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徐庸的诗 > 和杜东原·一从嫔魏氏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杜东原·一从嫔魏氏

朝代:明代诗人:徐庸时间:2023-04-06
一从嫔魏氏,俄到古希春。
夫妇相将老,儿孙有十人。
平时清德在,此日白头新。
小弟□□□,何妨煮粥频。

诗人徐庸资料

和杜东原·一从嫔魏氏作者徐庸

徐庸,他正是冷少天的亲生父亲,位高右丞相一职,年龄50岁。性格古板、顽固不化,一开始和左丞相冷少天一直是保持着不温不火的状态,之后被一个黑衣人谋杀未能成功的事情,而使得他养病休息。..... 查看详情>>

徐庸古诗词作品: 《为陈叔庄题画次韵》 《代作家庆图·唐虞时世无烽火》 《兰溪县·群山瞰兰江》 《失题·南风琴韵》 《题画·山茶水仙春满堂》 《和曾大尹去思·禹穴瞻云》 《水崖万仞·水崖万仞出昆崙》 《鹿圃堂·白鹿养来驯》 《寿周巽发·濂溪本一水》 《题画·岸草园花远近香

和杜东原·一从嫔魏氏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杜东原·一从嫔魏氏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即事·陶写情怀而已》 - - 李穑 - - 陶写情怀而已,铺陈功德则那。老牧迩来无恙,青山尽日高歌。
  • 古诗《跋子瞻和陶诗》 - - 黄庭坚 - -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 古诗《幽居杂咏·溪边新结小团瓢》 - - 华白滋 - - 溪边新结小团瓢,户外宁知市与朝。无供也须留客坐,有花何必待人邀。自知疏懒性成癖,谁谓清闲福未饶。如此长贫亦韵事,不妨卒岁混渔樵。
  • 古诗《吊德吾庞氏·一生心事少人知》 - - 张鹏翮 - - 一生心事少人知,魂傍空门觉后迟。惟有灵泉山上月,年年常照碧琉璃!
  • 古诗《竹枝词·千夫万夫皑作堆》 - - 吕诚 - - 千夫万夫皑作堆,什什五五鱼贯腮。长兴步头候粮去,红阑街里买薪来。
  • 古诗《浙省道上书怀》 - - 玄烨 - - 遍野农桑绕翠旌,畦边童叟带云耕。江山尽是升平日,寸晷难忘终始情。
  • 古诗《赠别高三十五》 - - 李颀 - -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饮酒或垂钓,狂歌兼咏诗。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寄迹栖霞山,蓬头睢水湄。忽然辟命下,众谓趋丹墀。沐浴著赐衣,西来马行迟。能令相府重,且有函关期。僶俛从寸禄,旧游梁宋时。皤皤邑中叟,相候鬓如丝。官舍柳林静,河梁杏叶滋。摘芳云景...
  • 古诗《为俞实斋题画》 - - 邵宝 - - 履斋画里实斋堂,四十馀年故意长。我识渭阳情更切,西风岸藻不胜黄。
  • 古诗《偶仿倪瓒小景辄题以句》 - - 乾隆 - - 蓺事偶寄怀,固知非所贵。近来更有悟,每仿云林意。
  • 古诗《冬怀·滇池洱海拱行畿》 - - 张煌言 - - 滇池洱海拱行畿,玉辂遥巡正式微。薏苡林间屯组练,桄榔花底度旌旗。中朝梦远难归节,大泽寒深少赐衣。矫首岭头春信好,南枝争似北枝稀。
  • 古诗《漫兴·花下閒倾浊酒》 - - 郑樵 - - 花下閒倾浊酒,人前莫道清贫。残生全无奢愿,岁月徙倚竹筠。
  • 古诗《玉连环·述蒙庄大旨答问者》 - - 王夫之 - - 彀中游羿,莫漫惊宠辱浪生规避。原自有万里清空,可无影而藏,不飞而至。黑白两端,算都是龙泉轻试。但涂中曳尾,刃发新硎,全牛皆废。无涯有涯交累,唯饵香药作,不黏滋味。消彼此百种聪明,向白日青天鼾...
  • 古诗《晚次淮阳·微凉风叶下》 - - 张继 - -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 古诗《拟古·春飞紫燕秋飞鸿》 - - 薛季宣 - - 春飞紫燕秋飞鸿,双成阿母长相逢。谁家窈窕窥绿窗,藕花菡萏清池风。璧珰翡翠双明月,宝钗玉钏衣如雪。年可四三当有情,语音娇软疑卿卿。天公一笑回金电,不似当初不相见。
  • 古诗《寄旷知事伯逵》 - - 刘崧 - - 郡邑溪山在,风尘寇盗馀。长怀管宁去,未卜屈原居。计拙忧虞剧,閒多礼法疏。柴门春草满,惊捧故人书。
  • 古诗《摅愤·日夜诛求急》 - - 盛世英 - - 日夜诛求急,官家用正豪。纸糊撑局面,鞭挞竭民膏。版锸千夫聚,垣墉百尺高。始知崇俭德,啬缩总徒劳。
  • 古诗《九月十二日·重阳已过犹馀热》 - - 严复 - - 重阳已过犹馀热,预判霜风特地狂。官柳渐看生意尽,园花且趁晚晴香。月光黯黯闻遥笛,镫影晖晖落画床。怊怅凭阑看北极,句陈何处认寒芒。
  • 古诗《日暮江村杂兴·钓艇已收缗》 - - 叶颙 - - 钓艇已收缗,无人深闭门。云生沙上石,月出水南村。寂寞寒潮远,微茫烟浪昏。孤舟中夜笛,感慨动吟魂。
  • 古诗《晓光亭·东面双峰缺》 - - 韦骧 - - 东面双峰缺,遐瞻万里平。朝朝沧海日,先向此中明。
  • 古诗《杨柳枝·初染娇黄胜鸭雏》 - - 汪东 - - 初染娇黄胜鸭雏。秋来黄叶半焦枯。人间重奏哀蝉曲,齐女魂归解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