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李曾伯的诗 > 和罗季能上巳习池送客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罗季能上巳习池送客

朝代:宋代诗人:李曾伯时间:2023-04-08
一雨洗红蔫,春深昼欲眠。
绿潭波滉漾,紫陌骑联翩。
禊事怀觞豆,官身苦槛圈。
只今王逸少,重见习池边。

诗人李曾伯资料

和罗季能上巳习池送客作者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南渡后寓居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北宋尚书左丞李邦彦之后。李曾伯早年通判濠州,历任军器监主簿、淮西总领、太府少卿等职。淳祐二年,出任淮东制置..... 查看详情>>

李曾伯古诗词作品: 《己酉八桂劝驾》 《用韵答纸衾简云岩》 《贺新郎·丁巳初度自赋》 《春日领僚属游龙隐岩》 《至金泉登聚鹤楼》 《善权奇观·粤从融结此山川》 《壬子夏偶成·心已灰如鬓已皤》 《满江红·自和》 《江陵和费察推九蕊瑞莲韵》 《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

和罗季能上巳习池送客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罗季能上巳习池送客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画·春霁山逾翠》 - - 邵霁 - - 春霁山逾翠,林疏鸟自鸣。溪头新绿涨,隔岸钓船横。
  • 古诗《赠别曹秋岳太仆》 - - 宋琬 - - 杯酒论交日,天隅岁宴时。怀人三秀草,伤乱七哀诗。塞管黄沙暗,江枫白雁迟。晨风有高翼,弋者更何疑。
  • 古诗《寄同年朱景渊通判》 - - 刘宰 - - 念昔从子游,金陵佳丽地。幕府盛宾僚,东南称两尉。子才清而通,我拙世无二。栎社虽轮囷,灵根同晚岁。
  • 古诗《寄钱太史受之》 - - 德清 - - 匡庐列云霄,江湖邈天际。地涌青莲华,枝叶相鲜丽。眷彼华中人,超然隔尘世。梦想五十年,良缘图未遂。偶乘空中云,随风至吴会。东南美山水,蕴藉多佳士。一见素心人,精神恍如醉。未语肝胆倾,清言入微细。相对形骸忘,了然脱拘忌。精白出世心,太虚信可誓。苦海方洪波,愿言驾津济。把别向河...
  • 古诗《扬州怀古·马上新声奏管弦》 - - 何震彝 - - 马上新声奏管弦,春江花月自年年。官河杨柳今犹在,夜夜西风泣杜鹃。
  • 古诗《渡潞河·奉使畿东渡潞河》 - - 王宏祚 - - 奉使畿东渡潞河,回看城郭尚崔峨。凌云塔耸浮空影,带月樯飞起素波。粟满千仓鼯鼠饱,眷流万灶雁鸿歌。独怜民力东南竭,欲起疮痍可奈何。
  • 古诗《归蜀诗·吾兄喜酒人》 - - 苏轼 - - 吾兄喜酒人,今汝亦能饮。一杯归诵此,万事邯郸枕。
  • 古诗《睡足轩·数椽空屋枕清流》 - - 秦观 - - 数椽空屋枕清流,一榻萧然散百忧。终日掩关尘境谢,有时开卷古人游。鸣鸠去后沧浪晚,飞雨来初菡萏秋。此处便令君睡足,何须云梦泽南州。
  • 古诗《送项处中归越》 - - 释宗泐 - - 诏下山东远赐归,去官如此世间希。黄冠贺监遗风在,白首冯郎旧念非。一镜平湖莲叶艇,千岩寒雨薜萝衣。今朝相送长安道,目断秋云独雁飞。
  • 古诗《望仙铺·一叟搜盆妇絮羹》 - - 梅癯兵 - - 一叟搜盆妇絮羹,喜闻官至出相迎。两三家自为邻里,一半田皆无主名。
  • 古诗《秋江独钓图·白月黄昏听唱歌》 - - 郑真 - - 白月黄昏听唱歌,沙头人问得鱼多。纷纷世事尘迷眼,烟水生涯可奈何。
  • 古诗《孝思亭·苦心日宛转》 - - 顾璘 - - 苦心日宛转,九原竟寥寞。服尽泪随尽,此道今人薄。
  • 古诗《惠山僧房短歌》 - - 袁宏道 - - 山骨连墙粘碧筱,穴苔自种吉祥草。茶到三钟也醉人,花无百枝亦藏鸟。少年长老姿格清,竹炉莲卷古先生。东风不道禅心定,吹入山头环佩声。
  • 古诗《对月狂吟·一轮皓月照长空》 - - 安治 - - 一轮皓月照长空,对此高吟兴倍雄。素心不沾迂拙气,歌声欲达广寒宫。放开眼界尘埃外,今古诗篇啸傲中。最是青莲狂态好,举杯邀处问天公。
  • 古诗《渡江即事·无嗟风土异》 - - 叶向高 - - 无嗟风土异,已自邈关河。村舍人烟少,旗亭酒幔多。春寒芳草歇,天阔断鸿过。长路方兹始,微名奈若何。
  • 古诗《建昌守朱直伯寄酒小诗为谢》 - - 孙觌 - - 爱酒渊明望白衣,传闻骑吏款柴扉。为怜渔父鸣鞭送,欲便山翁倒载归。泪向琵琶弦上落,心随蝴蝶梦中飞。一杯属我宽愁病,免使黎侯咏式微。
  • 古诗《钱朱婿·哀郢那能拾穗歌》 - - 马廷鸾 - - 哀郢那能拾穗歌,卧陶谁复杖藜过。白头老我已如此,青眼看君余几何。风雨夜吟蛩满砌,云山寒影雁横坡。暮年亲友临分苦,小酌村醪借脸酡。
  • 古诗《高寒堂·下瞰东邻寺》 - - 张镃 - - 下瞰东邻寺,钟声殷两山。 贪吟尝忍冷,薄夜不知还。
  • 古诗《客中夜坐》 - - 袁凯 - - 落叶萧萧淮水长,故园归路更微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 古诗《送关小师还金陵》 - - 皎然 - - 如何有归思,爱别欲忘难。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 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持此心为境,应堪月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