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郑善夫的诗 > 对雪答太白山人·天地忽改色原文及翻译赏析

对雪答太白山人·天地忽改色

朝代:明代诗人:郑善夫时间:2023-04-06
天地忽改色,六花风乱投。
翛然翠袖薄,加我草堂幽。
照水梅自媚,闭门君不忧。
玄机正无极,将汝醉乡游。

诗人郑善夫资料

对雪答太白山人作者郑善夫

郑善夫(1485-1523)明代官员、儒学家。字继之,号少谷,又号少谷子、少谷山人等,闽县高湖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高湖村)人。弘治进士,正德初始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辞官。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以..... 查看详情>>

郑善夫古诗词作品: 《登七十二峰阁歌》 《故太傅于公谦》 《得家信·未觉今为是》 《石梁行·阴厓谽谺气溟濛》 《冬日顺门陪九卿请驾视牲》 《雁宕山中·丹崖侧叠窥欲颓》 《剑州赠陈待用太守》 《送何仲默游关中》 《王南渠隐居·冠山龙卧处》 《巴人曲·蛾眉山色上青霄

对雪答太白山人·天地忽改色原文及翻译赏析

对雪答太白山人·天地忽改色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宫柳·占尽芳菲春暮天》 - - 王立道 - - 占尽芳菲春暮天,昭阳柳色倍堪怜。千条晓湿金茎露,几树晴低青琐烟。暗叶藏莺娇自语,飞花蹴燕舞还颠。宸游到处成欢赏,又见朝来三起眠。
  • 古诗《故襄师陈端明挽诗》 - - 刘克庄 - - 公昔加黄钺,堂堂国势尊。边人开北户,索虏祭南门。军册甲寅报,炊烟戊己屯。吴儿勿轻议,公论在襄樊。
  • 古诗《茌平县·山东征客几时归》 - - 刘崧 - - 山东征客几时归,榆荚成钱草似衣。政自羁愁无着处,马头忽见雉双飞。
  • 古诗《帝舜庙·姚江禹穴会稽东》 - - 张以宁 - - 姚江禹穴会稽东,少日登临一梦中。白发南来身万里,欲登韶石和薰风。
  • 古诗《送梁予培之任钱塘令》 - - 张英 - - 还向江淮续旧游,綵丝双引使君舟。人来吴越三千里,官领东南第一州。谢客亭边杨柳暗,苏公堤畔芰荷秋。祇今水色山光里,竹马争迎郭细侯。
  • 古诗《子直近日画笔稍进而棋似倒长作诗戏之》 - - 葛立方 - - 沈郎终日掩柴扉,游艺虽多道日肥。东绢丹青真得髓,文楸黑白要知机。笔添龙眼防颓壁,阵合鱼丽孰解围。暇日杖藜须过子,一枰赢取画图归。
  • 古诗《次韵酬张左司》 - - 袁华 - - 墓田丙舍郭西头,霜露凄然又暮秋。千里故园归梦觉,五更残月向窗流。蓼莪诗废门生诵,风木情牵孝子忧。少展经纶佐戎幕,碧澜堂下放船游。
  • 古诗《霜天杂兴·枫叶全丹槲叶黄》 - - 陆游 - - 枫叶全丹槲叶黄,江城残角伴斜阳。琴书自足闲中乐,天地能容醉后狂。老死山林初不憾,梦游河渭独难忘。谷城黄石今安在,取履犹思效子房。
  • 古诗《大雪行·晓辞洛水滨》 - - 张舜民 - - 晓辞洛水滨,暮宿河之涘。四野漫漫不见人,竟日止能行数里。浑然天地为一色,渭水南北复何似。五陵鹰犬争合围,十宅管弦初热耳。连宵耿耿照鬓发,迎马点衣犹未已。但得来年春麦熟,暂困泥涂复何耻。农夫南亩未厌多,却入长安作泥滓。...
  • 古诗《题唐陶山松陵十二景册子》 - - 钱大昕 - - 手谱图经又擘笺,谁言墨绶不神仙。画帘判牍无它事,钓雪滩头一放船。
  • 古诗《送人谪幽州·临路深怀放废惭》 - - 陈去疾 - - 临路深怀放废惭,梦中犹自忆江南。莫言塞北春风少,还胜炎荒入瘴岚。
  • 古诗《过神助桥亭·下轿浑将野店看》 - - 杨万里 - - 下轿浑将野店看,只惊脚底水声寒。不知竹外长江近,忽有高桅出寸竿。
  • 古诗《小游仙诗·自信成真自未凭》 - - 叶方蔼 - - 自信成真自未凭,嘿朝常灼九枝灯。乘风使者遥相贺,仙榜题名叶静能。
  • 古诗《浣溪沙·做得因缘不久长》 - - 吕渭老 - - 做得因缘不久长。惊风枝上偶成双。归来魂梦带幽香。灯下揉花春去早,竹间影月索归忙。十年前事费思量。
  • 古诗《长新店重别孙恺似王令诒严宝仍刘大山家荆州兄》 - - 查慎行 - - 坏壁寻诗又一回,残尊重洗别时杯。不因此去添怊怅,轻跨征鞍自悔来。
  • 古诗《赠万上座·过了铁围山》 - - 张孝祥 - - 过了铁围山,复生金莲台。与问万上座,一笑愁容开。
  • 古诗《虞美人·春夜》 - - 杨圻 - - 黄莺声在闲台榭,月暖蔷薇夜。捲帘风起落花飞,无奈催归双髻点镫时。良宵一刻千金价,烧烛西楼下。销魂时节是单衣,便到春深人瘦绿阴肥。
  • 古诗《英宗皇帝挽辞》 - - 王安石 - - 御气方尊极,乘云已泬寥。衣冠万国会,陵寝百神朝。夏鼎传归启,虞羹想见尧。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
  • 古诗《题花光画·湖北山无地》 - - 黄庭坚 - - 湖北山无地,湖南水彻天。 云沙真富贵,翰墨小神仙。
  • 古诗《得江西报六言·芈姓公子哀郢》 - - 刘克庄 - - 芈姓公子哀郢,黍离大夫悯周。 杜云野老潜哭,谷谓寒儒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