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宋之问的诗 >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原文及翻译赏析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

朝代:唐代诗人:宋之问时间:2017-03-01
北阙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山家。
琼章定少千人和,银树长芳六出花。

诗人宋之问资料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作者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查看详情>>

宋之问古诗词作品: 《幸岳寺应制·暂幸珠筵地》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陪王都督登楼诗》 《送杜审言·卧病人事绝》 《伤曹娘二首》 《西施浣纱篇·西施旧石在》 《宴郑协律山亭》 《绿竹引·青溪绿潭潭水侧》 《登北固山·京镇周天险》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原文及翻译赏析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次张署正朝敬见寄》 - - 贡斌 - - 少年豪气欲吞牛,濯足须临万里流。心似长宵涵霁月,神如碧水映清秋。金陵佳地供高咏,玉勒驱驰惬壮游。会看乘风欣破浪,君才原是济川舟。
  • 古诗《清谐堂有会·延揽庄门敕几毕》 - - 弘历 - - 延揽庄门敕几毕,山堂图近憩清谐。顾名思义心惟永,修已和人愿肯乖。耳目之私慢教适,危微所系慎其差。北来一水沿阶下,即欲穷源可忘涯。
  • 古诗《题燕子矶·有石临江翩若飞》 - - 弘历 - - 有石临江翩若飞,久闻燕子用名矶。六朝往事谁兴废,几卷遗编自是非。形胜江山如锦绣,光春风物已芳菲。而今沙涨兴耕作,俯瞰青葱麦垄肥。
  • 古诗《韵十绝·虚心能自保》 - - 程敏政 - - 虚心能自保,世态非所甘。江梅与岩桧,交情澹成三。
  • 古诗《寄慥斋弟·鸥鹭逢人问归信》 - - 史弥宁 - - 鸥鹭逢人问归信,三年作客负沧洲。诗袍醉帽黄埃底,羞见扶风马少游。
  • 古诗《登嵩山绝顶·不辞触热上嵩巅》 - - 潘耒 - - 不辞触热上嵩巅,欲遣双眸尽八埏。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长安远隔浮云外,乡国微分匹练边。清啸一声鸾鹤应,随风飘去落何天?
  • 古诗《移家雁池·不向山中住》 - - 徐照 - - 不向山中住,城中住此身。家贫儿废学,寺近佛为邻。雪长官河水,鸿惊钓渚春。夜来游岳梦,重见日东人。
  • 古诗《病中漫书·不似杨家到玉屏》 - - 苏葵 - - 不似杨家到玉屏,夜寒偏怪影伶俜。酒疏贤圣闲鹦鹉,药理君臣索茯苓。一榻趺跏僧院宇,半衾魂梦月窗棂。年来欲究长生诀,检到笼鹅道士经。
  • 古诗《积雨新晴驾幸聚景园拟口号》 - - 杨万里 - - 帝心忧麦复忧桑,一念通天转雨旸。五色日华销积霭,三春花草殿馀芳。黄云暖照天颜喜,红药浓熏禁籞香。见说都人争出郭,欢声舞倦万垂杨。
  • 古诗《煮雪斋·禅客嗜春茶》 - - 释妙声 - - 禅客嗜春茶,铜瓶煮雪花。扫从松上落,坐向竹边誇。水品应重录,天真孰等差。中泠岂不美,终是混泥沙。
  • 古诗《别殷明府·许教门馆久踟躇》 - - 方干 - - 许教门馆久踟躇,仲叔怀恩对玉壶。唯有离心欲销客,空垂双泪不成珠。
  • 古诗《凤凰台·江淮表里拱神州》 - - 黄度 - - 江淮表里拱神州,底事干戈不肯休。试上凤凰台上望,定山尽处是瓜洲。
  • 古诗《裴给事宅白牡丹》 - - 卢纶 - -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 古诗《杜休宁秩满将行以李生画鹤留别江彦铭令余为题》 - - 朱同 - - 文昌自是文章伯,令我题君画鹤诗。翘首岂无霄汉志,潜身犹待羽毛期。李生昔记重逢日,杜老今当惜别时。好爵与縻应有意,林皋空动故人思。
  • 古诗《与欧阳询互嘲》 - - 长孙无忌 - -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 古诗《兰花·九畹何须楚水濆》 - - 黎景义 - - 九畹何须楚水濆,小亭池畔挹仙芬。新姿雅淡清能识,香气幽深静始闻。疏影晓寒惊月湿,绿丛春暖沐风醺。主人情性偏相赏,百卉频开不可群。
  • 古诗《壬午夏游盛湖分署补和松陵书院探梅原韵即请竹轩仁兄大人教正》 - - 安昶 - - 报道松陵胜石岩,名花人物两超凡。朱砂有色侵华帐,绿萼披香惹翠衫。化雨频临寒骨瘦,春风轻动落英芟。闲来欣诵诸名作,竽滥诗林附一缄。
  • 古诗《龙渊·滟潋棠溪水》 - - 毛奇龄 - - 滟潋棠溪水,苍龙起石磻。菁葱莲叶剑,紫气绕河干。利器藏欧冶,前朝废铁官。清光千万里,渺渺向谁看。
  • 古诗《贾鹿岩·不是长江派》 - - 薛嵎 - - 不是长江派,因何亦好吟。从知世味淡,自觉野情深。科举无名字,案头唯古今。新铭为读尽,可惜老山林。
  • 古诗《题海棠双鸟》 - - 张肯 - - 双双何事为春忙,花底飞来羽翼香。 今夜且留枝上宿,莫烧银烛照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