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张家玉的诗 > 过永淳·古渡荒城瞰碧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永淳·古渡荒城瞰碧天

朝代:明代诗人:张家玉时间:2023-04-06
古渡荒城瞰碧天,茑萝斜挂夕阳烟。
寒溪不断流今古,枫叶辞秋过客船。

诗人张家玉资料

过永淳·古渡荒城瞰碧天作者张家玉

张家玉(1615-1647),字玄子,号芷园,汉族,广东东莞万江镇人,南明抗清将领,岭南三忠之一,爱国诗人,伟大的民族英雄。明万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616年1月31日)出生于东莞县城西北村头村一个贫穷家庭。张..... 查看详情>>

张家玉古诗词作品: 《过戴隐士山庄不遇》 《偶闻童仆夜语》 《白门舟中·栖迟白门下》 《金陵别陈髯公》 《自举师不克》 《南阳经武侯故宅》 《广陵曲六章·悄悄搴帏出》 《十九日杨邦达大战于分龙岭暂虏首千级次日又将战于牧牛坑其行也以诗壮之》 《成六绝·国亡家破见忠臣》 《军中遗稿·读史

过永淳·古渡荒城瞰碧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永淳·古渡荒城瞰碧天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胜葫芦·背剑囊琴盼白云》 - - 陈汝元 - - 背剑囊琴盼白云。停马足。问花村。举目千山。顿觉容颜损。几回长叹。掩面欲销魂。
  • 古诗《句·尊前独垂泪》 - - 张氏 - - 尊前独垂泪,应为未灰心
  • 古诗《久雨·倏暖俄寒气候偏》 - - 刘克庄 - - 倏暖俄寒气候偏,未梅一月雨连绵。移床自笑无乾处,鍊石渠能补漏天。风卷杜陵几重屋,江通甫里百弓田。谁言野老无忧责,据枕终宵不得眠。
  • 古诗《过沂水·遥源溯临乐》 - - 乾隆 - - 遥源溯临乐,巨浸注青州。是日横桥度,春风野水流。北瞻山已远,南指树如浮。神禹高台在,千秋圣迹留。
  • 古诗《雨夜旅江阁述怀》 - - 陈恭尹 - - 惊风落归雁,渺然天一方。如何江海士,并集珠丘旁。霖雨从东来,玄云覆山冈。积旬忧旱魅,良苗今得望。高楼恣欢赏,浊酒三五行。哀彼海滨人,无家托人乡。珠丘虽我土,笳鼓如岩疆。民生日以促,后会安可常。蜉蝣迷旦暮,神龙有飞藏。明朝脱长剑,濯足归沧浪。...
  • 古诗《帝星井·帝星胡为落此间》 - - 无名氏 - - 帝星胡为落此间,岂非此有子陵山。苍苍珉井一百丈,至今深夜光芒寒。野老相传是陈迹,断碑摸索苔藓斑。往事恍惚不可问,青山绿水空潺潺。
  • 古诗《菩萨蛮·玉京不许尘容到》 - - 晁补之 - - 玉京不许尘容到。疏慵只合疏慵老。鸥鸟共烟波。田夫与醉歌。忘怀无物我。莫似陈惊坐。勋业付长闲。西山爽气间。
  • 古诗《劝酒·不向花前醉》 - - 李敬方 - - 不向花前醉,花应解笑人。只忧连夜雨,又过一年春。日日无穷事,区区有限身。若非杯酒里,何以寄天真。
  • 古诗《生朝·己巳二月又八月》 - - 张弼 - - 己巳二月又八月,我生六十一回春。从前事业皆非也,惭愧称觞庆寿人。
  • 古诗《戏咏玉簪花金线草二物》 - - 舒岳祥 - - 金线草头蜂展翅,玉簪花颔鹭生儿。窗前野草皆天巧,也有閒人为赋诗。
  • 古诗《山路见落花》 - - 王恭 - - 野花垂岭口,无主亦芳菲。色映林僧帽,香随木客衣。凄凉
  • 古诗《减兰·欲往花港公园看花,阻雨不果》 - - 夏承焘 - - 双堤风雨。负了芳菲仍得句。映梦何人。金粉潮山玉立身。开元衲子。千载花踪能屈指。羡煞香山。同到杭州有牡丹。
  • 古诗《长安车次·吴棉乍卸袷衣单》 - - 李冰若 - - 吴棉乍卸袷衣单,又乘征轺犯夜寒。震耳新波鸣歇浦,随车古月照长安。疏疏灯影人声静,辘辘轮声客梦残。听彻荒鸡天未曙,中年哀乐正无端。
  • 古诗《送蓑衣与陈子渊漫成口号》 - - 薛嵎 - - 莎草为衣叶叶新,已知难上贵官身。野人相赠无他意,从使心亲迹更亲。
  • 古诗《代意·雾鸾晓影忽参差》 - - 李宗谔 - - 雾鸾晓影忽参差,云雨阳台役梦思。 自是膠弦无续日,不同珪月有圆时。 洞房斗帐承新爱,河汉星桥隔后期。 绮榭凝尘断消息,抒情空擬四愁诗。
  • 古诗《分题墨梅·北风吹云村寂寂》 - - 曹勋 - - 北风吹云村寂寂,练练溪流湛寒碧。 马头忽有暗香来,撼雪寻芳识标格。 扬鞭敲镫荒寒路,酒恶难禁赖销释。 陇上故人消息迟,一枝谁寄疎烟隔。 老禅幻此空花相,墨晕横斜清照客。 定应飞梦会姑仙,玉偻澹月连天白。...
  • 古诗《杂诗·平生不能棋》 - - 曹勋 - - 平生不能棋,遇棋亦輙喜。 从来号万户,知生不救死。 多见国手说,得先乃妙理。 更有末后着,此着知者几。
  • 古诗《忠厚吟·小人斯须》 - - 邵雍 - - 小人斯须,君子长久。 斯须倾邪,长久忠厚。
  • 古诗《来薰轩·薰风自南来》 - - 杨万里 - - 薰风自南来,万象皆披襟。 老子本不热,看他度青林。
  • 古诗《送余子归·去岁与君同聘召》 - - 刘克庄 - - 去岁与君同聘召,何曾杯酒暂相离。 兵谋元帅多亲访,心事同官尽得知。 三釜忽怀归去檄,一枰未了着残棋。 此生聚散须牢记,记上扬州战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