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乾隆的诗 > 进舟长河过乐善园戏题一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进舟长河过乐善园戏题一韵

朝代:清代诗人:乾隆时间:2023-04-06
旧园重葺近临河,忆始经营每重过。
早识往来率无暇,向来位置底须多。

诗人乾隆资料

进舟长河过乐善园戏题一韵作者乾隆

乾隆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 查看详情>>

乾隆古诗词作品: 《惠山园·墨妙轩》 《舟过万寿寺·露虫声里岸旋移》 《题纳翠楼·楼名纳翠岂虚言》 《丰泽园演耕·岁举何须习》 《景明楼赏荷·层构巍临内外湖》 《祈谷斋居·微霰虽飘望密零》 《赐直》 《文徵明松阴听瀑图》 《是日宴间复成六韵》 《玉冠峰·一峰高下叠

进舟长河过乐善园戏题一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进舟长河过乐善园戏题一韵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薛世成之官湘潭》 - - 张琦 - - 蓟北三行酒,湖南万里官。平分天上月,独照马前寒。野水摇宫柳,遗民说畹兰。楚乡今大熟,禾黍及征鞍。
  • 古诗《定情曲·薜荔本无根》 - - 屈大均 - - 薜荔本无根,似妾委君身。在地为地锦,在石为石鳞。
  • 古诗《浣溪沙·南京路天桥晚眺。乙亥秋夕》 - - 喻蘅 - - 丽厦摩天第一街。环桥飞架串楼台。通衢凌跨上天阶。徙倚人群喧笑语,骈阗车阵挟风雷。凉蟾萦梦独低徊。
  • 古诗《望江怨·重九前一日与湘弟同用菊字韵》 - - 石洢 - - 东篱菊,酣雨豪风早花簇。寒林秋意秃。预知宣武登临促。黍初熟。莫更问茱萸,恨人肠曲曲。
  • 古诗《秋日对酒江心寺同高石埭作》 - - 朱彝尊 - - 骤雨连山暗,回风病叶飞。入林初缓带,改席忽沾衣。客醉从高枕,川长得断矶。扁舟怜范蠡,虾菜久忘归。
  • 古诗《绝句·江郎好景尽无尘》 - - 顾峵 - - 江郎好景尽无尘,处处晴云映绿蘋。莲浦兰塘舣艇子,花红玉白笑迎人。
  • 古诗《盛夏慰落叶·侪辈曾同竞》 - - 傅义 - - 侪辈曾同竞,高登碧玉枝。当兹全盛日,独汝遽凋时。荣悴何相异,云泥遂已歧。竟无悲与喜,堪幸是无知。
  • 古诗《野店·纵横柯干压茅茨》 - - 王跂 - - 纵横柯干压茅茨,新霁明阴合绿池。舞燕故来穿瓮牖,啼莺不肯出帷枝。家贫延客常过此,村近扶衰伫倩谁。正恃东邻赊得熟,杖头未必有钱携。
  • 古诗《琵琶亭·乐天曾谪此江边》 - - 欧阳修 - - 乐天曾谪此江边,已叹天涯涕泫然。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此去更三千。
  • 古诗《太平天庆观题壁》 - - 郭祥正 - - 听君弹别鹤,别鹤怨离索。何以动乾坤,六月秋霜落。
  • 古诗《表忠观·故里依桑梓》 - - 乾隆 - - 故里依桑梓,崇祠旧表忠。端因识时务,可以号英雄。牛斗犹无孛,江湖终向东。勖哉钱氏族,百世守家风。
  • 古诗《迎銮曲·叠鼓凝笳入禁中》 - - 边贡 - - 叠鼓凝笳入禁中,似闻韶乐奏南风。通明殿敞秋云碧,阊阖楼开晓日红。
  • 古诗《黄螺·肉缩等蜗角》 - - 朱彝尊 - - 肉缩等蜗角,涎腥过蛎房。怜渠一破㱿,也有九回肠。
  • 古诗《忆秦娥·晚步访曹苇坚》 - - 查清 - - 斜桥畔。银丸照破垂杨线。垂杨线。垂垂满地,任侬蹂践。蘼芜碧映溪流浅。槿篱笆护柴门掩。柴门掩,囒囒犬吠,书灯红闪。 
  • 古诗《詹文同学士奉诏求贤以诗见寄次韵答之》 - - 力金 - - 学士求贤亲奉诏,少微光动五云深。相如已出子虚赋,诸葛休为梁甫吟。堂倚九重题白玉,台高百尺置黄金。此行入奏天颜喜,红锦袍成赐墨林。
  • 古诗《卜算子·水浊不宜莲》 - - 金兆蕃 - - 水浊不宜莲,寂寞青溪路。珰羽缤纷宠莫愁,花韵争眉妩。盍共后湖游,弥望皆洲渚。常带岚光树影看,依约凌波步。
  • 古诗《韩淮阴信·仗剑淮阴去复还》 - - 李汾 - - 仗剑淮阴去复还,举头西望识龙颜。堂堂竟握真王印,未害男儿辱胯间。
  • 古诗《石榴·高枝重欲折》 - - 郑獬 - - 高枝重欲折,霜老裂丹肤。 试剖紫金碗,满堆红玉珠。 根虽传大夏,种必近仙都。 题作江南信,人应贱橘奴。
  • 古诗《积雪·一夜萧萧洒竹声》 - - 郭印 - - 一夜萧萧洒竹声,漏水未残天忽明。 初疑落月照东荣,树鸡乌鹊纷纷惊。 起来积雪烂中庭,窪隐污秽悉已平。 海水飞波上栋甍,万瓦堆盐一尺盈。 此身恍若游天京,银楼玉阙争峥嵘。 仙人想见冰霜清,园林草木皆瑶琼。 尊中有酒且细倾,农家活计在深耕, 明年岁事欣已成。且把赋馀养残龄, 天边...
  • 古诗《签判丈以新字韵作长句见赠次韵》 - - 赵蕃 - - 剥啄无嗔叩户频,要听论古诵诗新。 百年风雅久不作,一代典刑今有人。 敢谓投心似胶漆,故知与世若参辰。 如公接物何多得,岂复畏人嫌我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