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李纲的诗 > 焚香·假榻禅房夜寂然原文及翻译赏析

焚香·假榻禅房夜寂然

朝代:宋代诗人:李纲时间:2019-08-02
假榻禅房夜寂然,瓦炉石饼爇龙涎。
霏微缥缈根尘际,吸引方知鼻观圆。

诗人李纲资料

焚香·假榻禅房夜寂然作者李纲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 查看详情>>

李纲古诗词作品: 《是日闻报御笔许牵复有感》 《次韵俞祖仁寒翠亭翠字韵》 《次韵招志宏见过》 《次衡州·弄兵赤子满潢池》 《志宏以家所生新芝遗予并以诗来次韵报之》 《温泉二绝·温冷泉源各自流》 《题安国寺翠玉亭呈平老》 《西林寺·东林大禅苑》 《北归昼渡·澄波不动琉璃滑》 《送周元中游黄龙山

焚香·假榻禅房夜寂然原文及翻译赏析

焚香·假榻禅房夜寂然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御园雪景·柳丝护岸作银丝》 - - 弘历 - - 柳丝护岸作银丝,缓棹由他且自迟。把笔欲停还欲笑,恐妨访戴涉陈词。
  • 古诗《成都竹枝词·早茶应市未天明》 - - 陈仁德 - - 早茶应市未天明,盖碗流香竹椅并。得此消閒心足矣,盛唐说了说前清。
  • 古诗《壶中天/念奴娇·咏周静镜园池》 - - 张炎 - - 万尘自远,径松存彷佛斜川深意。乌石冈边犹记得,竹里吟安一字。暗叶禽幽,虚阑荷近,暑薄迟花气。行行且止,枯瓢枝上闲寄。不恨老却流光,可怜归未得,翻恨流水。落落岭头云尚在,一笑生涯如此。树老梅荒,山孤人共,隔浦船归未。划然长啸,海风吹下空翠。...
  • 古诗《和巨济韵·通泉字法出官奴》 - - 薛绍彭 - - 通泉字法出官奴,日日临池恨不如。双鲤可无轻素练,数行惟作硬黄书。乡关何处三秦路,马足经年万里馀。多谢玉华宫畔客,新诗未觉故人疏。
  • 古诗《宫词·雅颂形容各训笺》 - - 赵佶 - - 雅颂形容各训笺,后妃基化国风先。卷分二十求深旨,亲著全经正论篇。
  • 古诗《宋·放宫人》 - - 孙元晏 - - 纳谏廷臣免犯颜,自然恩可霸江山。姚兴侍女方承宠,放出宫闱若等闲。
  • 古诗《踏莎行·为人题照》 - - 文廷式 - - 舞蝶娇春,啼莺促曙。玉溪曾赋销魂句。嫦娥衣薄不禁寒,宓妃腰细才胜露。香印成灰,云緺剩缕。红笺好共盈盈语。落花难伴绮罗春,劝君休向阳台住。
  • 古诗《天帚竹·自离竹隐居》 - - 赵蕃 - - 自离竹隐居,借宅亦多种。周旋虽不乏,潇洒常入梦。猗欤此窗绿,辍自口腹奉。别之亦几年,似困鸟雀鬨。兹晨暂来归,溉扫何妨痛。竹隐从未还,风猷入吾用。
  • 古诗《偈颂·百尺竿头弄险》 - - 释崇岳 - - 百尺竿头弄险,是非海里横身。更有全提底时节,只堪惆怅不堪陈。
  • 古诗《代书寄张次律》 - - 赵蕃 - - 闻道浮家历上塘,寒山钟接洞庭霜。是中佳句知多少,傥有书来幸不忘。
  • 古诗《泊女儿浦·大孤山下两牛鸣》 - - 洪刍 - - 大孤山下两牛鸣,女儿浦口一苇横。已隔云烟五老面,犹梦雷霆三峡声。
  • 古诗《日入酉·养鸡鹅》 - - 释智严 - - 养鸡鹅。喂猪狗。雀鼠穿窬圌囤漏。撮来抛向粪堆头。日蒸雨烂成蛆臭。
  • 古诗《鹧鸪天·月地云阶欢意阑》 - - 张孝祥 - - 月地云阶欢意阑。仙姿不合住人间。骖鸾已恨车尘远,泣凤空馀烛影残。情脉脉,泪珊珊。梅花音信隔关山。只应楚雨清留梦,不那吴霜绿易斑。
  • 古诗《富阳道中遇风感叹作》 - - 赵蕃 - - 回首江山旧,他年来往频。 人谁无一饱,汝独值多辛。 泛泛将何在,悠悠愧此身。 怀哉松与菊,白露及时新。
  • 古诗《读邸报·瑶编对秉初修笔》 - - 刘克庄 - - 瑶编对秉初修笔,粉署同携夜直衾。 虎既蒙皮甘搏噬,鹤因疮羽久呻吟。 尽归一网机犹浅,横说三网害最深。 想到鄮山多暇日,轲书毋惜细研寻。
  • 古诗《种菜·老农饭粟出躬耕》 - - 陆游 - - 老农饭粟出躬耕,扪腹何殊享大烹。 吴地四时常足菜,一番过後一番生。
  • 古诗《拟古宫词·城外晴风卷薄尘》 - - 朱让栩 - - 城外晴风卷薄尘,传言都道踏青人。 繁华满目开如锦,惟此宫中不见春。
  • 古诗《拟古·匣中一明镜》 - - 范云 - - 匣中一明镜。好鉴明镜光。明镜不可鉴。一鉴一情伤。
  • 古诗《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 - 曹邺 - -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 古诗《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 - 孟浩然 - -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