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徐釚的诗 > 减字木兰花·题兰陵龚节孙种橘小照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题兰陵龚节孙种橘小照

朝代:清代诗人:徐釚时间:2022-10-18
移家罨画。玉女张公曾共话。残醉重扶。爱向霜前看木奴。
此生狂绝。熟读离骚兼射猎。画得千头。也傲山中万户侯。

减字木兰花·题兰陵龚节孙种橘小照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题兰陵龚节孙种橘小照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夜坐·十载长流离》 - - 赵观彬 - - 十载长流离,此来又远客。日月自有照,天地岂云窄。徒怀爱主心,莫试活国策。万事入商量,耿耿灯垂壁。
  • 古诗《四边静·三军倾耳听吾道》 - - 张凤翼 - - 三军倾耳听吾道。须知用兵巧。座上有神师。城中下飞鸟。合:神道设教。兵行诡道他。将惰与兵骄。分明待天讨。
  • 古诗《除夕作·日夜递无隙》 - - 薛蕙 - - 日夜递无隙,此生行且休。即看寸阴戢,遽惜一年周。夙昔好栖遁,至今仍倦游。众皆嗟晚暮,吾独事淹留。天地兵犹满,形骸病未瘳。欲从吴市隐,尚抱杞人忧。偃息信为惬,功名非所求。河清如可俟,徒愿老沧洲。...
  • 古诗《过凤县简主簿徐敏》 - - 程本立 - - 城门人迹没蒿莱,城上青山四面开。土物只看鹦鹉卖,邑人空说凤凰来。三年簿领心如水,十岁儿童瘿似杯。赋得诗成写厓石,欲留姓字刻苍苔。
  • 古诗《道书记房老梅》 - - 徐照 - - 香有竹风知,无尘杂野姿。为怜新白发,重记旧题诗。藓带龙鳞剥,蜂沾蠹屑垂。不来三十载,半树是孙枝。
  • 古诗《寄存省弟武昌》 - - 洪存恕 - - 等閒别我二千里,年少昂昂志有馀。不屑栖身藉竿牍,也应撑腹有诗书。车前奋臂螗宁幸,镜里看头虎不如。要识年来家食稳,菜根犹胜武昌鱼。
  • 古诗《感怀·石径松轩亦自由》 - - 罗隐 - - 石径松轩亦自由,谩随浮世逐飘流。驽骀路结前程恨,蟋蟀床生半夜秋。掩耳恶闻宫妾语,低颜须向路人羞。虽教小事相催逼,未到青云拟白头。
  • 古诗《觱篥吟次赵季文韵赠老伶杜宽》 - - 郑元祐 - - 吴王故宫天早秋,谁吹觱篥城南楼?一吹风生鹔鹴裘,再吹何人敢伊优?曲终引气如刀锼,龙笛凤笙皆不侔。五音喷薄一吸收,玉关泪落定远侯。不独壮士皆回头,杜伶何来自中州。目睫每射车前牛,不以伎业寒飕飕。妙吹觱篥冠名流,嚼宫喷徵无时休。巧如春莺转晓簧舌抽,歘如饥鹘啸树呼高飂。惨如国...
  • 古诗《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 - - 黄机 - - 叹镜中白发,元不向酒边栽。奈诗习未除,客愁易感,剩要安排。浮名任他有命,怕青山颇怪不归来。出屋长松招鹤,绕渠流水行杯。浪驱羸马踏江淮。幽梦苦相催。甚狭路嵚崎,雄心突兀,谁忍徘徊。此事正烦公等,笑曹刘只合作舆台。我自人间屈曲,青云有眼休回。...
  • 古诗《十正月歌·野雪犹未开》 - - 陈恭尹 - - 野雪犹未开,水边与林上,次第送青来。折杨柳,不知思已深,只讶春何久。
  • 古诗《锦钱馀笑·佯狂真佯狂》 - - 郑思肖 - - 佯狂真佯狂,踏碎东风影。一任东风吹,花意乱不定。闹闹人丛中,人人唤不应。借问老先生,莫教是姓郑。
  • 古诗《悼亡·疏慵非坐亦非眠》 - - 许传霈 - - 疏慵非坐亦非眠,絮语明明在耳边。怕说向平家室愿,依然慰藉似生前。
  • 古诗《高阳台·明白梨花》 - - 赵庆熹 - - 明白梨花,昏黄杨柳,生来都会魂消。如雪如丝,一般各度春宵。重门深闭葳蕤锁,只相思梦不关牢。漏迢迢。醒也今朝,睡也今朝。铜盘尚记承红泪,记封题罗帕湿裹鲛绡。愁煞双鳞,何曾信息如潮。人间容易裴航老,盼云英目断蓝桥。尽无聊。酒尽三杯,烛换三条。...
  • 古诗《岳馆·洞壑仙人馆》 - - 沈佺期 - - 洞壑仙人馆,孤峰玉女台。空濛朝气合,窈窕夕阳开。流涧含轻雨,虚岩应薄雷。正逢鸾与鹤,歌舞出天来。
  • 古诗《甘茂修见过·故人怜久别》 - - 李英 - - 故人怜久别,握手慰生平。短剑三江钓,扁舟万古情。窗前飘木叶,沙际落鸿声。且醉垆头酒,何如阮步兵。
  • 古诗《蛾眉七绝·毕竟钟山即蒋山》 - - 吴妍因 - - 毕竟钟山即蒋山,当年王气尚回环。小姑端合青溪住,神曲终迎翠辇还。
  • 古诗《寄李啸村·修竹千竿酒百樽》 - - 吴敬梓 - - 修竹千竿酒百樽,华林江左旧名园。共君相约年年醉,世上升沈安足论。
  • 古诗《烟韵·根窠休访午阴圆》 - - 王夫之 - - 根窠休访午阴圆,斜上幽窗倍可怜。映字不妨遮粉本,谈经适尔点青毡。高秋巳瘦馀清泚,积雨欲消待往旋。晚照乍移莫怅望,还将凤尾舞婵娟。
  • 古诗《莲·五月荷池未见花》 - - 任希夷 - - 五月荷池未见花,但擎馀盖碧参差。 何人唤起凌波步,要见晨妆出晓霞。
  • 古诗《守太和·我本田家子》 - - 徐似道 - - 我本田家子,驱来作长官。 政虽无小异,民却自相安。 静或焚香坐,閒因展画看。 庸人扰之耳,只道太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