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邝露的诗 > 道明水望三十六峰原文及翻译赏析

道明水望三十六峰

朝代:清代诗人:邝露时间:2023-04-07
崇山道明水,皦皦石潭清。
上有木龙树,葳蕤闻凤声。
开琴待明月,月向清溪生。
三十六峰里,群仙抗手迎。

诗人邝露资料

道明水望三十六峰作者邝露

邝露,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查看详情>>

邝露古诗词作品: 《太子遗庙·十年工选体》 《吊厓·组练曾驱锦浪堆》 《巫山之阳香溪之阴明妃神女厥迹存焉》 《姑苏送云将入雒》 《雅奏图·几年投笔上皇都》 《寄朱叔子·二禺有放士》 《甲辰二月初六甘露降》 《池阳六门三土严逐妓余出祖之》 《长安梦·武帝横汾继大风》 《绍古辞·罗敷行采桑

道明水望三十六峰原文及翻译赏析

道明水望三十六峰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奉记密阳朴状元》 - - 李崇仁 - - 绿发离乡白发归,中间世故梦耶非。从今何处来寻我,不是僧窗即钓矶。
  • 古诗《陋亭·剪草除荒著一窝》 - - 苏仲 - - 剪草除荒著一窝,两行苍翠护云萝。虽无画栋雕梁巧,犹胜巢居穴处多。敢与尧阶争气味,偶于颜巷得同科。消閒老子时来坐,一笑江山鬓已皤。
  • 古诗《答广宣供奉问兰陵居》 - - 李益 - - 居北有朝路,居南无住人。劳师问家第,山色是南邻。
  • 古诗《定山寺·十里松萝映碧苔》 - - 薛逢 - - 十里松萝映碧苔,一川晴色镜中开。遥闻上界翻经处,片片香云出院来。
  • 古诗《偈颂·立中就中》 - - 释智朋 - - 立中就中,渗漏难尽。不见一法,始是半提。向上全提,诸佛诸祖。明不出,标不起。龙女献珠,狼藉净地。
  • 古诗《颂古·眼中见惯是寻常》 - - 释道颜 - - 眼中见惯是寻常,又不惊人又久长。留得寒窗夜来月,三更依旧照茅堂。
  • 古诗《十七日晴使院后圃望远》 - - 洪亮吉 - - 分半山城入画中,炊烟都袅岸西东。房廊映水多时绿,衫袖承花一色红。上冢船归雅咒雨,筑毬人去马嘶风。年年桃坞春如许,辜负乡园三两丛。
  • 古诗《泪·卿谋几副蓄平生》 - - 钱钟书 - - 卿谋几副蓄平生,对此茫茫不自禁。试溯渊源枯见血,教尝滋味苦连心。意常如墨湔难净,情倘为田灌未深。欲哭还无方痛绝,漫言洗面与沾襟。
  • 古诗《汉高帝·百战功成汉业新》 - - 王十朋 - - 百战功成汉业新,咸阳置酒问群臣。区区高起王陵辈,岂识龙颜善用人。
  • 古诗《挽妻·死若有灵》 - - 王德馨 - - 死若有灵,定证涅槃三世界;生何薄命,枉陪措大十年穷。
  • 古诗《偶题·小池随事有风荷》 - - 司空图 - - 小池随事有风荷,烧酹倾壶一曲歌。欲待秋塘擎露看,自怜生意已无多。
  • 古诗《相见欢·清波绿漾鱼鳞》 - - 徐树铮 - - 清波绿漾鱼鳞。净无尘。一任画船来去不留痕。倚阑望,还惆怅,景中人。毕竟为谁閒却半湖春。
  • 古诗《血迹碑·油油麦秀黍离离》 - - 徐搢珊 - - 油油麦秀黍离离,慨想当年殉节时。明代故宫无片瓦,方公正喜有新祠。
  • 古诗《游栖野巢访迂谷,留饮赋赠》 - - 郑用锡 - - 谷饮岩栖物外閒,今朝何幸得追攀!牙签架上书千卷,锦缆门前水一湾。底事移居嫌近市,何心挂笏共看山?知君胸次饶丘壑,一任白云自往还。
  • 古诗《时间的迷雾》 - - 郑单衣 - - 一 时间的迷雾“我为你预定了一个座位,在明年春季,那个剧场又为你预定了一句话,在后年夏天……以及,一场风暴,两朵鲜花,和三个星空……”星空装进大脑,大脑装进颅骨颅骨埋在腰间,腰埋进手心,手捂住脸用腰上的脂肪分泌泪水而脸──尚未成形在胚...
  • 古诗《洛阳古碑》 - - 流沙河 - - 碑座上有狗睡午觉碑面蒙尘土碑左卖羊肉汤碑右卖烤红薯孤单单曝着老太阳古碑伫迎远客笑得好凄凉笑得好苦远客恭读碑文听繁体大字羞愧的陈述说孔子入周问礼来过此处
  • 古诗《次胡伯凯韵·作诗直欲到天悭》 - - 许月卿 - - 作诗直欲到天悭,於蔿应如元鲁山。我隐自便甘曲渚,子来相与钓清湾。闲中日月诗书府,地上神仙人世间。寻柳问花千古意,窗前幽草不须芟。
  • 古诗《同韵·幽栖终日断经过》 - - 吴芾 - - 幽栖终日断经过,坐阅残编眼欲花。 道在固应甘淡薄,心閒尤觉厌纷华。 正惭我老无佳思,颇羡君诗似作家。 拙恶岂能赓妙句,临风吟咏只咨嗟。
  • 古诗《采莲·藕花深处好徘徊》 - - 范成大 - - 藕花深处好徘徊,不奈华筵苦见催。 记取南泾茭叶露,月明风熟更重来。
  • 古诗《巫山一段云·霞友无尘虑》 - - 马钰 - - 霞友无尘虑,云朋绝事情。气神相结净中清。谈笑大丹成。 好把碧桃采摘。专献蓬瀛仙客。大家同共庆重阳。开宴一齐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