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王维的诗 >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

朝代:唐代诗人:王维时间:2023-04-05
石窌恩荣重,金吾车骑盛。
将朝每赠言,入室还相敬。
叠鼓秋城动,悬旌寒日映。
不言长不归,环佩犹将听。

诗人王维资料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作者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 查看详情>>

王维古诗词作品: 《寒食城东即事》 《纳凉·乔木万余株》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送崔五太守·长安厩吏来到门》 《恭懿太子挽歌》 《挽歌·苍舒留帝宠》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辋川集·漆园》 《红牡丹》 《奉送六舅归陆浑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双峰·凌崖望双峰》 - - 王守仁 - -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 古诗《秋郊挟弹·霜梁枫林秋气肃》 - - 丘浚 - - 霜梁枫林秋气肃,潦水收痕山露骨。苍鸠一夜化为鹰,百鸟含羞傍林麓。将军小队出西郊,金环压辔青骢骄。霹雳一声军吏贺,半空云外落双雕。
  • 古诗《访陆处士羽·太湖东西路》 - - 皎然 - - 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 古诗《远尘轩·开窗种脩竹》 - - 释智愚 - - 开窗种脩竹,凿石搆方池。良夜月来此,劳生几个知。
  • 古诗《和范学士·红尘投老倦征鞍》 - - 彭汝砺 - - 红尘投老倦征鞍,梦寐清规祇厚颜。论德每疑观大水,言诗曾赋仰高山。退之自处轲雄后,甫也当居扬马间。知止旧风衰久矣,只今须合为公还。
  • 古诗《次韵坚上人秋怀》 - - 虞堪 - - 曾策羸骖笑独骞,秋风瑟缩楚南天。好诗都拾奚囊里,得句频过佛寺前。坐傲浮云栖乱叶,生憎急管杂繁弦。而今头白心如水,惟有愁情到极边。
  • 古诗《铅汞颂·欲识铅汞》 - - 周无所住 - - 欲识铅汞,情性二物。二物和合,还丹了毕。
  • 古诗《善现起请分第二》 - - 释印肃 - - 谛听须谛听,要□灵山令。迦叶以心闻,达士宗禅定。
  • 古诗《晓发严濑舟中和戴叔振韵》 - - 史弥宁 - - 子陵滩下放船开,老我经行知几回。别岸舂锄殊解事,冲烟冉冉送诗来。
  • 古诗《和抟霄韵·新诗欬玉起予深》 - - 耶律楚材 - - 新诗欬玉起予深,独有抟霄我许心。真迹居尘聊俯仰,高名与世任浮沈。同成雅会清茶话,共赏枯桐白雪音。他日归休约何处,燕山参谒万松林。
  • 古诗《感皇恩·中秋》 - - 文廷式 - - 梧叶碎秋光,小窗眠醒。自理琴书碧天静。文园病减,尚怯西风清劲。秘瓷聊试水煎春茗。故人何在,曲阑空凭。料损多情旧心性。冰奁愁展,今夜月明如镜。断肠枫落也吴江冷。
  • 古诗《秋日感愤·坐睨归鸿起自嗟》 - - 王令 - - 坐睨归鸿起自嗟,西风吹落泪痕斜。聚书老懒堆尘楮,秋剑寒酸蛰铁蛇。自是卧龙犹戢角,浪嗟穴虎向生牙。从来思掷班佣笔,况是西山旧有家。
  • 古诗《台南竹枝词·散步闲吟万叶歌》 - - 连横 - - 散步闲吟万叶歌,翩翩裙履任婆娑。美人楼畔推窗看,拍手相呼唤艳多。
  • 古诗《伊余·中庭有一鸟》 - - 卢青山 - - 中庭有一鸟,啾啁鸣吾窗。跃跃似将出,旋复来回翔。远宇弥六合,独树何微茫。当年得此所,感激生肝肠。迨今树欲竭,日日向槁黄。且住终失荫,欲去循何方。纵得托异木,故枝安能忘。主人似有智,书卷堆匮床。叩牖应可问,解此久彷徨。自晨至夕暮,百诘心如汤。主人竟何意,兀坐如聋盲。...
  • 古诗《哭敬美弟·子猷当日痛人琴》 - - 王世贞 - - 子猷当日痛人琴,刚是乾坤死别心。若使弹成山水调,更应肠断为知音。
  • 古诗《次韵芮察院送宝文赴浙漕》 - - 朱熹 - - 远俗何劳问,威名旧已孚。百城方仰泽,一节遽还都。圣主勤脩政,今年决破胡。期公宁馈挽,注想在谋谟。
  • 古诗《除夕·欢悰入病垂垂减》 - - 文征明 - - 欢悰入病垂垂减,素发侵愁冉冉加。谁有声名垂宇宙,自怜零落负年华。东风綵帖裁春草,残雪青灯剪夜花。惜取一樽酬见在,中原戎马暗惊沙。
  • 古诗《送黄子鸿之雩都》 - - 刘绎 - - 世路穷方达,生涯淡亦甘。一年又容易,此去好深谙。书剑吟身健,山川醉眼酣。秋风云翮迥,盼尔远图南。
  • 古诗《邯郸驿·长安大道走邯郸》 - - 范成大 - - 长安大道走邯郸,倚瑟佳人怅望间。 若见膻腥似今日,汉宫何用忆关山!
  • 古诗《古意·楼上珠帘拂疏网》 - - 张耒 - - 楼上珠帘拂疏网,却匀愁黛对凌波。 也知新旧争多少,敢话机头织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