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郭之奇的诗 > 二月二日入山东境原文及翻译赏析

二月二日入山东境

朝代:明代诗人:郭之奇时间:2023-04-05
八千潮路及东封,章水吴山凡几重。
北望方知天地远,南车惟向斗枢从。
丘园故梦经年阻,花木春情仲月逢。
为问飘飘何所似,岭云一片出幽峰。

诗人郭之奇资料

二月二日入山东境作者郭之奇

介绍: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 查看详情>>

郭之奇古诗词作品: 《凭轼望云有序》 《车中即见·自顾》 《暮春山课即事书怀》 《亭之东·亭之北》 《金陵雪月仲春夜坐邀我不寐也冰几韵之》 《杨维斗徐君和朱云子共邀舟游》 《移居蓬罗七绝》 《春闺·捲帘开玉匣》 《姚孟长学士谬相奖掖感而有言》 《行畿十绝·天为社稷启西平

二月二日入山东境原文及翻译赏析

二月二日入山东境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对山亭·何亭弗对山》 - - 弘历 - - 何亭弗对山,对山是亭独。此理可言乎,无过名偶录。譬之人一身,四支百骸簇。名各有所占,人竟于何属。会此得居亭,不然枉碌碌。
  • 古诗《闰秋杂感·在在征轮吏未归》 - - 陈子龙 - - 在在征轮吏未归,五年逐盗遍旌旂。中郎摧荡馀飞燕,公子威名假绣衣。陇蜀几曾清一道,郧襄犹自筑重围。车书海内堪惆怅,鬼哭荒村烟火稀。
  • 古诗《逢乡友·无况来江岛》 - - 齐己 - - 无况来江岛,逢君话滞留。生缘同一国,相识共他州。竹影斜青藓,茶香在白瓯。犹怜心道合,多事亦冥搜。
  • 古诗《红桥·水榭迎新秋》 - - 王士禛 - - 水榭迎新秋,素舸自孤往。漠漠柳绵飞,时时落波上。
  • 古诗《岭梅·雪立孤标不受霾》 - - 李龙高 - - 雪立孤标不受霾,世间浪蕊等浮埃。清高已是无俦伍,更向群山顶上开。
  • 古诗《惜母山新路词》 - - 王时叙 - - 惜母山前龙女祠,画船送客黄金卮。从他坐唱阳关曲,只唱新开石路词。
  • 古诗《次韵子仓·君学柯山我学家》 - - 陈著 - - 君学柯山我学家,相逢悃愊两无华。有缘偶食金陵粟,连岁同听玉树花。各占路头图展布,不随人口斗諠哗。向来平实交相勉,笑杀粗心古押衙。
  • 古诗《挽萧以忠主事》 - - 苏仲 - - 十年黄甲两年官,怪的风流一转丸。旧物已将还造化,有生真不愧衣冠。百年事业得几许,一点烟云过眼看。万里蜀山何处是,旅魂归路北风寒。
  • 古诗《南歌子·世事从头减》 - - 辛弃疾 - -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道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不能平。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 古诗《弦歌古道·扁舟来过弦歌地》 - - 谢与思 - - 扁舟来过弦歌地,耆旧犹传此渡名。落日松楸含古色,西风禾黍八秋声。兵戈百战山城在,礼乐千家野水横。一笑牛刀谁更割,江湖双棹泪宵征。
  • 古诗《武夷曲次晦翁棹歌》 - - 郑善夫 - - 大隐屏前烟水深,九霄云覆紫芝林。彤墀不作含香梦,丹洞忻传出世心。
  • 古诗《偶成·秋阴漠漠掩重门》 - - 李廷仪 - - 秋阴漠漠掩重门,宝鸭香消火尚温。南雁不传沙漠信,满庭衰草自黄昏。
  • 古诗《花降图·江南春色莺花老》 - - 唐寅 - - 江南春色莺花老,又汲新泉浸芰荷。春色后先君莫讶,后头花更得春多。
  • 古诗《吴北川许海味不至讯以诗》 - - 孙承恩 - - 我本东海人,旅食越两载。缅怀故乡味,厌说天庖宰。故人吴季子,殷勤许分待。腆意未拜嘉,初约忽中改。得非多遗忘,无乃甚欺绐。笑予太早计,停箸想风采。小诗当催逋,还胜百钱买。会当入吾餐,腹中有东海。...
  • 古诗《洞仙歌·雨》 - - 陈亮 - - 琐窗秋暮,梦高唐人困。独立西风万千恨。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枯荷催欲折,多少离声,锁断天涯诉幽闷。似蓬山去后,方士来时,挥粉泪点点梨花香润。断送得,人间夜霖铃,更叶落梧桐,孤灯成晕。...
  • 古诗《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 - 赵构 - - 天清日明,密雨曷有。师命持盖,子亦善扣。惟夫子博,三才允究。学者之乐,所得遂茂。
  • 古诗《乙巳五月过泸江》 - - 刘诜 - - 抱田曲水走修蛇,溪势如鸣万叠车。山雨挟凉閒客扇,渚云分暝失人家。
  • 古诗《吼山·天开地坼石峥嵘》 - - 查慎行 - - 天开地坼石峥嵘,一棹穿云入瓮城。唤起清风答长啸,满山松柏尽雷鸣。
  • 古诗《思越人·小门关》 - - 朱彝尊 - - 小门关,深径转,昔年曾醉秦楼。笑捻画裙青案底,教抬纤手藏钩。临行指我相寻路。镜湖一曲西去。绕遍湖塘乌桕树。知他门掩何处。
  • 古诗《呈世德·虎头凤麓连长堤》 - - 邹浩 - - 虎头凤麓连长堤,随山刊木路可为。长官仁政及物远,一时力役民忘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