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冯山的诗 > 和子骏郎中清江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子骏郎中清江道中

朝代:宋代诗人:冯山时间:2019-09-05
缭绕川原又载驰,人情风物共依依。
胶舟野水涸将尽,捲雨岭云寒不飞。
岂惮长途劳使传,尚寻清景扣禅扉。
前山次第看梅发,剩带新年春色归。

诗人冯山资料

和子骏郎中清江道中作者冯山

冯山,初名献能,字允南,普州安岳茗山镇人,冯澥之父。嘉祐二年(1057)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绍圣元年卒,以子澥贵,追赠太师。著有《安岳集》二十卷,工诗,今存诗集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查看详情>>

冯山古诗词作品: 《野涧·苍莽长江迥》 《过永泰文与可宅因寄》 《和山路梅花》 《越公堂·古贤重遗爱》 《中林道上·中林山谷间》 《幽怀·嵯峨群峰高》 《曲细道中·一溪流石色》 《和吕少蒙蚕市》 《和眉守周尹正孺端公春游醴泉》 《行县道中遇暴风雨寄吕少蒙太博

和子骏郎中清江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子骏郎中清江道中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柳学士思庵·子厚文公权笔》 - - 闵思平 - - 子厚文公权笔,云龙风席有今日。思何思思无邪,一树寒梅竹外斜。
  • 古诗《李嵩松坞延宾》 - - 弘历 - - 门揖宾来阶左通,无差绳墨本曾工。公输巧必以规矩,何事不该是语中。
  • 古诗《留京王大臣奏宜旸应时积水全消诗以志慰》 - - 弘历 - - 赤霄幸值五朝霁,鞫使旋来细问情。积水不无阻道路,连阴却觉甚都京。虞伤稼穑驰诹发,兹报晴旸缕摺呈。以手额加叩穹贶,同民乾惕冀西成。
  • 古诗《舟中杂诗·屡空高斋恒晏如》 - - 龚鼎孳 - - 屡空高斋恒晏如,穷年寂寞守玄居。病回五岳堪携杖,老去三间未结庐。无累鹿门偕隐地,最驯龙性绝交书。閒情托寄还焚砚,不遣微云点太虚。
  • 古诗《望江南·杂咏》 - - 刘琬怀 - - 江南好,曲院锁浓香。坐树流莺谈两晋,当窗鹦鹉诵三唐。小管赋春阳。
  • 古诗《游道林寺·佳山路不远》 - - 戴叔伦 - - 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及此烟霞暮,相看复欲归。
  • 古诗《自张秋漾舟至济宁即事口号》 - - 赵执信 - - 天和远水共冥冥,司业清歌落洞庭。斜日登舻望秋色,君山何似蜀山青。
  • 古诗《幽兴·幽居无事总忘形》 - - 金涓 - - 幽居无事总忘形,草绿柴扉昼不扃。柏子香消清昼永,閒凭琴几写黄庭。
  • 古诗《草桥即席寄以腾》 - - 靳学颜 - - 旧国春深草似烟,年年此际对离筵。才闻柳外歌三叠,已识尊前路五千。剑阁啼猿梅雨夜,锦江驻马麦秋天。从今莫问西来雁,纵有风翰不到川。
  • 古诗《句漏洞用壁间韵》 - - 叶春及 - - 昔人乘鹤去,遗洞已千秋。云向苍梧过,仙从紫府求。风雷喧碧柳,龙虎护丹丘。未遂幽栖志,空令两度游。
  • 古诗《月园·盈盈春园月》 - - 林大钦 - - 盈盈春园月,风动百花香。不见花开处,苍云蔽月光。
  • 古诗《用旧韵为邦衡生日寿》 - - 周必大 - - 自公重踏秣陵春,便觉威加析木津。尺五去天沙路近,八千为岁寿杯新。休论沧海长生药,要是清朝不死人。万目睽睽观燮理,纪元真欲称熙淳。
  • 古诗《莼羹诗同天章山夫作》 - - 朱鹤龄 - - 碧缕四泓真,残春采掇新。轻淹堪饷远,淡瀹最宜人。盐豉从微下,樽罍莫漫陈。杜陵誇锦带,谁解觅江滨。
  • 古诗《荷包花·巨叶临风摇宝扇》 - - 方鹤斋 - - 巨叶临风摇宝扇,繁英映日系荷包。榴花落后朱明寂,火齐星星碧玉梢。
  • 古诗《我之歌(长诗节选)》 - - 李青松 - - 1明心的寒,温暖着高高的峰和仿佛雪峰的我,有谁知道不愿走下高寒的我是谁我只看见无边的白雪映照出自己透明的心无边地悲悯着寥廓的万物2我在茫茫的虚无中降生没有一个肉体和灵魂在变幻的风中为这血中的舞蹈而悲鸣自己的眼泪滴落在白雪的檐角冰冻成一排排春天的高栏逾越的...
  • 古诗《次韵外舅杨崇庆以诗相招》 - - 魏了翁 - - 去年湖上看花时,拍槛呼鱼酌酒卮。 鱼计主人已非昔,犹惊故处上钩迟。
  • 古诗《次韵谢余知郡和予识山会饮韵》 - - 方回 - - 衣冠奇古旧儒风,湖海襟期臭味同。 七字不妨容我和,一樽酒欠与君中。 春光是处饶生意,山色何曾碍太穿。 九叠云屏三笑路,何当偕访虎溪翁。
  • 古诗《重游郁林寺道玄上人院》 - - 许浑 - - 藤杖叩松关,春溪劚药还。雨晴巢燕急,波暖浴鸥闲。 倚槛花临水,回舟月照山。忆归师莫笑,书剑在人间。
  • 古诗《题招提寺》 - - 戎昱 - -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
  • 古诗《哭灵一上人》 - - 严维 - - 一公何不住,空有远公名。共说岑山路,今时不可行。 旧房松更老,新塔草初生。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 禅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谁复修僧史,应知传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