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朝诗人 > 鲍令晖的诗 > 近代吴歌·秋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近代吴歌·秋歌

朝代:南北朝诗人:鲍令晖时间:2017-06-13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诗人鲍令晖资料

近代吴歌·秋歌作者鲍令晖

鲍令晖,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出身贫寒,但能诗文。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另有留传下来:《拟青青河..... 查看详情>>

鲍令晖古诗词作品: 《近代吴歌·冬歌》 《近代西曲歌·石城乐》 《丹阳孟珠歌》 《近代吴歌·上声》 《代葛沙门妻郭小玉作诗》 《古意赠今人诗》 《代葛沙门妻郭小玉作诗》 《寄行人·桂吐两三枝》 《近代西曲歌·杨叛儿》 《近代杂歌·浔阳乐

近代吴歌·秋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近代吴歌·秋歌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叠韵·读君制举文》 - - 卢世㴶 - - 读君制举文,一读再三想。王钱吾师乎,许尔嗣其响。
  • 古诗《元夕忆诸弟和沈原约韵》 - - 王立道 - - 灯火楼台皓魄圆,客心何事忆当年。鹡鸰飞处情多绪,鸿雁来时书几传。春夜月如秋夜冷,燕山云与越山连。谁家更奏思归曲,无奈愁肠万丈牵。
  • 古诗《集句联·张颠草圣雄千古》 - - 梁同书 - - 张颠草圣雄千古;焦遂高谈惊四筵。
  • 古诗《梅花为风雨所残三绝》 - - 周紫芝 - - 先生旧日经行处,闻有寒枝笑晓林。便倩东风吹雨去,急携藜杖与僧寻。
  • 古诗《和吴允兆秋草诗》 - - 邓云霄 - - 秋老空嗟百卉腓,愁心此夕转依依。征夫泪落明妃冢,少妇苔侵长信扉。天外关山何处尽?阶前綦履向来稀。红颜渐与群芳歇,来岁王孙归未归。
  • 古诗《古铜鉴歌·轩辕液金作神物》 - - 乾隆 - - 轩辕液金作神物,德合天地明日月。阴阳精气此蕴郁,万八千春岂湮没。丁甲护持魑魅韨,中圆光外绿云蔚。如星重轮丽天阙,四灵五岳卒难核。汉唐俗制气早夺,其祥应不让屈轶,以烛贤奸洞心骨。...
  • 古诗《题画蕙·一干生数花》 - - 柯九思 - - 一干生数花,春风折香玉。持之赠所思,幽人在空谷。
  • 古诗《文昌阁谒筠塘陈公遗像同澹心作》 - - 吴绮 - - 朱甍百尺倚遥天,遗爱曾经六十年。故老漫誇人似昔,当时真觉吏如仙。桑麻原野秋闻鼓,罨画湖山晓泛船。蘋藻托交重自感,几回惆怅白云边。
  • 古诗《之官江左舟中梳头》 - - 杨万里 - - 耐痒呼僮理乱丝,一梳一快胜千篦。是中妙处无人会,合眼垂头到睡时。
  • 古诗《遣兴·醉里乾坤大》 - - 蔡戡 - - 醉里乾坤大,閒中日月长。静观佛理妙,顿与世缘忘。晚景无多日,浮生有底忙。渔翁真得趣,一叶寄沧浪。
  • 古诗《生查子·独自背窗纱》 - - 曹景芝 - - 独自背窗纱,听尽风和雨。新燕一双双,飞过楼头去。杨柳绿堆烟,帘幕无重数。不见捲帘人,添得伤心处。
  • 古诗《课儿联·兰饯凄凄远》 - - 梁鼎芬 - - 兰饯凄凄远;芦吟瑟瑟愁。
  • 古诗《淮南道中·四山蓊郁气朝隮》 - - 曾肇 - - 四山蓊郁气朝隮,晚雨廉纤未有泥。鸭绿几寻塘水浸,鹅黄一段稻秧齐。幽花布地金钱小,野蔓萦林翠幄低。满目淮南风景好,不堪时听子规啼。
  • 古诗《句·茧馆蚕初起》 - - 晏殊 - - 茧馆蚕初起,瑶箱燕未归。
  • 古诗《赠歌者·一声河满遏行云》 - - 马臻 - - 一声河满遏行云,恨逐飞花委路尘。莫道尊前无泪下,听歌不是旧时人。
  • 古诗《送友欧阳公宣之辽东》 - - 王知谦 - - 客中送客恨无涯,强展花笺赋别诗。辽海岁寒应历涉,巴山春暖少驱驰。仲升投笔心先壮,仁贵荣归会有期。后夜相思何处是,柳营风细月明时。
  • 古诗《黎明-在黎明的光线里》 - - 西川 - - 在黎明的光线里,在被迎头痛击以前,众鸟恢复记忆高歌美丽的伙伴在黎明的光线里,在被迎头痛击以前,羊群有了机会溜出肮脏的羊圈有人在黎明的光线里说话:“火就要灭了,有点儿冷而太阳即将升起”而太阳升起以前晦暗的树林里刮着风,这是梦,这是夜雨的杯盏这是神的唯一的通道...
  • 古诗《偶兴·芳兰滋九畹》 - - 杨亿 - - 芳兰滋九畹,萧蒿亦旁植。 威凤翔丹山,鸱枭犹接翼。 雅琴歌南风,蛙鸣不容息。 骊珠媚清川,鱼目光激射。 薰蕕岂同器,云壤自悬隔。 咄咄来逼人,薨薨止于棘。 发迹由屠沽,操心希桀跖。 天形固残毁,吏曹嘗摈斥。 狠羊远刀杌,黠马委衔策。 心同溪壑险,恶比邱山积。 天听本聪明,神道忧正直...
  • 古诗《春晚·春事又无几》 - - 林尚仁 - - 春事又无几,阴晴苦不齐。 久贫交味薄,多病语声低。 落絮行风径,归云度晚溪。 故乡二千里,日夜子规啼。
  • 古诗《秣陵杂诗·栖栖南北感劳生》 - - 钱钟书 - - 栖栖南北感劳生,邱陇田园系客情。 两岁两京作寒食,明年何处度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