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邓肃的诗 > 花石诗·守令讲求争效忠原文及翻译赏析

花石诗·守令讲求争效忠

朝代:宋代诗人:邓肃时间:2018-04-16
守令讲求争效忠,誓将花石扫地空。
那知臣子力可尽,报上之德要难穷。

诗人邓肃资料

花石诗·守令讲求争效忠作者邓肃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李纲见而奇之,相倡和,为忘年交,入太学。时东南贡花石纲,肃作诗十一章,言守令搜求扰民,被屏出学..... 查看详情>>

邓肃古诗词作品: 《戏吴少綝·短檠对君同泮水》 《信州·逐客难参国士忧》 《西庵饯春·傍水禅房半掩门》 《菩萨蛮·归心谩逐飞云去》 《和姜季资·入手新诗夺化机》 《送张巨源·我顷天上遭雷斥》 《靖节先生祠下》 《送春·宿雨初开万翠屏》 《第四章兼简其子》 《浣溪沙·阑外彤云已满空

花石诗·守令讲求争效忠原文及翻译赏析

花石诗·守令讲求争效忠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访天王堂头不遇戏作》 - - 李集 - - 松下苔扉白昼关,居僧何处只青山。书生狂宕君休怪,毕卓当年醉瓮间。
  • 古诗《蛮牌令·我衰年值乖蹇》 - - 邵璨 - - 我衰年值乖蹇。他绝塞苦颠连。空教神思乱。望得眼儿穿。我终日里愁肠九转。到如今尺素空传。越教人中心惨然。料为忧愁断送残年。
  • 古诗《题水榭纳凉图》 - - 胡奎 - - 五月南风起,荷花水榭开。日长消酒渴,碧碗送冰来。
  • 古诗《秋暮与诸文士集宿姚端公所居》 - - 无可 - - 宵清月复圆,共集侍臣筵。独寡区中学,空论树下禅。风多秋晚竹,云尽夜深天。此会东西去,堪愁又隔年。
  • 古诗《古风·大雅久不作》 - - 李白 - -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
  • 古诗《醉后·云自无依鹤自孤》 - - 王元粹 - - 云自无依鹤自孤,此生谁信有穷途。干戈二十年来客,留得残骸傍酒垆。
  • 古诗《次韵张子仪郎中》 - - 张镃 - - 南湖葵柳岸,绿多紫红稀。有客送诗来,适与葵柳宜。得处洞真蕴,非我其为谁。坐观行亦看,意会神荡怡。悯彼世上人,纷纷方外兹。
  • 古诗《三山杜门作歌》 - - 陆游 - - 高宗下诏传神器,嗣皇御殿犹挥涕。当时获缀鹓鹭行,百寮拜舞皆歔欷。小臣疏贱亦何取,即日趋召登丹陛。呜呼桥山岁晚松柏寒,杀身从死岂所难。
  • 古诗《茧庵·初营》 - - 姜特立 - - 万物有终始,吾生如幻泡。辛勤蚕作茧,来往燕成巢。不作蔂梩掩,宁须马革包。刘伶行带锸,未免达人嘲。
  • 古诗《咏兰·披拂疑无力》 - - 张鳦生 - - 披拂疑无力,幽姿本素心。自甘长寂寞,空谷鲜知音。
  • 古诗《禽虫十二章·兽中刀鎗多怒吼》 - - 白居易 - - 兽中刀鎗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羔羊口在缘何事,闇死屠门无一声。
  • 古诗《送王时亨舍人帅蜀诗》 - - 周麟之 - - 一从雁塔缀英游,又见功名得志秋。丹阙万人窥榜眼,碧幢千骑拥遨头。锦城日暖茕鳏舞,玉垒烟深铠仗收。它日中和闻善政,一琴宁复久淹留。
  • 古诗《宫词·心绪纷纭懒出门》 - - 江源 - - 心绪纷纭懒出门,出门何处望金根。鹍弦欲拨无愁曲,只恐愁多更断魂。
  • 古诗《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 - - 张耒 - - 谪官两向黄州火,知是明年何处冬。须信炎凉相代至,亦知荣辱到头空。怨咨莫起天公念,燕坐何妨佛理通。更有墙边一樽酒,能于愁面放春红。
  • 古诗《宿坛石驿·归期尚远路程赊》 - - 韦骧 - - 归期尚远路程赊,已觉秋林菊渐花。莫怪临风多北望,琅邪山外寄吾家。
  • 古诗《盘龙湾·名湾端合号盘龙》 - - 芮麟 - - 名湾端合号盘龙,一壑风摇万壑松。山里藏山山叠叠,涧中夹涧涧重重。林深矮屋惟余脊,水阔遥帆半挂峰。欲记来时岩下路,回头已是白云封。
  • 古诗《再用韵答谢石屿庾使》 - - 赵汝腾 - - 一翁閒伴两星台,亭畔看花花半开。我盍归田垂钓隐,公行持橐侍鸾回。流莺似避宫妆靓,黄鹄曾将蜀种来。二妙赓酬康济手,横舟句好相推莱。
  • 古诗《天门·两岫如门久不关》 - - 钱闻诗 - - 两岫如门久不关,皆言此路出麈寰。 山人笑道谁曾到,只有烟云空往还。
  • 古诗《吴母叶氏大孺人挽词》 - - 杨万里 - - 发以留宾短,家从教子贫。 班衣奉当署,象服镜湖春。 许穆诗还废,班姑史尚新。 不堪萱草露,也解泣慈亲。
  • 古诗《送赵弘济春试》 - - 张弼 - - 闲说桃花竞笑春,玄都道士又更新。 好携三尺青鸾尾,去扫平津阁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