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戴叔伦的诗 > 晖上人独坐亭·萧条心境外原文及翻译赏析

晖上人独坐亭·萧条心境外

朝代:唐代诗人:戴叔伦时间:2017-04-12
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萝月明磐石,松风落涧泉。
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去住浑无迹,青山谢世缘。

诗人戴叔伦资料

晖上人独坐亭作者戴叔伦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 查看详情>>

戴叔伦古诗词作品: 《巫山高·巫山峨峨高插天》 《过柳州·地尽江南戍》 《将至道州寄李使君》 《感怀·尺帛无长裁》 《别友人·扰扰倦行役》 《泊雁·泊雁鸣深渚》 《送郭太祝中孚归江东》 《新年第二夜答处上人宿玉芝观见寄》 《敬报孙常州二首》 《听韩使君美人歌

晖上人独坐亭·萧条心境外原文及翻译赏析

晖上人独坐亭·萧条心境外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刘监簿第一百三十》 - - 文天祥 - - 秀气冲星斗,壮笔过飞泉。旧游易磨灭,魂伤山寂然。
  • 古诗《台湾八景·岛居多异籁》 - - 高拱乾 - - 岛居多异籁,大半是涛鸣。试向竹亭听,全非松阁声。人传沧海啸,客讶不周倾。消夏清谈倦,如驱百万兵。
  • 古诗《晚钟·梵放忽然寂》 - - 图尔宸 - - 梵放忽然寂,前山闻暝钟。声催斜景入,路隔翠微重。老树警眠鹤,空波迎古龙。予心澹无虑,真欲契禅宗。
  • 古诗《毛给舍宅话旧限韵》 - - 边贡 - - 燕歌声接楚歌声,别恨迢迢苦未平。花少共怜春色晚,风多犹觉暮寒生。十年奔走青山故,万里归来白发明。倚醉不须谈往事,且围残局坐深更。
  • 古诗《湖村八景·双桥柳岸》 - - 徐搢珊 - - 湖西村畔峙双桥,密护双桥柳万条。翠浪堆中寻雁齿,绿阴深处露虹腰。两溪连跨烟为锁,一径弯环霭不销。何羡广陵明月夜,倚栏攀折教吹箫。
  • 古诗《题吴上舍菜根香图》 - - 朱彝尊 - - 齐东老圃吾不如,走马却返长山居。誓辞肥肉大酒社,手握鹤头鸦觜锄。园官日日送菜把,野客时时誇菊菹。閒来插架散签帙,惟有秦馀种树书。
  • 古诗《寄和蔡州田郎中》 - - 无可 - - 遗迹仍留蔡,幽人出汉朝。门深荒径在,台迥数峰遥。岸石欹相倚,窗松偃未凋。寻思方一去,岂待使君招。
  • 古诗《登众妙堂题商学士画雨霁归舟图》 - - 萨都剌 - - 大茅峰顶见日出,烟树云林宿雨收。万里澄江净如练,却从天际识归舟。
  • 古诗《偶成·南山不逢尧舜》 - - 吴伟业 - - 南山不逢尧舜,北窗自有羲皇。智如樗里何用,穷似黔娄不妨。
  • 古诗《与曾侍郎·里巷风和递晓驺》 - - 曹勋 - - 里巷风和递晓驺,高轩见顾识英猷。挥犀唾玉闻乡语,对酒看花话旧游。殊喜故家青玉案,方承大问翠云裘。愿持相业天钧上,箕颍重为第一流。
  • 古诗《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 - - 丘逢甲 - - 台上歌声起半酣,茫茫项定与刘龛。岂真汉厄逢三七,终见尧封暨朔南。誓罢猫仍容武鼠,梦回虎已齧嬴骖。百王道在焚难尽,数典偏怜有籍谈。
  • 古诗《从柯桥夜归郡城》 - - 李麟吉 - - 天影堕湖水,群星拥棹飞。夜深船过少,市远柝传稀。破浪鸥惊梦,随风萤落衣。谁家人不寐,镫火出柴扉。
  • 古诗《偶述·乘田委吏不辞低》 - - 林光 - - 乘田委吏不辞低,五百年来几醒迷。一脉还寻洙泗水,异香流处是曹溪。
  • 古诗《春日早朝·三严望仗正徘徊》 - - 孙合 - - 三严望仗正徘徊,曙色盈盈正殿开。青琐侍香扶日出,紫云护阙拥山来。班联鹓鹭仙官舞,影动龙蛇淑气催。禁秘天颜常咫尺,小臣愿进万年杯。
  • 古诗《赠郭子·下榻留征骑》 - - 申佳允 - - 下榻留征骑,烧灯共客吟。万金烽火信,一夜故园心。韵骨风尘老,交情契阔深。行行须郑重,兵气满山岑。
  • 古诗《次韵答宗涤楼稷辰赠行》 - - 林则徐 - - 岂为一身惜,将如时事何。绸缪空牖户,涓滴已江河。军尽惊飞镝,人能议止戈。华严诵千偈,信否伏狂魔。
  • 古诗《夜坐偶成·盼得垂杨发绿枝》 - - 孔凡章 - - 盼得垂杨发绿枝,向来春色帝京迟。怀人夜永频思酒,遣兴年衰只赋诗。幽恨每从花月起,乱愁犹畏燕莺知。枕衾无计成酣睡,星冷风寒独坐时。
  • 古诗《送志来上人往姑苏谒元曹》 - - 梅尧臣 - - 折取东桥柳,青青向故人。 欲知问馆处,要识旧溪春。 旋洒铜缾水,休沾野寺尘。 吴门逢隐者,必是汉名臣。
  • 古诗《减字木兰花·全真门户》 - - 谭处端 - - 全真门户。静静清清无作做。非易非难。财色无明尽结丹。 真龙真虎。境灭心忘知去处。铅汞相传。交媾须离种种边。
  • 古诗《送楚云上人往南岳刺血写法华经》 - - 齐己 - - 剥皮刺血诚何苦,欲写灵山九会文。 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