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胡寅的诗 > 和洪秀才·爱酒希元亮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洪秀才·爱酒希元亮

朝代:宋代诗人:胡寅时间:2023-04-05
爱酒希元亮,敲门重子猷。
孤松将秀岭,万竹已摇秋。
懒去手搔发,兴来书映眸。
此生当皎皎,毋作梦中游。

诗人胡寅资料

和洪秀才·爱酒希元亮作者胡寅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少时桀黠难制,安国以读书移其心。尝从祭酒杨时学。宋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宋钦宗靖康..... 查看详情>>

胡寅古诗词作品: 《题胜业悦亭》 《雪七绝·朱老能诗更谨虔》 《和单普·能向词江挹彼清》 《和宣风寺壁间韵》 《上封登高·今朝的的是重阳》 《和单令春日》 《挽杨训母荚氏》 《初冬快晴·大壑谽谺十里宽》 《题石头庵·剥落烟云秋晚晴》 《和上封洪辩用明察院韵

和洪秀才·爱酒希元亮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洪秀才·爱酒希元亮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五月望后正在插秧大雨连日夜不止喜赋》 - - 赵翼 - - 天似防人憾,栽秧雨遍濡。聋犹闻泼剌,眊益视糊涂。袤广逾千里,新陈接二酺。老农劳亦喜,今岁又多稌。
  • 古诗《走笔赠胡山人省游》 - - 施闰章 - - 趋时妍媚摹古丑,篆刻眼前无好手。茶村独推胡省游,秦汉商周靡不有。籀斯既远碑铭亡,六书八体争微茫。我今老病倦笔墨,为君摩挲动颜色。古法今人谁识得,临别短歌还叹息。
  • 古诗《望江南·忆婉芬嫂》 - - 陆瑛 - - 寒成阵,风露逼帘旌。今夜阑干人独倚,去年小阁记同登。往事不胜情。
  • 古诗《西江月·五柳坊中烟绿》 - - 向子諲 - - 五柳坊中烟绿,百花洲上云红。萧萧白发两衰翁。不与时人同梦。抛掷麟符虎节,徜徉江月林风。世间万事转头空。个里如如不动。
  • 古诗《秋旱继以大风即事》 - - 刘克庄 - - 作苦三时逸在冬,安知一篑尚亏功。愁闻地籁吹羊角,不见天瓢滴马鬃。
  • 古诗《宿净慈寺·萧萧湖上寺》 - - 严廷珏 - - 萧萧湖上寺,夜色满禅堂。客梦留初地,钟声出上方。石泉寒到枕,山月近侵床。结习除难尽,拈花问觉王。
  • 古诗《缘识·昆崙山上玉楼前》 - - 赵炅 - - 昆崙山上玉楼前,五色祥光混紫烟。景物不同人世界,群仙时醉卧花眠。
  • 古诗《将发梧州·行色秋将晚》 - - 郑学醇 - - 行色秋将晚,青山空复情。吏人桥外少,舟楫浪前轻。落雁浮寒渚,邮签报水程。往还二十载,深觉负平生。
  • 古诗《送都察院经历蒋士亨致仕》 - - 祁顺 - - 二疏恬退更谁伦,珍重先生继后尘。绿水青山寻旧隐,葛巾藜杖乐闲身。天边凤侣难为别,江上鸥盟想见亲。多少宦游淹岁月,岂无头白未归人。
  • 古诗《喜张子自滇至》 - - 王廷陈 - - 故渚依黄鹤,长途自碧鸡。瑶华归有赠,宝剑去曾携。骥足衰难展,羊肠险遍跻。从今无复出,溪上伴凫鹥。
  • 古诗《寿柯运使·九十韶光才十九》 - - 华镇 - - 九十韶光才十九,高门曾是弄瑶璋。熊罴梦寐当时吉,龟鹤年龄此日长。刘晏已知丰外计,曹参行见趣归装。更看德善流芳处,济济斑衣满画堂。
  • 古诗《南安行台赋古梅》 - - 黄仲昭 - - 横浦行台有老梅,看花今是第三回。浮生莫叹容颜改,铁干冰姿亦半摧。
  • 古诗《佛音阁·春影如云不入城》 - - 钱林 - - 春影如云不入城,平田一绿少人行。野花都已得禅意,山鸟半能呼佛名。间拓断碑分藓色,爱凭虚阁借松声。等闲小李开图画,金碧遥天上晚晴。
  • 古诗《寄弟梅庄·风动百花好》 - - 陈廷敬 - - 风动百花好,紫荆照眼明。友于关至性,儿女累虚名。五斗陶家意,千秋季子情。题书心绪乱,那得尽平生。
  • 古诗《顶湖濯云·拔地千寻耸碧岑》 - - 梁应材 - - 拔地千寻耸碧岑,白云缭绕锁重林。迎风影散诸峰净,照日光摇万壑深。寂寂仙坛凝晚翠,萧萧天籁响秋阴。灵湫潋滟神龙跃,几向寰中霈雨霖。
  • 古诗《史可法祠联·一代兴亡关气数》 - - 谢启昆 - - 一代兴亡关气数;千秋庙貌傍江山。
  • 古诗《江舟中·历险今年最》 - - 孙枝蔚 - - 历险今年最,临深万虑轻。健儿邀并坐,三老指孤城。战气云中黑,烽烟水外明。日斜舟易驻,愁绝听湍鸣。
  • 古诗《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 - - 龚自珍 - - 文窗花雾凄然绿。侍儿不肯传银烛。楼外月昏黄。口脂闻暗香。新来情性皱。未肯偎罗袖。此度袷衣单。蒙他讯晚寒。
  • 古诗《杭头晚兴严州》 - - 陆游 - - 山色苍寒野色昏,下程初闭驿亭门。 不须更把浇愁酒,行尽天涯惯断魂。
  • 古诗《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 - 姚系 - - 肃肃先师庙,依依胄子群。满庭陈旧礼,开户拜清芬。 万舞当华烛,箫韶入翠云。颂歌清晓听,雅吹度风闻。 澹泊调元气,中和美圣君。唯余东鲁客,蹈舞向南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