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张耒的诗 > 寄参寥·春风入楚乡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参寥·春风入楚乡

朝代:宋代诗人:张耒时间:2023-04-06
春风入楚乡,与子别经岁。
有客过我门,携君尺书至。
昔我出京师,仓皇省家事。
遂令千里别,不一执君袂。
又闻子亦行,杖履若飘驶。
虽成相思诗,欲写不可寄。
飘飘山水梦,时与飞锡值。
乃能以书来,知子犹我记。
浮云随高风,聚散未可计。
迟君冰雪诗,濯我尘埃思。

诗人张耒资料

寄参寥·春风入楚乡作者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 查看详情>>

张耒古诗词作品: 《都梁亭下·金塔青冥上》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别钱筠甫·春灯欲尽晓鸡啼》 《永宁遣兴·国破空陵墓》 《寓陈杂诗·开门无客来》 《次韵苏翰林送黄师是赴两浙》 《乞钱穆公给事丈新赐龙团》 《题东坡卜操作数后》 《二月五日折梅时经雨梅谢矣》 《冬日杂书·短景冰霜地

寄参寥·春风入楚乡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参寥·春风入楚乡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宜照斋·盘峦石城入》 - - 弘历 - - 盘峦石城入,斋宇近东陲。例此延小憩,便因续旧诗。循名当责实,玩义切深思。万理都宜照,民艰照首宜。
  • 古诗《春帖子词·钓鱼剪綵逐华妍》 - - 弘历 - - 钓鱼剪綵逐华妍,晦指昆明竞落笺。可比侍臣都晋昼,鞠躬列坐听招弦。
  • 古诗《季秋晦日岑山寺同山尊拈得归字》 - - 施闰章 - - 清溪孤屿出,倚槛乱帆飞。僧舍成浮舫,人家绕钓矶。寒云终日住,秋色一山归。共是忘机客,行吟到落晖。
  • 古诗《六月十三日寿陈子徽太博》 - - 戴表元 - - 骄云散飞雨,随风为有无。老农终岁日,望施在须臾。平生官田粟,长此礼义躯。置之且勿戚,一饱任妻孥。
  • 古诗《孝昭时童谣·中兴寺内白凫翁》 - - 无名氏 - - 中兴寺内白凫翁。四方侧听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钟。
  • 古诗《夏日雨后·风过云初散》 - - 吴未淳 - - 风过云初散,雨晴花更开。静闻声滴霤,闲看影移槐。茗熟思仝羽,文成愧马枚。休嫌吾室小,犹足话朋来。
  • 古诗《焦山自然庵联》 - - 薛时雨 - - 鹤去难回,留片石孤云,共参因果;我来何幸,有英雄儿女,同看江山。
  • 古诗《为左氏诸孤托钵》 - - 释函可 - - 见说遗经那可凭,敝籯残帙恨层层。修文独取多愁客,乞食还馀未死僧。众口共餐朋友泪,游魂孤照法王灯。明知一粒须弥重,坐视饥号自不能。
  • 古诗《山中寄张子言》 - - 岳岱 - - 独坐空山思五陵,丁香花发又逢春。灯前欲共平生话,月落松窗梦故人。
  • 古诗《五怀诗·孙蕡》 - - 欧大任 - - 仲衍起南海,沧波涌明月。荡荡魏晋风,草昧人文揭。畎亩怀灵荃,侍从久未达。鹏鴳一逍遥,丘园竟澌沫。沉冥古先生,词源在扬粤。
  • 古诗《巴郡人为吴资歌》 - - 无名氏 - - 习习晨风动,澍雨润禾苗。我后恤时务,我人以优饶。
  • 古诗《午窗满成·祇馀僮仆劝加餐》 - - 黄景仁 - - 祇馀僮仆劝加餐,那望园官进食单。门馆昼閒拟饭起,架头随意检书看。
  • 古诗《病后饮十一叔宅同诸兄弟》 - - 王廷陈 - - 川云流苑细,楼月照筵新。弄玉元秦女,淩波本洛神。竹林明积雪,池草暗生春。骨肉情亲夜,深杯慰采薪。
  • 古诗《初冬快晴·大明遗甃已荆生》 - - 胡寅 - - 大明遗甃已荆生,列宿名桥但板横。宅险跨危能几日,空教狐兔饱经行。
  • 古诗《浣溪沙·日日枝头堕粉香》 - - 叶纨纨 - - 日日枝头堕粉香。东君何事苦匆忙。鸟啼花落送韶光。泪蹙翠山情杳杳,闷连青海思茫茫。含颦无语立斜阳。
  • 古诗《鹊桥仙·客怀》 - - 邹祗谟 - - 轻暖轻寒,不晴不雨,辜负韶光九十。落花飞絮两无情,仗千尺游丝作合。涂抹东西,飘零南北。从此扁舟一叶。梦回始觉未归人,恨一点窥人明月。 
  • 古诗《祝英台近·次韵再酬诸君》 - - 林朝崧 - - 听秦乌,看汉月,岁岁此情苦。说甚灯期,窗下短檠炷。少年南陌遗香,旧欢如梦,叹和梦也无寻处。谩怀古,又是柯烂棋残,伊凉换新谱。茸帽梅边,随意插花舞。人生离合何常,明年今夜,更樽酒共论文否? ...
  • 古诗《次萧饶州韵·数椽西郭外》 - - 仇远 - - 数椽西郭外,元不与村居。 官冷谋升斗,头童怯比疏。 莫愁书费纸,肯叹出无车。 也胜焦徵士,蜗牛卧雪庐。
  • 古诗《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 - 龚自珍 - -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 古诗《贻徐生·可能东海子》 - - 齐己 - - 可能东海子,清苦在贫居。扫地无闲客,堆窗有古书。 少年犹若此,向老合何如。去岁频相访,今来见亦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