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刘克庄的诗 > 季父习静哀诗·习静先生子刘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季父习静哀诗·习静先生子刘子

朝代:宋代诗人:刘克庄时间:2023-04-06
习静先生子刘子,新阡即此是标题。
便无华表翔双鹤,不有生刍藉只鸡。
在昔陶潜书处士,从它孟德揭征西。
原头一恸关伦纪,始信彭殇未易齐。

诗人刘克庄资料

季父习静哀诗作者刘克庄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 查看详情>>

刘克庄古诗词作品: 《鹊桥仙·御屏录了》 《留之仙·闻说周仙有后身》 《十绝·即今江表尚恬熙》 《喜雨口号·谷贱如泥未一年》 《征妇词·诗云王赫怒》 《徐偃王庙·仁暴由来各异施》 《记汉事六言·始欲报五世相》 《陆贾·郦烹未久蒯几烹》 《挽黄德远堂长》 《环碧寒甚移宿客邸

季父习静哀诗·习静先生子刘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季父习静哀诗·习静先生子刘子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夫人灵柩至张家湾登舟》 - - 钱载 - - 行行国东出,八月晓星阑。君是乡园返,吾非梦寐看。船樯自风正,湾水未宵寒。已办藏千古,休令感万端。
  • 古诗《闵孝昭送其尊人隐武夷自归广陵赋此以送》 - - 徐熥 - - 送父隐九曲,辞归天一涯。他年同拔宅,此日独还家。别梦萦芳草,征帆过落花。无劳虑甘旨,嵓洞足烟霞。
  • 古诗《三文祠堂七月二日礼成作》 - - 林希逸 - - 明星落处是溪边,回首如今四十年。清晓深衣来会拜,人无少长识师传。
  • 古诗《次韵钱逊叔独鹤图》 - - 吕本中 - - 眼明见此出笼鹤,似我北归辞瘴岚。慎勿低头待收养,人间欣戚尽朝三。
  • 古诗《风雨有感·叶底莺初啭》 - - 陈渊 - - 叶底莺初啭,枝头蝶渐稀。雨馀怜草长,风定恐花飞。迟暮歌终寠,淹留叹式微。更堪西去雁,声逐晚云归。
  • 古诗《汴城铁塔寺·浮屠渺天际》 - - 曹家达 - - 浮屠渺天际,高插断云根。古刹灵光殿,寻幽无寺门。残僧行脚尽,断瓦佛头昏。丈六金身在,何年不坏尊。
  • 古诗《未有吟·未有一分功》 - - 邵雍 - - 未有一分功,先立十分敌。所得无分毫,所丧无纪极。
  • 古诗《柳梢青·子贞招游湖上题酒家壁》 - - 郭麟 - - 如画春城。乍寒暂暖,似雨还晴。梅萼将飞,桃枝欲放,柳色才青。良时令序难并。算者度韶华有情。昨夜初三,今朝寒食,来日清明。
  • 古诗《萧启御史赴山东佥宪以何澄所画云山求题》 - - 杨士奇 - - 宜阳太守多公暇,肆笔云山出潇洒。层峰叠翠凌苍空,英英玉气浮鸿濛。缥缈瀰漫浑无迹,妙逼房山高克恭。山乎云乎定何处,谁结茅屋倚深树。岂无独抱千载心,玩水看山适朝暮。柏台御史抚此图,忆得龙泉江上住。岫幌岩扉意不忘,十载京华未归去。秪今骢马复东行,马上看山向齐鲁。君不见泰岱...
  • 古诗《山庄杂咏·松盖年深雨露滋》 - - 查慎行 - - 松盖年深雨露滋,茯苓琥珀化应迟。太平是物争呈瑞,枯蘖先看出紫芝。
  • 古诗《蜀山雪霁·冻雀无声万籁鸣》 - - 李裕 - - 冻雀无声万籁鸣,六花飞屑遍山城。日高风静寒光敛,留得琼峰映晓晴。
  • 古诗《和阳关曲·柳色年年似渭城》 - - 陈廷敬 - - 柳色年年似渭城,客中相送客中行。一杯酒尽君须去,故遣阳关三叠声。
  • 古诗《阅见·牛女佳期岁一过》 - - 边元鼎 - - 牛女佳期岁一过,都缘迢递隔金河。可怜马上香车畔,只隔珠帘更不多。
  • 古诗《失题·孤臣头白醉钧天》 - - 陈曾寿 - - 孤臣头白醉钧天,莲炬金杯照夜筵。问答玉音犹在耳,凄迷春梦已如烟。肆奸桧贼终遗臭,僭号昌奴岂自全。二十年来家国事,伤心成就一胡铨。
  • 古诗《听莺·雨后千林翠欲流》 - - 卢龙云 - - 雨后千林翠欲流,春馀高柳绿偏稠。迁乔野外声初巧,求友枝间意独幽。闭户不禁司马渴,出门堪并少陵游。笙簧满耳听难尽,徙倚同消万斛愁。
  • 古诗《胡万咸留滞石溪寺》 - - 施闰章 - - 三载难归客,乡书到几封。石城春入梦,江寺雨闻钟。沙碧添新草,云深失远峰。犹馀鹡鸰泪,遗恨楚山重。
  • 古诗《煎茶峰·春山细摘紫英芽》 - - 陈岩 - - 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乳花。六尺禅床支瘦骨,心安不恼睡中蛇。
  • 古诗《言怀·宦途日日与心违》 - - 王禹偁 - - 宦途日日与心违,人事纷纷任是非。 却为游山置行李,渔家船舫道家衣。
  • 古诗《邵山人子俊见过话游梁事》 - - 硕篽 - - 有客担簦过草堂,一尊风雨话游梁。 雁池寂寞芙蓉冷,逢着行人说孝王。
  • 古诗《徐九少尹见过》 - - 杜甫 - - 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 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