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弘历的诗 > 过舣舟亭不泊·石尤风送雨丝濛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舣舟亭不泊·石尤风送雨丝濛

朝代:清代诗人:弘历时间:2023-04-08
石尤风送雨丝濛,驻处犹迟十里通。
玉局舣舟予进舫,景情虽异地原同。

诗人弘历资料

过舣舟亭不泊作者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 查看详情>>

弘历古诗词作品: 《独乐寺·高阁耸云红》 《静室口号·一岁之间偶一来》 《雨·彻夜问云薄》 《春·触目意訢訚》 《金山妙高台和苏轼韵》 《北郊礼成回跸御园即目成咏》 《月山·远岸高低列假山》 《命蠲缓福建各府州县钱粮诗以志事》 《留佳亭·西湖山居额留馀》 《澄虚榭·水榭额澄虚

过舣舟亭不泊·石尤风送雨丝濛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舣舟亭不泊·石尤风送雨丝濛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洁园与仲芳閒坐偶成》 - - 钱澄之 - - 经时不出户,苔色满回廊。性自生来静,身于老去强。娇儿将入塾,稚女又扶床。先世同彭祖,偏疑得秘方。
  • 古诗《竹炉山房·第一灵泉近左边》 - - 弘历 - - 第一灵泉近左边,竹炉置以便烹煎。每教空过因愁雨,茗碗得擎诚谢天。
  • 古诗《题吴九霞雪夜山行图》 - - 吴嘉纪 - - 积雪已踰尺,飘落犹絮絮。茫然夜山中,揽褐适何处。老父在天涯,缓急往相助。身体为亲有,艰难肯自顾。林冰胶宿鸦,见人飞不去。暗涧骇左逢,侧岩愁右度。魑魅亦断绝,向谁问前路。 ...
  • 古诗《北云篇·君家楼北楼子山》 - - 徐渭 - - 君家楼北楼子山,大椿千年去不还。白云一片松间起,游子相望泪如雨。殷勤夜乌莫更啼,东方日出烟生缕。
  • 古诗《题沧洲钓鱼图》 - - 刘崧 - - 云来高峰青,日落遥峰紫。却舣钓鱼船,沉吟看秋水。
  • 古诗《黄山·遁迹此山迎客松》 - - 姚佳 - - 遁迹此山迎客松,羁怀何处适相逢。姓名早上仙人榜,山水新登罗汉峰。风雨兼程深有道,江河日下窅无踪。一身兀坐光明顶,始信丹霞约过从。
  • 古诗《和黄绣衣忠清堂韵》 - - 吕渊 - - 黄甲高标赐出身,一官今喜立通津。谠言曾落将军胆,直气仍埋御史轮。葵萼寸心常向日,梅花清骨不沾尘。少年更际平成会,封事还看达紫宸。
  • 古诗《悲故乡集杜诗句》 - - 尹廷高 - - 遭乱发尽白,凭轩涕泗流。望乡应未已,疾恶信如雠。岁月亦已久,干戈不肯休。何时减豺虎?高枕对南楼。
  • 古诗《遗爱寺小憩·侍御遗踪已久芜》 - - 查慎行 - - 侍御遗踪已久芜,盘盘樵路极萦纡。万竿藏坞初迷寺,一笕分泉直到厨。胜地乍来忘过客,衰年渐欲信浮屠。木樨香里逢僧话,旧事三生记得无。
  • 古诗《送丁司理赴明州》 - - 范仲淹 - - 仙家枝叶令威孙,南去司刑庇越民。金阙道书微旨在,狱多阴德是真人。
  • 古诗《题云馆二星集后》 - - 朱弁 - - 绝域山川饱所经,客蓬岁晚任飘零。词源未得窥三峡,使节何容比二星。萝茑施松惭弱质,蒹葭倚玉怪殊形。齐名李杜吾安敢,千载公言有汗青。
  • 古诗《与郑公华自朐山邻舟行》 - - 鲍慎由 - - 舟行有后先,相去能几许。铿轰金鼓声,见面不得语。水花来幽香,岸柳过疏雨。登舻各乘风,解帆会联浦。闲携小龙团,睡起就君煮。
  • 古诗《偈颂·虎溪冰莹长空月》 - - 释惟一 - - 虎溪冰莹长空月,凤岭松吟后夜风。堪笑堪悲翁老子,俨然不改旧时容。
  • 古诗《哭亡女·丧乱才生汝》 - - 吴伟业 - - 丧乱才生汝,全家窜道边。畏啼思便弃,得免意加怜。儿女关馀劫,干戈逼小年。兴亡天下事,追感倍凄然。
  • 古诗《冉冉云·雨中张坤鹤过访》 - - 顾太清 - - 秋雨潇潇意难畅。忽敲门道人来访。玄都客谈论海天方丈。全不管世间得丧。惟有真知最高尚。一任他你争我让。把身心且自忘忧颐养。阅尽古今花样。
  • 古诗《咏秋海棠·琼楼仙子赐金冠》 - - 王邦畿 - - 琼楼仙子赐金冠,贝锦霞披列上官。昨夜玉皇巡幸处,东风南国最先观。
  • 古诗《瞿居士号无知》 - - 蒋敦复 - - 过缘触境总茫然,地阔天宽著那边。一点既明超物表,不知将底鉴偏圆。
  • 古诗《和星叔舟游鹅鼻山下归赋四绝原韵》 - - 谢龙升 - - 扬帆破浪入江中,欲比西湖景不同。一泻直通千里外,声声高唱大江东。
  • 古诗《疏影·有赠》 - - 许南英 - - 渡头相遇,飏情丝一缕,被伊牵住。美眷如花,似水流年,来往瞿塘滟滪。年来不带看花眼,随流水杨花飞絮。怎当他翠袖殷勤,切切凄凄私语!背却东船西舫,可怜宵,偷把金针微度。海誓山盟,生生世世!三月于归定赋,好花还仗东皇护,怕巽二膝六含妒。且从今,捲起风帆,移入无风波处。 ...
  • 古诗《挽族父承务郎衡之》 - - 陈著 - - 庭桂出心根,天风香满门。 初封缘子贵,上寿称君恩。 正尔需三釜,胡然梦九原。 有余无尽泽,留下长兰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