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黎廷瑞的诗 > 湖上夜坐·露坐空庭竹四围原文及翻译赏析

湖上夜坐·露坐空庭竹四围

朝代:宋代诗人:黎廷瑞时间:2023-04-05
露坐空庭竹四围,夜深更不掩柴扉。
茫茫云海月未上,苍耳满园萤乱飞。

诗人黎廷瑞资料

湖上夜坐·露坐空庭竹四围作者黎廷瑞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人。度宗成淳七年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 查看详情>>

黎廷瑞古诗词作品: 《东轩白芍药盛开》 《丁丑元夕·袅袅条风至》 《湖上观萤·依依起草际》 《扬州过雪呈祝静得》 《张良·博浪挥椎处》 《蝶恋花·元旦》 《夜读马援传感少游语》 《湖上夜坐·平湖漠漠来孤艇》 《别何复初教授》 《山行二绝·野老相过一笑迎

湖上夜坐·露坐空庭竹四围原文及翻译赏析

湖上夜坐·露坐空庭竹四围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石勒参佛图澄手卷》 - - 叶颙 - - 推恩忘怨沤麻池,便是刘郎就缚时。成败当年人尽识,未应惟有一僧知。
  • 古诗《送吴素斋还淮安》 - - 刘叔让 - - 谁识斋居托意深,翛然不受一尘侵。半窗晴日闲观易,满座秋风静鼓琴。策马已闻辞僰道,扬舲还喜到淮阴。刘伶台下多春色,行乐应知称素心。
  • 古诗《宿山家·空山茅屋夜迟迟》 - - 谢榛 - - 空山茅屋夜迟迟,促织啼寒欲诉谁。少妇灯前事机杼,秋风花尽木绵枝。
  • 古诗《晓起园中·夜雨过山家》 - - 阎学海 - - 夜雨过山家,晖晖下日华。露葵团宿蝶,风柳见藏鸦。邻叟来移竹,儿童学种瓜。始知怀葛俗,幽处未全赊。
  • 古诗《欸乃辞·欸乃情》 - - 田雯 - - 欸乃情,渔父行。渔父有䱷器,罛
  • 古诗《答周给谏兴叔过广陵见怀》 - - 欧大任 - - 渡江忆我鬓萧骚,此地千秋见綵毫。园且谈经帷更下,涛堪起色翰曾操。菰蒲每狎鸥为客,苜蓿犹疑马是曹。近侍只今趋锁闼,西京回首五云高。
  • 古诗《李后主图·泽国中寒岁年晏》 - - 马祖常 - - 泽国中寒岁年晏,沙屿潮痕明石栈。风吹半树野梅发,天上书来问春雁。江南后主丹铅手,画尽冰丝世无有。宫中长昼谏囊稀,媚妩吴娃双进酒。
  • 古诗《除夕·患难思年改》 - - 苏辙 - - 患难思年改,龙钟惜岁徂。关河先垄远,天地小臣孤。吾道凭温酒,时情付拥炉。南荒足妖怪,此日谩桃符。
  • 古诗《沙尔湖矿区口占》 - - 秦鸿 - - 铺天细石半成沙,落日无云不著霞。莫畏连丘竞腾浪,有人烟处有蒹葭。
  • 古诗《次韵再答宾南兼寄陈伯严》 - - 丘逢甲 - - 故乡投足向何门,丁水南来绕古村。华表鹤归山月暗,神州鳌没海涛喧。竞争世界怜天演,寥落中原怆国魂。手把英雄传閒读,眼中多少可儿存!
  • 古诗《开元末童谣·山下一群鹿》 - - 佚名 - - 山下一群鹿,大鹿来相逐。啼杀涧下羊,却被猪儿触。
  • 古诗《山中游仙诗·飘然醉下市楼时》 - - 汪琬 - - 飘然醉下市楼时,过客传观壁上诗。怪杀数行殊黯澹,不知是墨是榴皮。
  • 古诗《正月一日自金州向平利食于山馆次邃庵杨先生韵》 - - 王云凤 - - 村叟供茶不满钟,篝灯人唤野亭东。春寒半落巴山雨,夜静全生汉水风。为客十年书懒看,思家千里梦长通。一身风化浑无补,归去须收耕稼功。
  • 古诗《一叶落·本意》 - - 董以宁 - - 一叶落。正萧索。愁归又被秋牢落。拾来书细蚕,题成唤驯鹤。唤驯鹤。衔去红心阁。
  • 古诗《题米元晖临北苑山水》 - - 吴则礼 - - 平生胸中丘壑,天公乞与覉臣。 要遣毛锥举似,此事儿辈不嗔。
  • 古诗《念奴娇·少年时节》 - - 王庭珪 - - 少年时节,见皇州灯火,衣冠朝市。天汉桥边瞻凤辇,帘幕千家垂地。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 此夜帝里喧传,太平祥瑞,有街头人醉。更值端门新又起,楼阙千兵严卫。朝野多欢,边庭初静,歌舞方腾沸。良宵好景,异时多少遗事。...
  • 古诗《刘养正·韩王孙子何楚楚》 - - 晁说之 - - 韩王孙子何楚楚,不用根源论魏武。 读书射猎固自如,剧谈大笑能尔汝。 为君相遇在东州,与我中分万斛愁。 我归未得君归去,风流应复属曹刘。
  • 古诗《齐郑吟·子产何尝辞郑小》 - - 邵雍 - - 子产何尝辞郑小,晏婴殊不愿齐衰。 二贤生若得其地,才业当为王者师。
  • 古诗《一斛珠·陶陶兀兀》 - - 黄庭坚 - - 陶陶兀兀。醉乡路远归不得。心情那似当年日。割爱金河,一碗淡莫托。 异乡薪桂炊苍玉。摩挲经笥须知足。明年细麦能黄熟。不管轻霜,点尽鬓边绿。
  • 古诗《与萧远上人游少华山寄皇甫侍御》 - - 李端 - - 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 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闲。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