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秦鸿的诗 > 寄子锋·山窗空虚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子锋·山窗空虚

朝代:现代诗人:秦鸿时间:2023-04-06
山窗空虚,读君旧书。
苦竹敲铿,秋雨入庐。

诗人秦鸿资料

寄子锋·山窗空虚作者秦鸿

秦鸿,字子云,号军持,别署雪泥斋、樗斋、履错堂、小员峤室。1967年6月生,江苏泰州人。毕业于华东工学院机械制造系。曾从事机械工程师、企业管理咨询师、职业经理人等工作。。中..... 查看详情>>

秦鸿古诗词作品: 《再寄庶之·岂堪三岁纆》 《三姝媚·自题词集》 《梦中作·只有一枝梅》 《游仙·扪云深处梦汤汤》 《冬夜据床独酌》 《如玉歌·大围山翠浏水潆》 《品令·于法兄新婚在即届时必有谐谑之礼恐其面嫩讷言因檃括其语代制小词聊充俳优》 《江神子赠郑来鸿》 《菩萨蛮·吴门徐松盦邀咏湖石予独爱延陵李鬼柳“老夫怀抱沧浪月”一阕以为最得风人雅致因用其调续其貂焉》 《晚渡用旧韵·官柳垂堤卸乐哀

寄子锋·山窗空虚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子锋·山窗空虚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红雨亭·半看落蕊半含荣》 - - 弘历 - - 半看落蕊半含荣,邂逅于斯复倚楹。几度未芳几度谢,今朝合撰面开生。
  • 古诗《题唐寅品茶图用辛亥韵》 - - 弘历 - - 满幅题词都作旧,一垆烹茗又成新。擎杯在手微生笑,笑我却为著相人。
  • 古诗《临江仙·鹿虔扆》 - - 汪东 - - 卓女才多含绮思,当时巧遇临邛。素琴张罢翠尊空。兽炉闲炷,相并小楼中。光景忽随情意变,楚天音驿难通。夜来愁听五更钟。隔窗寒叶,零乱舞西风。
  • 古诗《新亭·昔日新亭今则旧》 - - 周师成 - - 昔日新亭今则旧,百年名义只如新。高谈坐上无安石,洒泪尊前有伯仁。对面飞来帆影少,传音吹过羽书频。青天重唤当时月,放下清光照坐人。
  • 古诗《偶题·共说年年白发新》 - - 张鹏翮 - - 共说年年白发新,天涯犹是未归人!盈觞寿酒称重庆,游子应怜衣点尘。
  • 古诗《淮阴冬夜·羁客当寒夜》 - - 赵完璧 - - 羁客当寒夜,惊魂自不眠。风帘清寂寂,霜月冷娟娟。衰鬓淮阴道,归心岁暮天。敝裘拥独坐,谯鼓暗云川。
  • 古诗《醉题·坎止流行五十秋》 - - 陆游 - - 坎止流行五十秋,胸中不解著闲愁。浩歌野渡惊云起,狂舞空庭挽月留。性本自然憎截鹤,器非大受愧函牛。平生最爱严滩路,早晚貂裘换钓舟。
  • 古诗《鹤·毛骨珊珊白雪清》 - - 宋无 - - 毛骨珊珊白雪清,千年世上顶丹成。晴飞碧落秋空阔,露立瑶台夜月明。仙岛云深归有信,天坛花落步无声。时来华表何人识,依旧翻身上玉京。
  • 古诗《读故友徐幼文诗集有怀》 - - 周砥 - - 欲与评诗恨久违,楚云吴树两依微。读阑北郭平生稿,秋晚空斋掩落晖。
  • 古诗《读弇州山人集》 - - 胡应麟 - - 锦帙牙签次第开,披襟山色满兰台。初成汉苑然藜业,尽压梁园授简才。一字霜风犹缥缈,千章河汉转徘徊。相思几夜瑶华切,肯惜如椽借草莱。
  • 古诗《招韬光禅师·白屋炊香饭》 - - 白居易 - -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 古诗《客至·空山云物自相仍》 - - 汪荣宝 - - 空山云物自相仍,佳客经过得未曾。少别各惊双鬓改,新诗且庆百篇增。时危万口嗟兵食,地迥孤怀乐友朋。归去不嫌村路晚,一杯试共对秋镫。
  • 古诗《过杜家庄·山老频邀客》 - - 何景明 - - 山老频邀客,茅茨隔暮烟。闻鸡度绝峤,立马看飞泉。种柳非无地,栽麻亦有田。谋生今已定,不用卜居篇。
  • 古诗《雪中过伊南·低阴漠漠水漫漫》 - - 李处权 - - 低阴漠漠水漫漫,杨柳如丝不忍看。见说山前风更恶,杏花无处避春寒。
  • 古诗《踏莎行·赠左笏丈》 - - 陈曾寿 - - 影塔秋杯,裛花春袂,年时题遍僧廊字。再来何事断经过,残妆难洗红巾泪。莺乱朝慵,乌啼残醉,相思一点凭谁寄。那堪飞絮认萍根,依然帘幕无人地。
  • 古诗《贞元宫词·贞元法曲被宫悬》 - - 石宝 - - 贞元法曲被宫悬,绛䌌莲冠待管弦。惟有宋家兄弟别,各簪彤笔御帘前。
  • 古诗《少年游·题杨柳岸晓风残月图》 - - 曹慎仪 - - 帆影横江,蝉声咽暮。秋色满长亭。无限离愁,樽前怕听,一曲按秦筝。凄凉今夜知何处,魂断酒初醒。两岸垂杨,半弯残月,又带晓风行。
  • 古诗《点绛唇·秋柳》 - - 陶淑 - - 可奈秋深,西风斜日荒城晚。萧萧浅浅。几里乡关远。添个寒鸦,免得愁无伴。凭谁管。水村山馆。别恨同长短。
  • 古诗《杂兴·高士亦主簿》 - - 汪晫 - - 高士亦主簿,漫士可一笑。 轻云出岩阿,皎月生海峤。 官曹无公事,老木有鹤叫。 侯已诗道尊,时亦参众妙。
  • 古诗《元夜曲·束素施玄绀发光》 - - 黎民表 - - 束素施玄绀发光,暗尘偏逐越罗香。 内庭不放金莲炬,只恐蛾眉妒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