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顾光旭的诗 > 调笑令·金凤原文及翻译赏析

调笑令·金凤

朝代:清代诗人:顾光旭时间:2023-04-06
金凤。金凤。
斜压鬓鸦香重。云中欲寄征衣。
汾水年年雁飞。飞雁。
飞雁。白草黄芦一片。

诗人顾光旭资料

调笑令·金凤作者顾光旭

顾光旭(1731-1797)字华阳,号晴沙,又号响泉,江苏无锡人,顾可久后裔。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甘肃干凉道、署四川按察司使。工书法,与王文治、刘墉、孔东山、梁同书、周稚圭相颉颃。求书必索润笔,亦甚廉 。..... 查看详情>>

顾光旭古诗词作品: 《摸鱼儿·寄题平山堂》 《忆江南·江南好》 《贺新凉·咏不倒翁》 《四字令·独游草堂寺有感》 《疏影·菊影》 《沁园春·集萚石諯即席赋糟蟹》 《贺新凉·题京口渡江图送查查亭户部南归省觐》 《沁园春·归去来兮》 《忠州禹庙·涂山万古郁苕峣》 《贺新凉·尚有前朝树

调笑令·金凤原文及翻译赏析

调笑令·金凤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重华宫集廷臣及内廷翰林等三清茶联句复得诗》 - - 弘历 - - 活水还胜活火烹,三清瓯满啜三清。爰联翰苑赓新作,所喜朝廷多老成。雪象欲融金戺泽,曦乌向暖玉楼晴。应怡情处偏萦念,渴望滇南报捷旌。
  • 古诗《荆溪棹歌·溪上雪消春水高》 - - 吕诚 - - 溪上雪消春水高,鹅黄新柳暗长桥。桥头人家好春酒,无情长与驻兰桡。
  • 古诗《题阙·贫亲须拯济》 - - 王梵志 - - 贫亲须拯济,富眷不烦饶。情知苏蜜味,何用更添高。
  • 古诗《苏幕遮·白云山》 - - 刘基 - - 白云山,红叶树,阅尽兴亡一似朝还暮。多事夕阳芳草渡,潮落潮生,还送人来去。阮公途,杨子路,九折羊肠,曾把车轮误。记得寒芜嘶马处,翠管银筝,夜夜歌楼曙。
  • 古诗《龙门·双阙飞流夹远岑》 - - 许维新 - - 双阙飞流夹远岑,行边展礼傍登临。红亭绝壁松萝径,绀殿遥空鼓角音。玉简云封天柱后,水经藓蚀断碑阴。为留胜迹劳厨备,不是当年菲食心。
  • 古诗《禁烟即事·时节一百五》 - - 谢景初 - - 时节一百五,疾风收雨天。鸟催青帝驭,人重子推钱。蹴鞠逢南陌,鞦韆送晚烟。墦间无限醉,唯我独萧然。
  • 古诗《盆梅·独有襄阳孟浩然》 - - 田雯 - - 独有襄阳孟浩然,毡巾驴背耸吟肩。梅花今落山姜手,老瘦迂酸太可怜。
  • 古诗《前后蜀杂事诗》 - - 张祥龄 - - 典章文物继唐初,九国龙争总不如。李昊王锴尽才士,绝怜低首写降书。
  • 古诗《赤乌碑·爱寻碣石访重玄》 - - 释守仁 - - 爱寻碣石访重玄,三国遗文已邈然。翻忆中郎黄绢字,夕阳江上浪滔天。
  • 古诗《句·落花真好些》 - - 贺知章 - -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 古诗《送文澜·三友梅松竹》 - - 霍与瑕 - - 三友梅松竹,水石漱寒漪。岁晏盟如在,春风谓不迟。
  • 古诗《偈颂·千年田》 - - 释昙华 - - 千年田,八百主。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君不见禾山解打鼓,又不见采菊东篱下,千山万山叠叠高门户。又不见光孝僧堂六七间,日日普请搬泥土。又不见临济主中宾宾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报禅流莫莽卤闻,普请欢喜搀先去。去去实不去,途中好善为。来来实不来,路上莫亏危。又不见主中主,个...
  • 古诗《江神子/江城子·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 - 谢逸 - -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 古诗《山茶·游蜂掠尽粉丝黄》 - - 苏轼 - - 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
  • 古诗《吴兴秋晚郡斋长句》 - - 胡宿 - - 霁色初休雨,寒媒稍欲霜。崦嵫惊日晏,嵔
  • 古诗《自忏用过白岸亭韵》 - - 陈伟 - - 兀兀我为谁,何以在此屋。枯坐成隔世,炼心作槁木。人海镇茫茫,孰与奏古曲。寄意未开梅,春心倘相属。何彼花开时,重觅似梦鹿。不堪盈其悲,从兹愿无乐。伊昔入火宅,自休复自戚。孰若一成纯,见素以抱朴。...
  • 古诗《河上·秋涛声满夕阳舂》 - - 申佳允 - - 秋涛声满夕阳舂,野树苍茫瓠子宫。极目平沙烟水断,寥寥鸡犬识新丰。
  • 古诗《疑冢·祖虞胄稷两难求》 - - 姚鼐 - - 祖虞胄稷两难求,枯骨谁知属夏侯。邢史何尝识天道,邾娄家尽大长秋。
  • 古诗《尝新稻·新畬足稻香》 - - 王渐逵 - - 新畬足稻香,迂懒得先尝。万夫勤一粒,百井忆同乡。旱气今逾甚,晚苗安可常。兵戈群盗日,见尔益怆惶。
  • 古诗《寄上叔父夷仲·艰难闻道有归音》 - - 黄庭坚 - - 艰难闻道有归音,部曲霜行璧月沉。 王春正月调玉烛,使星万里朝天心。 颇令山海藏国用,乃见县官恤民深。 经心陇蜀封疆守,必有人材备访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