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林则徐的诗 > 壶州以后放言诗寄示奉次·狂魔枉向病身加原文及翻译赏析

壶州以后放言诗寄示奉次·狂魔枉向病身加

朝代:清代诗人:林则徐时间:2020-12-06
狂魔枉向病身加,肯与穿墉尽鼠牙。
古井无波恬一勺,歧途有客误三叉。
带围屡减腰仍瘦,笋束成堆眼已花。
何日穹庐能解脱,宝刀盼上短辕车!

诗人林则徐资料

壶州以后放言诗寄示奉次·狂魔枉向病身加作者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 查看详情>>

林则徐古诗词作品: 《西行过洛叶小庚招入衙斋并赠两诗次韵奉答》 《题梁吉甫舍人载书图》 《题袁介庵太守海塘筹禦图时介庵下世三年矣》 《和嶰筠立春前一日雪韵》 《潘云浦封翁八十寿诗》 《醉菊·襟上新霜映酒痕》 《为家朝觐题其业师郑圆峤处士传后》 《乙巳子月六日伊吾旅次被命回京以四五品京堂用纪恩述怀》 《出嘉峪关感赋》 《塞外绝句·雄关楼阁倚云开

壶州以后放言诗寄示奉次·狂魔枉向病身加原文及翻译赏析

壶州以后放言诗寄示奉次·狂魔枉向病身加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避难还家和外子韵》 - - 吴圣和 - - 世变仓皇奈若何,惊心岁月泪中过。蓉湖浩劫无须问,且共荒村宿旧窠。
  • 古诗《风中柳·闺情》 - - 李蒸 - - 瘦尽蛮腰,更怨却谁辜负。就春光如何消受。强支罗帐,待醒来仍又。倩东君问郎知否。堪怪呢喃,偏向离人穿墉。小风情依然厮守。无端长叹,是处烦乌臼要摇动天涯杨柳。
  • 古诗《樊榭·从来此地隔凡尘》 - - 史浩 - - 从来此地隔凡尘,多是嬴秦避世人。檐外饱闻丹凤味,阶前更看舞麒麟。
  • 古诗《鹧鸪天·良友花笺不复存》 - - 俞平伯 - - 良友花笺不复存。与谁重话劫灰痕。儿嬉未识王纲解,老讶居邻鲜弟昆。人已去,总休论。清朝无事到黄昏。斜风细雨长亭路,且待新来客扣门。
  • 古诗《因书所见·浩浩阴风酿宿霾》 - - 曹伯启 - - 浩浩阴风酿宿霾,道边佛刹记曾来。荞花不识秋光老,犹向桑阴密处开。
  • 古诗《双溪馆·两点文章翰墨星》 - - 白玉蟾 - - 两点文章翰墨星,夜翱双鹤入青冥。楼前为忆张华剑,八百年来无血腥。
  • 古诗《送桓竟陵诗·翰城将孰寄》 - - 卞裕 - - 翰城将孰寄,怀人应斯莅。饯行临高阜,怡衿睦景气。
  • 古诗《挽左宗棠联·古有社稷臣》 - - 张岳龄 - - 古有社稷臣,以死勤事;生平知己感,何日能忘。
  • 古诗《寄惠山鉴长老》 - - 谢应芳 - - 太湖之阳九龙峰,金田蛰尔僧中龙。山头云出野漠漠,石眼泉落声淙淙。呵冰古砚写墨竹,扫雪幽轩看碧松。别来两度岁年晚,祇见梅花信一封。
  • 古诗《读刘苍石广文「半亩轩草」题词》 - - 林占梅 - - 弦歌此日乍闻韶,家世青田溯匪遥。梦得诗篇多典丽,道真气宇本高标。词源倒峡才何大,天马行空势更超。读到风人敦厚处,知君著述富牛腰。
  • 古诗《夜泛·夜静风生歇》 - - 金之玉 - - 夜静风生歇,长江一叶舟。舵随孤月转,帆带众星流。渔火惊飞雁,波光漾宿鸥。晨钟何处起,渺渺皖江头。
  • 古诗《中秋向夕自观生居同刘生小步归草堂月上》 - - 王夫之 - - 秋清犹往昔,老去得从容。檐影分仙桂,珠光浥瓦松。葛巾飞鸟度,霜鬓玉蟾逢。他日酬今夕,云签在别峰。
  • 古诗《论诗六绝句·快心一叙见琴南》 - - 柳亚子 - - 快心一叙见琴南,闽海诗豪林述庵。老凤飞升雏凤健,龙门家事有迁谈。
  • 古诗《过天彭怀昔游》 - - 吕陶 - - 西湖风物似当时,惟有流光去莫追。十四年前植修竹,茂阴如识绕方池。
  • 古诗《西江棹歌词·两头舠子月纤纤》 - - 查慎行 - - 两头舠子月纤纤,愁雨愁风日日兼。过客饱餐江右饭,居人贵买浙西盐。
  • 古诗《鹿耳门怀古》 - - 赵钟麒 - - 我来犹恨百年迟,想见雄风气不疲。今日潮平江已下,狂澜砥柱待伊谁。
  • 古诗《卖花声·戏和友人春思原韵》 - - 潘榕 - - 屈指又花朝。愁绪难捎。东风吹绿柳千条。无怪楼头年少妇,争不魂销。残漏正迢迢。梦也寥寥。春寒独耐可怜宵。料得人儿应未寐,衾拥灯挑。
  • 古诗《瑞香·小槛移秀色》 - - 范成大 - - 小槛移秀色,端来媚禅房。 道人不解饮,醺然醉天香。
  • 古诗《渡江秋怨·秋江平》 - - 权德舆 - - 秋江平,秋月明,孤舟独夜万里情。 万里情,相思远,人不见兮泪满眼。
  • 古诗《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 - 李白 - -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