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陈允平的诗 > 点绛唇·分袂情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分袂情怀

朝代:宋代诗人:陈允平时间:2018-03-23
分袂情怀,快风一箭轻帆举。暮烟云浦。芳草斜阳路。
输与闲鸥,朝暮潮来去。空凝伫。小桥樊素。金屋春深处。

诗人陈允平资料

点绛唇·分袂情怀作者陈允平

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鄞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少从杨简学,德祐元年(1275)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经同官袁洪营救得免..... 查看详情>>

陈允平古诗词作品: 《玲珑四犯·金屋春深》 《桂枝香·杨山甫席上赋》 《渡江云·寿蔡泉使》 《台上·客舍新移近鲁台》 《风流子·阑干休去倚》 《姑苏台·高楼三百尺》 《虞美人·夕阳楼上都凭遍》 《喜迁莺·柳初妍》 《赠雪窦·一从说法雨华台》 《早梅芳/喜迁莺

点绛唇·分袂情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分袂情怀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津逮亭·由来水到成渠耳》 - - 弘历 - - 由来水到成渠耳,默坐虚亭会意殊。为政设于斯絜矩,何曾津逮识唐虞。
  • 古诗《方澄源松化石》 - - 邓廷桢 - - 后果前身总抱贞,摩挲谁与證三生。须防跃入延津去,重化龙鳞挟雨声。
  • 古诗《咏琴·久擅龙门质》 - - 杨师道 - - 久擅龙门质,孤竦峄阳名。齐娥初发弄,赵女正调声。嘉客勿遽反,繁弦曲未成。
  • 古诗《岩庵·箯舆度岭长》 - - 杨承鲲 - - 箯舆度岭长,路尽忽闻香。裂壁开天栈,撑厓隐石房。回风乱幢节,滴乳润衣裳。早见孤僧瘦,山深久绝粮。
  • 古诗《杏花天·落花》 - - 黄之隽 - - 花须著蒂无情绪。弹碎却春痕几缕。退红泼点栏杆雨。风里吹来吹去。有一片蛛丝兜住。有一片燕儿衔取。香魂似与东风语。为我重吹上树。
  • 古诗《宫词·圣主忧民手诏书》 - - 周彦质 - - 圣主忧民手诏书,颁宣经月罕尝虚。周旋曲尽斯民瘼,远使观风未必如。
  • 古诗《欣闻叶公旋里偕杨民老同访》 - - 李西庚 - - 秋风拂拂去家邦,夏日炎炎返故乡。梁燕回风迎旧主,池荷怒放炫新妆。素心邻曲携浆候,青发村童问字忙。老友时将疑义析,深宵剪烛语沧桑。
  • 古诗《帖子词·火德方居夏》 - - 汪应辰 - - 火德方居夏,端符帝运亨。化工初不宰,继照付重明。
  • 古诗《登金刚宝座·金座参差表》 - - 黄省曾 - - 金座参差表,言开中印图。五区空界出,千劫帝轮扶。籁入层铃度,云含众象敷。凤城归路晚,偏系客心孤。
  • 古诗《道场纪事·黄发真人戴玉冠》 - - 张治 - - 黄发真人戴玉冠,身骑金虎佩苍鸾。俯窥日月行丹极,贪礼星辰拜石坛。幡影一庭仙掌净,钟声万户彩云寒。朝元初罢千官下,碧宇沉沉夜未阑。
  • 古诗《座中有搊筝者作白翎雀曲因话及元事口占此诗》 - - 丘濬 - - 胡运消沉汉道兴,毡车宵遁土城平。兴隆无复残笙谱,劈正谁知旧斧名。起辇谷前驼马迹,居庸关外子规声。不堪亡国音犹在,促数繁弦叫白翎。
  • 古诗《次刑文甫副宪赏海棠韵呈黔国公》 - - 王缜 - - 霞彩精神琥珀脂,分明造化暗扶持。风流不减西施态,娇艳还凭郑谷诗。占断名园成独步,平分春色正当时。沉香亭北酣歌里,一任轻凉著意吹。
  • 古诗《子夜歌·采莲荡轻舟》 - - 戴亨 - - 采莲荡轻舟,莲房含未吐。但见莲花娇,谁识莲心苦。
  • 古诗《乐寿驿诗·迢迢古驿倚城隈》 - - 许景衡 - - 迢迢古驿倚城隈,使者当年几往来。慨慷谁无致君意,急难方见济时才。自知敌气终须慑,更觉天书不浪开。堂上遗尘何处去,太平父老独徘徊。
  • 古诗《晓过城隍街马上看木芙蓉》 - - 吕南公 - - 秋来风味苦阑珊,偶为繁红略据鞍。何处更期征雁过,祗今聊作故人看。三冬已至休争气,九月将残未觉寒。自有荣华趁时节,免将憔悴惜幽兰。
  • 古诗《别长安·暂来不复去》 - - 司马光 - - 暂来不复去,梦里到长安。 可惜终南色,临行子细看。
  • 古诗《次韵戴成叔·我生一断梗》 - - 陈著 - - 我生一断梗,会见亲旧疏。 新诗如春风,习习勤嘘枯。 谢君和君诗,句甚形神癯。 一笑当会此,各道意所如。
  • 古诗《金陵诗·平湖一片浸崔嵬》 - - 陈文烛 - - 平湖一片浸崔嵬,城近黄昏鸟雀哀。 春草自深沽酒市,天花空落讲经台。 云埋故垒谁为主,水出青溪更不回。 六代兴亡成旧梦,翠华驰道上苍苔。
  • 古诗《岁暮道情二首》 - - 白居易 - - 壮日苦曾惊岁月,长年都不惜光阴。 为学空门平等法,先齐老少死生心。 半故青衫半白头,雪风吹面上江楼。 禅功自见无人觉,合是愁时亦不愁。
  • 古诗《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 - - 白居易 - - 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 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我归应待乌头白, 惭愧元郎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