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苏颂的诗 > 皇帝閤春帖子·乘震司春令原文及翻译赏析

皇帝閤春帖子·乘震司春令

朝代:宋代诗人:苏颂时间:2023-04-05
乘震司春令,先天布政经。
人时颁凤历,农事视龙星。

诗人苏颂资料

皇帝閤春帖子作者苏颂

苏颂,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出身闽南望族,其父苏绅曾任集贤殿修撰。庆历二年,苏颂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宋哲宗..... 查看详情>>

苏颂古诗词作品: 《同赋山寺郁李花》 《又和次中答莘老见招》 《西湖十三题·野翠堂》 《和宋次道戊午岁馆中曝书画》 《使回蹉榆林侵夜至宿馆》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 《馆西迎驾起居》 《秀才石君予同年子也携书见投重之以歌诗意甚勤厚其归也邀予言为赠因作五言以勉之》 《寄题蒲传正学士清风阁》 《和签判郡圃早梅

皇帝閤春帖子·乘震司春令原文及翻译赏析

皇帝閤春帖子·乘震司春令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游永福方广岩》 - - 吴锜 - - 曾访神仙岩洞来,人言伟观似天台。藤萝足下猿猱啸,钟鼓声边日月开。灯续佛光凝紫翠,云将蜃气作楼台。最怜贯石神龙尾,犹带天东雨露回。
  • 古诗《登舟·载登青雀舫》 - - 乾隆 - - 载登青雀舫,初试白云程。入画看村景,匉雷听水声。岸杨烟外袅,沙鸟渚边鸣。极目烟波意,诗裁亦觉清。
  • 古诗《河南巡抚赵宏燮陛见求训旨故作截句赐之》 - - 玄烨 - - 宣布抚安在已廉,刚柔率属要温谦。中州民俗多忠厚,务使和平莫太严。
  • 古诗《诗·双眉碎客胆》 - - 张鷟 - - 双眉碎客胆,两眼判君心。谁能用一笑,贱价买千金。
  • 古诗《醉后纵笔·碧油幢下侍元戎》 - - 黎贞 - - 碧油幢下侍元戎,出塞期收破虏功。勒石燕然犹未遂,几回横剑倚崆峒。
  • 古诗《恭谒三大忠祠》 - - 屈大均 - - 宋代江山今已非,海门阴雨见龙旂。中华此度君臣尽,万国何年玉帛归。地有三公为岳渎,天馀一客在芝薇。南园俎豆凄凉甚,欲识忠魂是落晖。
  • 古诗《浣溪沙·读月宫寒黉词》 - - 金鉴才 - - 吟出花笺触齿寒。月残人去倚栏干。从来无奈是心酸。一曲早莺啼梦破,半囊枯句说愁难。空教揽得好湖山。
  • 古诗《沪上夜感·四顾夜围城》 - - 杨雪窗 - - 四顾夜围城,天地冷如窟。星灯灼冥冥,势若沧海阔。蜃光挟思涌,依约远渐没。浊江滞不流,残叶碾车辙。陌成苍蟒绕,楼作屏风叠。舞肢何袅娜,笙歌正奇绝。九域睡冥沉,侧耳一隅聒。故人凝望迥,各在天之末。倾身营一饱,万里供膏血。我亦逐风客,栖栖不遑歇。三晋恍吾土,岭外空悲切。瘦月下渺...
  • 古诗《颂古·京师出大黄》 - - 释子淳 - - 京师出大黄,熟处最难忘。道吾常作舞,元是谢三郎。
  • 古诗《道中即事·梅已飘零尚典刑》 - - 方岳 - - 梅已飘零尚典刑,断魂篱落野烟青。灵均憔悴乃知此,到老可人宁独醒。
  • 古诗《美睡·老来胸次扫峥嵘》 - - 陆游 - - 老来胸次扫峥嵘,投枕神安气亦平。漫道布衾如铁冷,未妨鼻息自雷鸣。天高斗柄阑干晓,露下鸡埘腷膊声。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
  • 古诗《归得诗·闻道高原尚苦乾》 - - 赵蕃 - - 闻道高原尚苦乾,未妨平陆欲生湍。眼中乍见扶藜出,耳畔未嗟啼鸟欢。汉诏当知本宽大,豳诗政复著艰难。尔能粗得饥肠实,我亦安辞脚力酸。
  • 古诗《次韵程尧仲风雨诗》 - - 项安世 - - 浩浩阴风彻屋号,霏霏寒雨一天毛。撼醒花柳经年眼,润透郊原百尺膏。鼓舞孰知神物妙,沾濡方表化工劳。游人只见春能好,香满园林绿满壕。
  • 古诗《冷泉送文禅者之天台》 - - 释智愚 - - 惠理呼猿日,葛仙成道时。地胜人难到,去来谁得知。
  • 古诗《册立冠婚分封四咏》 - - 梁斗辉 - - 熙朝燕翼轶成周,元服三加又好逑。一自虎闱来翟茀,伫看麟趾叶睢鸠。天开社稷千年运,人乐乾坤万古秋。为嘱佗时簪珥处,鸡鸣歌后谩淹留。
  • 古诗《王氏荣寿卷》 - - 王慎中 - - 老向明时隐,梁鸿与孟光。赁佣身不似,举案德相方。彩诰双纶宠,华堂四发苍。斑衣称上寿,岁岁紫霞觞。
  • 古诗《罗敷媚·与傅钝根联句》 - - 高旭 - - 留溪苦苦留人住,卿自多情。侬岂忘情。三宿空桑不忍行。死生流转犹相值,已恨今生。休话他生。便说归期泪欲倾。
  • 古诗《广州·绕处无非湿》 - - 曾丰 - - 绕处无非湿,终年不识寒。 家饶安乐睡,市卖喜欢团。 倡女青芒屦,渔儿白布冠。 北人落南者,久亦自相安。
  • 古诗《刺贾平章·鼙鼓惊天动地来》 - - 项寅宾 - - 鼙鼓惊天动地来,九州赤子哭哀哀。 庙堂不问平戎策,多把金钱媚秀才。  
  • 古诗《登慈恩寺塔·紫云楼下曲江平》 - - 蒋贻恭 - - 紫云楼下曲江平,鸦噪残阳麦陇青。 莫上慈恩最高处,不堪看又不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