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屈大均的诗 > 菊·霜催苞蕊熟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霜催苞蕊熟

朝代:清代诗人:屈大均时间:2023-04-06
霜催苞蕊熟,未吐已芬芳。
不忍同秋草,惟知媚夕阳。
粉多嫌太白,金重爱纯黄。
朵朵从篱落,谁争处士香。

诗人屈大均资料

菊·霜催苞蕊熟作者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 查看详情>>

屈大均古诗词作品: 《弄琴有怀石斋翁·秋声空外起》 《古意·面脂调藁本》 《所见·马上两蛾眉》 《出京江口·至此风涛阔》 《捕蟹辞·虎门潮水接牂牁》 《古意·柳花下阶砌》 《咏马伏波·麋冷双女自为王》 《怨歌·与欢百年期》 《席上赠叶仙·吹人无那素馨风》 《晚菊·岂为尊无绿

菊·霜催苞蕊熟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霜催苞蕊熟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山水横披·渔翁袖手空舣棹》 - - 宋褧 - - 渔翁袖手空舣棹,琴客攒眉欲绝弦。惟有群僧无俗恨,乱山孤寺静谈禅。
  • 古诗《寄题宣和重楼合喜图》 - - 郑真 - - 乌雀春喧喜事重,天香国色倚东风。宫车北望滦阳去,锦绣繁华一梦中。
  • 古诗《菌阁·岩架菌芝阁》 - - 张雨 - - 岩架菌芝阁,榜题松雪扉。云来画檐宿,龙向墨池归。对几琴三叠,倚阑山四围。仙灵能夜降,应得㖟玄机。
  • 古诗《寄计甫草·竹西歌吹近如何》 - - 朱鹤龄 - - 竹西歌吹近如何,犹忆当年醉绮罗。见说物华仍盛丽,岂无陈迹感婆娑。芜城蔓草愁中度,隋苑荒烟乱后多。知尔赋才明远敌,江邮先寄慰渔蓑。
  • 古诗《周室·风满珠帘月殿凉》 - - 耶律铸 - - 风满珠帘月殿凉,水纹珍簟浪生香。翠钗飞燕绕春梦,宝镜舞鸾呈晓妆。空自不来行暮雨,为谁无语背斜阳。含情拟绝淩波路,未分莲花是六郎。
  • 古诗《郊居杂咏·松姿鹤性自宜閒》 - - 范祖禹 - - 松姿鹤性自宜閒,天与幽奇避俗喧。谢客风流临海峤,秦人歌啸入花源。
  • 古诗《崔公子景称竹楼图》 - - 洪亮吉 - - 三尺寒檠七尺床,阿三曾共捉迷藏。落来画里还相识,为我窗西补夕阳。
  • 古诗《句·三君赫奕今谁在》 - - 汪藻 - - 三君赫奕今谁在,百谪风流故自贤。
  • 古诗《升天行·上智保冲淡》 - - 曹勋 - - 上智保冲淡,练气固形质。精神藏杳冥,独照出寂默。三气俱混同,求死不复得。其次崇真功,立言与立德。轩后御飞龙,旌幢焕晴碧。杨许奉丹书,凌空佐天职。董奉乘云舆,秦女跨文翼。茅山与荆山,遗踪宛如昔。旌阳与刘安,鸡犬翔真域。清虚王陵孙,巍巍膺九锡。云表鸣箫笳,仗卫严霄极。即事非荒...
  • 古诗《浔阳晓渡·江上寒云敛晓晖》 - - 林大春 - - 江上寒云敛晓晖,一年两度照征衣。离人日日怀燕塞,何事孤鸿犹未归。
  • 古诗《制观梅服·吴丝清迥玉生光》 - - 伍瑞隆 - - 吴丝清迥玉生光,裁作观梅世外装。粗拙未妨田舍气,独防薰着麝芸香。
  • 古诗《丁酉生日·今年五月冷非常》 - - 方回 - - 今年五月冷非常,拥袖无聊一老尪。应俗但宜司马好,全生不必次公狂。绛人甲子差相近,皇考庚寅暗自伤。病酒客楼听泥屐,愁边更用雨淋浪。
  • 古诗《童年理趣偶拾》 - - 刘家传 - - 柳下棚阴布杀机,钩穿蚯蚓线悬之。浮标一动微波起,便是塘鱼上钓时。
  • 古诗《红石榴·丹若枝枝越女家》 - - 屈大均 - - 丹若枝枝越女家,红争一朵髻边霞。煎成药饼须千叶,捣作香脂费几花。倾向玉盘新滴沥,移来金谷旧纷葩。水晶千子怜如一,浸液霜滋似露华。
  • 古诗《从军行·寥天霜色暮凄凄》 - - 胡应麟 - - 寥天霜色暮凄凄,无定河边落日低。欲问轮台前去路,黄云白草遍辽西。
  • 古诗《送唐道士游南岳》 - - 沈辽 - - 潇湘一片云,翩翩上南岳。不依涧底石,欲引瑶台鹤。乘风出崖峤,带月萦林薄。若会洪崖生,为求金鼎药。
  • 古诗《宫怨·裁成纨扇拟修容》 - - 毛奇龄 - - 裁成纨扇拟修容,曾赐昭阳系臂红。一自上皇巡幸去,空留春燕锁南宫。
  • 古诗《表兄王俊夫客当涂以古诗见寄赋此奉谢》 - - 徐瑞 - - 自叹离群淹在兹,诗来一读一相思。人言毛遂早成事,我怪何蕃久不归。灯火十年俱旧梦,江湖万里有新知。秋风萧飒蘋花老,目断晴云片片飞。
  • 古诗《沪上逢几道有诗酬之》 - - 陈宝琛 - - 桑田三变休龙斗,海上连宵重说诗。此事可怜成古调,馀生相对看枯棋。村夫食粟能无健?世路回车又有歧。岁晚卖文充市隐,水乡丹橘问归期。
  • 古诗《遣兴·扫尽衣尘喜不胜》 - - 陆游 - - 扫尽衣尘喜不胜,村居终日醉腾腾。 闲投邻父祈神社,戏入群儿斗草朋。 幽径有风偏爱竹,虚堂无暑不憎蝇。 悠然又见江天晚,隔浦人家已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