门第几湾?人随春水远,鸟带夕阳还。绿过孤村雨,青浮隔县山。徘徊芳草意,不尽暮云间。
  • 古诗《送孙磻西游》 - - 魏野 - - 贫居胜宝贵,况复是贫游。 前路谁青眼,高堂母白头。 秦山晴望好,陇水夜听愁。 早作归宁计,逢欢莫滞留。
  • 古诗《寄德操均父》 - - 潘大临 - - 文如二稚徒怀壁,武似三明却{左韦右长}弓。 松桧参天西邑路,时时骑马访庞公。
  • 古诗《归去来集字·归去复归去》 - - 苏轼 - - 归去复归去,帝乡安可期。 鸟还知已倦,云出欲何之。 入室还携幼,临流亦赋诗。 春风吹独往,不是傲亲知。
  • 古诗《木兰花慢·妙年勋业在》 - - 刘敏中 - - 妙年勋业在,正千载会风云。有横槊新诗,投壶雅唱,将武儒文。风流圣朝人物,算锦衣难避软红尘。琼岛羽林清晓,紫垣星月黄昏。 悠悠轩旆下东秦。宾客满于门。看戏彩萱堂,挥金置酒,和气回春。平生事,忠与孝,但图忠云路莫因循。此去秋光正好,龙墀再荷新恩。...
  • 古诗《题青龙寺》 - - 张祜 - - 二十年沉沧海间,一游京国也应闲。 人人尽到求名处,独向青龙寺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