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崔荣江的诗 > 浣溪沙·戏题昏鸦网名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戏题昏鸦网名

朝代:现代诗人:崔荣江时间:2023-04-06
秋里昏鸦泪有痕,罡风一剪老缁身。
枝头悲噪不堪闻。
迟暮劫灰湮旧爱,明春红紫属他人。
思来何若了精魂。

诗人崔荣江资料

浣溪沙·戏题昏鸦网名作者崔荣江

崔荣江,1957年生,河南郑州人。医生,偏好文学,2004年开始古典诗词写作。目前有《飞花词集》、《飞花诗集》。 查看详情>>

崔荣江古诗词作品: 《浣溪沙·寄琴》 《虞美人·今天我在清寒处》 《风絮·花落循春妒》 《浣溪沙·看梅》 《鹧鸪天·醉罢琼浆对石枰》 《题深山独乐图》 《登山·平庐囿目气调销》 《虞美人·三月》 《雁邱·遗山有序云》 《忆江南·江南春梦

浣溪沙·戏题昏鸦网名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戏题昏鸦网名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闻自卫还击胜利归来》 - - 章敬和 - - 壮士长征出汉关,一鞭怒马惩凶顽。谅上何以天山险,露布飞传奏凯还。
  • 古诗《纳凉·门前溪水曲如弓》 - - 赵翼 - - 门前溪水曲如弓,岸柳垂阴静不风。万点星光万萤火,澄波映作蕊珠宫。
  • 古诗《题阙·张鲁世奇邪》 - - 王世贞 - - 张鲁世奇邪,乘险保梁州。及乎降曹公,五子万户侯。全义亦盗雄,所事无恩雠。胙土享真王,晚节更优游。梁州无砧盎,河南但锄耰。是时二邦外,柱骨如山丘。乱世能庇民,食报宁不优。...
  • 古诗《漫兴·截竹钩丝作钓筒》 - - 赵蕃 - - 截竹钩丝作钓筒,半缠苍石著波中。忽焉快跃知鱼中,相语相呼促短篷。
  • 古诗《元美以家难羁京作此为唁》 - - 李攀龙 - - 驰骋淄渑日,功名与宦情。高堂一为坐,世路遂相轻。行乞还燕市,悲歌复蓟城。佩刀风雨夜,堪作箾中鸣。
  • 古诗《永明禅师生辰》 - - 释德洪 - - 西湖水生洲渚失,南屏雪尽峰峦集。新春归来谁使令,残腊遁逃追不及。死生难分后先际,古今不与丝毫隔。平生说法如雨云,说得分明惟此日。
  • 古诗《踏莎行·春日》 - - 万树 - - 柳碎蜂忙,花繁天小。烟光易过清明早。雨余帘尚卷时稀,病前书已摊来少。酒向春疏,笺和愁到,熏衣忘却香焦了。吹箫强欲和啼莺,一声飞去棠梨杪。
  • 古诗《燕歌行·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 - - 屈同仙 - - 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征人相对并思归。云和朔气连天黑,蓬杂惊沙散野飞。是时天地阴埃遍,瀚海龙城皆习战。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汉兵候月秋防塞,胡骑乘冰夜渡河。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燕支山下少春晖,黄沙碛里无流水。金戈...
  • 古诗《江北梅开殊晚和林实之别驾韵》 - - 孙应时 - - 楚江横月一枝明,想见江南半落英。等是春风有先后,不妨调鼎看功成。
  • 古诗《挽夏瑞芳联·生平未履兵间》 - - 林纾 - - 生平未履兵间,何事竟遭来歙祸;身后仅余弱息,莫教更覆孔融巢。
  • 古诗《柳梢青·步观察生辰》 - - 杨无咎 - - 槐夏风清。霁天欲晓,武曲增明。元是今朝,曾生名将,力佐中兴。朝家息马休兵。享逸乐嬉游太平。忧国胸襟,平戎材略,分付瑶觥。
  • 古诗《到梅山处·斜阳已在古松閒》 - - 陈著 - - 斜阳已在古松閒,杯酒相留未放还。此是古人真率处,谁知今日有梅山。
  • 古诗《蔡西山贬道州》 - - 曾极 - - 四海朱夫子,徵君独典刑。青云伯夷传,白首太玄经。有客怜孤愤,无人问独醒。瑶琴空宝匣,弦断不堪听。
  • 古诗《题江南程氏家清风阁》 - - 宋庠 - - 临波飞阁迓层飙,溽暑狂酲此并销。客至自同仙寇御,舟归不减郑公樵。云明别岛朝虹饮,月碎前溪夜鲤跳。借问北窗馀兴否,羲皇高世一相招。
  • 古诗《赋得携手上河梁应诏诗》 - - 江总 - - 早秋天气凉,分手关山长。云愁数处黑,木落几枝黄。鸟归犹识路,流去不知乡。秦川心断绝,何悟是河梁。
  • 古诗《慈利洞坡庵联》 - - 吴恭亨 - - 洞壑无多,也说有西天佛小住;坡陀虽好,今恐随东大陆俱沉。
  • 古诗《岁暮书怀寄林玉溪》 - - 戴复古 - - 衮衮日不暇,看看岁又徂。 一生赋茅屋,几度换桃符。 天肯容吾老,人皆笑我迂。 玉溪何所见,时复问诗癯。
  • 古诗《戏咏文房四友·吾墨千金价》 - - 刘克庄 - - 吾墨千金价,曾登七宝床。 终身惟守黑,断腕不书黄。
  • 古诗《神弦曲》 - - 李贺 - - 西山日没东山昏,旋风吹马马踏云。 画弦素管声浅繁,花裙綷縩步秋尘。 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哭血寒狐死。 古壁彩虬金帖尾,雨工骑入秋潭水。 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 古诗《送枝江刘明府》 - - 张籍 - - 老着青衫为楚宰,平生志业有谁知。家童从去愁行远,县吏迎来怪到迟。定访玉泉幽院宿,应过碧涧早茶时。向南渐渐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