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王世贞的诗 > 海棠花·帘幕沈深白日长原文及翻译赏析

海棠花·帘幕沈深白日长

朝代:明代诗人:王世贞时间:2023-04-05
帘幕沈深白日长,一枝娇艳占流光。
轻盈着雨难禁态,缥缈萦烟欲断肠。
全似太真初起睡,微输合德有生香。
昌州应是施龙脑,莫怪当年刺史狂。

诗人王世贞资料

海棠花·帘幕沈深白日长作者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王世贞十七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先..... 查看详情>>

王世贞古诗词作品: 《答吴明卿·匡山报无恙》 《师道太史兼直外制赋此寄之》 《春日同子与顺甫游姚园分韵》 《四十咏·梅秀才鼎祚》 《张幼于惠临洮赐砚歌》 《寄子与·荒城浊酒驻寒骖》 《戏为登州歌四章》 《端午·抱病无端午》 《子相在告以诗问之时予抱沉忧之疾久矣》 《雪中报国寺访张有功不遇

海棠花·帘幕沈深白日长原文及翻译赏析

海棠花·帘幕沈深白日长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冬夜对月·漏尽天光出》 - - 张问陶 - - 漏尽天光出,尘中气一新。爱看深夜月,如对古时人。才退诗皆偈,心空梦亦真。衔杯还笑问,或恐是前身。
  • 古诗《题扇面小景·罢钓归来晚》 - - 边贡 - - 罢钓归来晚,前溪水正深。临桥不敢渡,谁识此翁心。
  • 古诗《召邵彦瞻·青嶂叠叠西南驰》 - - 沈辽 - - 青嶂叠叠西南驰,上下佛宫筋力疲。一樽欲与鲁山醉,怅望车马来何迟。
  • 古诗《承德功仙尉出示直翁感兴之作辄次其韵》 - - 李吕 - - 蝇头蜗角使人愁,贪先务胜如争舟。隐心空逐市朝乐,著眼未省林泉幽。尘埃平时正汩没,出处与世相沉浮。由径反诮澹台子,拔葵仍笑公仪休。怀哉古道久寂寞,凤鸟不至三千秋。孰知名教真乐地,徒以得失为己忧。骑马四驰失其驭,放豚一去何当求。羡君渊源得所自,结交道义相追游。个中有路傥...
  • 古诗《寄梁德刚·南海李德孚》 - - 罗伦 - - 南海李德孚,已从白沙老。西江梁德刚,枉爱青山好。德刚发长笑,青山莫吾恼。猿鹤尔勿惊,吾亦归来早。
  • 古诗《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 - - 释乾康 - -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 古诗《别情·昨日别朱轮》 - - 黄之隽 - - 昨日别朱轮,蛾眉向影颦。恨容偏落泪,娇态欲沉春。真玉却非玉,香尘岂是尘。如何今夜梦,独有镜中人。
  • 古诗《赠族弟瑞西联》 - - 倪星垣 - - 近来不识子都姣;老去犹余师旷聪。
  • 古诗《田父述·田父昔云壮》 - - 魏学洢 - - 田父昔云壮,而今亦衰老。耕男荷锄行,语我莫起早。独眠鸟声集,启户日杲杲。檐瓦浮轻烟,久霪今乍好。
  • 古诗《寄度兄道友·寂照含虚未兆身》 - - 释子淳 - - 寂照含虚未兆身,翛然那与物为邻。任经风月霜威重,枯木花芳不犯春。
  • 古诗《秋夜与骏孙话近事》 - - 叶方蔼 - - 十年回首忆同游,牢落西风卧一丘。吾作官人疑剑外,君真廷尉望山头。发如绿草经秋短,身似黄杨遇闰愁。苦欲乘查问消息,夜凉河汉正悠悠。
  • 古诗《题佛迹岩·一度拚身透险崖》 - - 释绍昙 - - 一度拚身透险崖,石头机路滑如苔。脚跟点地不点地,立处何曾踏实来。
  • 古诗《寄何立可提刑》 - - 刘克庄 - - 故人握节守齐安,闻说边头事愈难。赤手募丁修险隘,白头擐甲禦风寒。半腰城甫包围毕,一把兵皆点摘残。收得去年书在架,忆君灯下展来看。
  • 古诗《客星阁·太史当年奏客星》 - - 胡仲弓 - - 太史当年奏客星,知君心事未全清。富春果是真谋隐,千古何人识姓名。
  • 古诗《东园徐君送藕栽戏呈短句兼求碧桃》 - - 边贡 - - 玉藕根移玉井高,感君分赠谢君劳。书生见惯秋江色,且向名园问碧桃。
  • 古诗《克懋藏于鳞卷后》 - - 王世贞 - - 只字能令白雪高,银钩数纸不辞劳。青箱欲鐍应须鐍,闻道人间购凤毛。
  • 古诗《祀陵礼毕归宿野寺次陈西潭韵》 - - 王云凤 - - 归途奔走尽如狂,我亦从朝至夕阳。敝榻梦寒人欲蛰,空山夜久月生香。衣冠半是重来客,车马不知何处郎。独羡野僧无个事,晨敲石炭煮龙章。
  • 古诗《秋日送人西上》 - - 夏竦 - - 旅程看驿道,西去兴何如。南国秋霖后,斜阳树影疏。野光飞翠羽,溪艳照红蕖。好去朝端客,人争草薦书。
  • 古诗《出游·芳草盈盈水涨陂》 - - 苏泂 - - 芳草盈盈水涨陂,浅篙惊动碧琉璃。 心情自逐游丝起,爱入春风夏禹祠。
  • 古诗《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 - 杜甫 -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