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释道举的诗 > 丹丘道中寄钱大资原文及翻译赏析

丹丘道中寄钱大资

朝代:宋代诗人:释道举时间:2017-12-09
溪桥人度柳青葱,困卧羁孤雪鬓翁。
鹭宿烟沙晴复暖,鸡鸣茅店雨连风。
早年史册书名节,晚岁燕然妙勒功。
急诏凤池归去客,紫宸殿后看鞓红。

诗人释道举资料

丹丘道中寄钱大资作者释道举

释道举,字季若,江西书院僧。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客居丹阳何氏庵,有诗名。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引《甘露举书记文集》。..... 查看详情>>

释道举古诗词作品: 《丹丘道中寄钱大资》 《青城山观》 《丹丘道中寄钱大资》 《隐逸·杖屦独游栽药圃》 《臞庵·竹里蓬茅掩棘扉》 《春·滩漱金沙过枕前》 《臞庵·溪南溪北绕清漪》 《臞庵·溪南溪北绕清漪》 《寄钱大资·向来汤饼泼油葱》 《臞庵·竹裹蓬茅掩棘扉

丹丘道中寄钱大资原文及翻译赏析

丹丘道中寄钱大资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洞仙歌·千畦绣错》 - - 吴锡麒 - - 千畦绣错,渐袈裟衣似。麦候馀寒逐烟起。爱桑花菜荚,竹粉蒲刀,交映著簇簇秧针刺水。沿流通小步,一径愔愔,闭户人家守蚕忌。只豆肥须漉,笋脆烦烧,待朝饷提来村尾。正布谷前林一声声,看挂笠堆蓑,绿阴圆美。 ...
  • 古诗《岁旦·居閒无贺客》 - - 宋伯仁 - - 居閒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 古诗《和游栖真寺见寄》 - - 舒亶 - - 曾是谈经一草堂,千年金碧欲飞飏。顶峰有路青天近,绝壑无尘赤日凉。月底露惊猿鹤梦,云中风动薜萝香。芝
  • 古诗《冀州正月十六日饮席》 - - 刘敞 - - 月缺雪残云乱飞,千灯相照续长辉。寒欺短夜禁杯酒,春入东风试舞衣。老惜佳辰经岁得,醉惊陈迹出门非。渔阳鼓节尤悲壮,知我新从万里飞。
  • 古诗《凉篷·平铺一面席》 - - 朱彝尊 - - 平铺一面席,高出四边墙。雨似撑船听,风疑露顶凉。片阴停卓午,仄景入斜阳。忽忆临溪宅,松毛透屋香。
  • 古诗《和梦西陂秋日韵》 - - 王式丹 - - 一梦秋陂记碧波,低徊小拍石流歌。南和莫便怀归切,赋就梅花岁月多。
  • 古诗《夜宿斗案棚庄》 - - 林占梅 - - 狺狺吠犬惊人起,哑哑啼乌绕树重。堠卒频敲穷巷柝,山魈乱撞破楼钟。风行老屋寒泉吼,月暗空林宿务浓。唤醒仆夫聊伴胆,天明神思尚憧憧。
  • 古诗《帅承瀛长生位联》 - - 杭郡绅士 - - 两浙人来,岁祝选湖山胜境;双堤门外,风流继唐宋名臣。
  • 古诗《杂兴·幸买深山与世违》 - - 钱默 - - 幸买深山与世违,探书禹穴淡忘归。钟沉古寺寒灯灭,雨过中林晓月微。花里子规愁客路,船头绿水溅征衣。六千君子风流尽,空见春城柳絮飞。
  • 古诗《游仙·玉殿吹笙第一仙》 - - 陆游 - - 玉殿吹笙第一仙,花前奏罢色悽然。忆曾偷学春愁曲,谪在人间五百年。
  • 古诗《采桑子·羡君短簿名同重》 - - 陈步墀 - - 羡君短簿名同重,好剪吴淞。汗漫游踪。飞到寒山半夜钟。画中来写迦陵意,问讯征鸿。何日归篷。瘦了梅花又一冬。
  • 古诗《挽曾国荃联·以文正悯烈为兄》 - - 禹志涟 - - 以文正悯烈为兄,靖毅为弟,惠敏为犹子,一家将相,同挽乾坤,若论江表奇功,半壁河山公手定;有祖逖刘琨之志,谢安之望,王浚之威名,八座起居,竟还霄汉,回忆师门高谊,三年歌泣我心丧。...
  • 古诗《临江杂诗·渚鸥沙鹭自双双》 - - 施闰章 - - 渚鸥沙鹭自双双,耆旧风流说此邦。刘孔诸贤俱逝水,至今芳杜绕清江。
  • 古诗《答伍鍊客·予幼好吹笙》 - - 屈大均 - - 予幼好吹笙,吹笙作凤鸣。浮丘垂玉手,相接上层城。桂酒神皇赐,花幢织女迎。遨游过五岳,因此得长生。
  • 古诗《和夷仲寄仲纯叔弼》 - - 毕仲游 - - 流水无声冻未销,故人何日许相招。霜花开遍城头树,月色应添淮上桥。十载尘埃身碌碌,百年杯酒意飘飘。弟兄已有东归意,早晚同来采药苗。
  • 古诗《春柳·宛宛丰姿剧可怜》 - - 曹家达 - - 宛宛丰姿剧可怜,浅衔长带雨如烟。江潭树色初摇浪,野渚萍花欲化绵。镜里玉颜悲远道,衣篝金缕惜芳年。如何一样依人态,不似秦淮水榭边。
  • 古诗《春夜感怀·清江碧草两悠悠》 - - 朱淑真 - - 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正是落花寒食夜,夜半无人倚空楼。
  • 古诗《看花·兰畹梅林事未关》 - - 钱时 - - 兰畹梅林事未关,瑞香那复夜团团。东君动是经年别,每到花开仔细看。
  • 古诗《杂卉·织茎寒始密》 - - 宋祁 - - 织茎寒始密,秀叶晚逾滋。 芳意君须识,群葩摇落时。
  • 古诗《春晴·一庭舞絮斗身轻》 - - 陆游 - - 一庭舞絮斗身轻,百尺游丝弄午晴。 静喜香烟萦曲几,卧惊玉子落纹枰。 新春易失遽如许,薄宦忘归何似生? 安得一船东下峡,江南江北听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