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王柏的诗 >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

朝代:宋代诗人:王柏时间:2023-04-08
接得少林枝叶,满腰风雪馨香。
一自飘零庾岭,花光也解流芳。

诗人王柏资料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作者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 查看详情>>

王柏古诗词作品: 《画卷·礉礉石林立》 《守郑定斋·东方有猗桐》 《宋史馆检阅所性先生时天彝父挽些》 《画卷·江村依密树》 《畴依·圣道不行》 《题立斋天台图》 《和叔崇清明后四绝》 《冬至和适庄即事韵》 《题徐观之字说》 《伯兄新楼·不嫌陋巷据坡头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赤冈望洋·万里无烟泊太虚》 - - 张穆 - - 万里无烟泊太虚,波涛日日鼓天吴。已阑宗悫长风志,静对南溟看化鱼。
  • 古诗《夏日·暑雨初晴昼漏迟》 - - 陆游 - - 暑雨初晴昼漏迟,江乡乐事有谁知。村村垄麦登场后,户户吴蚕坼簇时。
  • 古诗《韩江夜饮和退之》 - - 陈伟 - - 百年怀抱为君开,痛饮狂歌亦快哉。醉眼青时人未老,溪山不尽掌中来。
  • 古诗《送空上人·过了梨花春亦归》 - - 释蕴常 - - 过了梨花春亦归,小窗新绿正相宜。白头更作西州梦,细雨青灯话别离。
  • 古诗《王坦夫静寄斋》 - - 谢薖 - - 狙猴在深山,腾踔不少停。大龟藏神屋,缩首都无营。冥观静躁异,洞见万物情。吾闻子王子,总角游帝城。归来鬓犹绿,闭关慕渊明。曲肱北窗下,风声肃泠泠。梦觉忽惊起,犹疑车毂鸣。斋居屏万虑,乃以静寄名。是中得其趣,君门可长扃。倘知定能应,子冠定能缨。镜以静故明,水以静故平。兹言置座...
  • 古诗《宜城·南北中分界》 - - 王缜 - - 南北中分界,刘曹角逐时。四方成鼎势,惟有此城宜。
  • 古诗《书室联·凡避嫌者内不足》 - - 万承纪 - - 凡避嫌者内不足;有争气者无与辨。
  • 古诗《南楼令·潞城秋兴》 - - 叶绍本 - - 萧瑟晚风寒。征衣白袷单。悄冰轮飞上云端。谁道木犀香正暖,早霜意近秋残。一水绕榆关。红龙塞接连。护神京万雉岿然。尚忆当年持斧客,驰羽骑擘吟笺。
  • 古诗《海棠春·晚浴》 - - 邹祗谟 - - 银床月起回孤影。撇团扇宿酲初醒。珠露浴蔷薇,光烛流萤冷。晚妆怯向菱花镜。欹䰀鬌金钗慵整。残粉较何郎,香汗消汤饼。
  • 古诗《春夜杂咏并序》 - - 黄景仁 - - 开尊绿阴下,晚景渐飘忽。薄霭收射晖,馀光让初月。望望碧天违,稍稍愁思发。停尊无一言,伫看新弦没。
  • 古诗《光宅寺诗·长廊欣目送》 - - 刘令娴 - - 长廊欣目送,广殿悦逢迎。何当曲房里,幽隐无人声。
  • 古诗《寄唐充之二十韵》 - - 吕本中 - - 俗事自相促,吾生常作难。长河已万折,险路复千盘。坎壈深藏步,岑嵚稳转鞍。谁知守樗散,略不误泥蟠。末学多乖谬,微躯寔控抟。小儿成顶领,烈士吐心肝。许下少文举,吴中无伯鸾。直须识根柢,始是极波澜。念此欲谁语,想公还自宽。屡成长剑倚,得洗夜虫酸。解后终年别,殷勤一笑欢。已除舌本...
  • 古诗《齐云楼·境临烟树万家迷》 - - 高启 - - 境临烟树万家迷,势压楼台众寺低。斗柄正垂高栋北,山形都聚曲栏西。半空曾落佳人唱,千载犹传醉守题。劫火重经化平地,野乌飞上女垣啼。
  • 古诗《句·介居僧尚杂》 - - 晁迥 - - 介居僧尚杂,警听鹤犹聋。
  • 古诗《怀张乔张霞·西风吹雨叶还飘》 - - 李洞 - - 西风吹雨叶还飘,忆我同袍隔海涛。江塔眺山青入佛,边城履雪白连雕。身离世界归天竺,影挂虚空度石桥。应念无成独流转,懒磨铜片鬓毛焦。
  • 古诗《一斛珠·鹧鸪催我》 - - 屈大均 - - 鹧鸪催我。未十里迟迟放舸。愁心不逐风吹过。落花谁那。偏向离中堕。欲掩雨窗当书卧。又前滩狂涛声作。满江渔子争回柁,白鹭惊破,飞绕青山个。
  • 古诗《临江仙·茶甲齐开更敛》 - - 朱彝尊 - - 茶甲齐开更敛,柳系欲起还沈。一春閒望费沈吟。酒旗风著力,花事雨惊心。巷窄猧儿不吠,楼高燕子难寻。熏炉小篆叠重衾。绿阴犹未满,庭院已深深。
  • 古诗《题山阴·元龟负篆导山川》 - - 许传霈 - - 元龟负篆导山川,禹庙同瞻东浙仙。赖有一编传古意,不须青玉说当年。
  • 古诗《二绝戏之·宝字奇文刻夜台》 - - 郑獬 - - 宝字奇文刻夜台,黄金论价未当才。 诸生可是无豪气,不就韩公乞取来。
  • 古诗《赠日本僧智藏》 - - 刘禹锡 - -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