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王醇的诗 > 开元寺送朗道人祝发庐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开元寺送朗道人祝发庐山

朝代:明代诗人:王醇时间:2023-04-07
芳草萋迷闭曲房,竹床芸帙一灯光。
常悲逝水因除发,偶看浮云遂别乡。
烟月待吟开远岸,江妃闻梵礼孤航。
净心好过东林寺,寻向莲花印旧香。

诗人王醇资料

开元寺送朗道人祝发庐山作者王醇

王醇。字先民,扬州人。曾经周遍游历吴、越一带的山水。参访一雨禅师,从之受优婆塞戒。并居住在山上,每日诵持《法华经》。后来回到扬州,居住于慈云庵,虔诚修行净土法门,并将居住之处题名为宝栖。临命终..... 查看详情>>

王醇古诗词作品: 《秋夜次栝斋中坐雨》 《松下·莫言斯坐易》 《花溪春暮·苍苍烟屿西》 《虎丘山后访张叔维》 《微月照疏雨》 《湖园访王修微》 《逢黄改之归自辽难》 《忆·前期知己绝》 《寄吴社二三诗僧》 《日珥录·铁岭将军载辎重

开元寺送朗道人祝发庐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开元寺送朗道人祝发庐山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戏赠文学·问瘼前头感几人》 - - 李奎报 - - 问瘼前头感几人,旧衔幽怨倒伤申。威霜已束贪夫手,褒衮偏加洁吏身。软话何时重耸听,孤怀无处得深陈。归朝若借雌黄论,白首堪叨两制臣。
  • 古诗《簳山晓发经行福泉过青龙》 - - 陆深 - - 画船春尽水云和,晓梦中间十里过。山色拥螺澄海雾,溪流如带绾江波。逢人每问三三径,对酒遥闻款款歌。最爱凌空凭雁塔,何妨此地著渔蓑。
  • 古诗《廨舍乃潘阆巷而俗讹为潘堂其地亦俞氏青士园也作诗记之》 - - 李洪 - - 寓屋诗人巷,携锄青士园。琴书能自足,车马绝无喧。松顶凌云秀,蕉心听雨繁。幸无官长骂,稚子且应门。
  • 古诗《西园夜饮·古树带烟萝》 - - 陈式琜 - - 古树带烟萝,池塘生绿波。名花槛外见,修竹水边多。名士持觞酌,佳人联袂歌。留连尽一石,休问夜如何。
  • 古诗《春山山馆旅怀》 - - 罗邺 - - 山馆吟馀山月斜,东风摇曳拂窗花。岂知驱马无闲日,长在他人后到家。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灯前结束又前去,晓出石林啼乱鸦。
  • 古诗《潭柘寺读书·读书潭柘巅》 - - 李奇玉 - - 读书潭柘巅,身在白云里。开轩豁远眸,风瀑洗心耳。古木挂青蛇,云是二龙子。下方钟磬馀,僧寮各栖止。山童剔残灯,扫叶烹泉水。阒然群籁寂,明月射窗几。
  • 古诗《集汉碑联·兰石之姿》 - - 梁章钜 - - 兰石之姿,清少之行;圭璋其质,芳丽其华。
  • 古诗《飞狐·舞毒山中誇巨蟒》 - - 赵立 - - 舞毒山中誇巨蟒,问经岩下化灵狐。不知昨夜飞鸣处,曾报溪翁到此无。
  • 古诗《史梦兰·瑞霭溢千重》 - - 崇星槎 - - 瑞霭溢千重,鹤算长延,星辉宝婺;韶光逢九十,兕觥称祝,春满瑶池。
  • 古诗《寄题赵㞦承事戏綵堂》 - - 苏辙 - - 春晚安舆遍浙东,永嘉别乘喜无穷。橐装已笑分诸子,吏道何劳问薛公。堂上寿樽诸掾集,室中禅论衲僧通。兴阑却返林泉去,幕府长留孝弟风。
  • 古诗《登飞来·步入飞来兴不稀》 - - 梁维栋 - - 步入飞来兴不稀,洞灵仙侣此中归。犀沉锁没川仍媚,猿去环空石自辉。帝子春深书寂寂,祠臣碑堕草菲菲。细思万象俱尘劫,那似淩空一锡飞。
  • 古诗《即事·壮志摧颓貌亦衰》 - - 楼钥 - - 壮志摧颓貌亦衰,岂知官舍傍岩隈。此身不是京尘里,饭了沿山看腊梅。
  • 古诗《岁莫江南四忆》 - - 吴激 - - 瘦梅如玉人,一笑江南春。照水影如许,怕寒妆未匀。花中有仙骨,物外见天真。驿使无消息,忆君清泪频。
  • 古诗《题长安酒肆壁三绝句》 - - 钟离权 - - 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
  • 古诗《秋日锦樱为继卿作》 - - 赵孟頫 - - 灼灼庭下花,霜馀发春妍。众卉方具腓,秾芳独嫣然。主人远方来,一笑清尊前。植物岂无情,有开容必先。造化寓深意,嘉与后人传。
  • 古诗《柳枝词·画桥南北水连天》 - - 韩琦 - - 画桥南北水连天,才听莺声又晚蝉。长使离魂容易断,春风秋月自依然。
  • 古诗《上林殿·林氏家藏万帙书》 - - 徐积 - - 林氏家藏万帙书,五船便可当五车。别顾客舟施坐榻,更谋官舫作行厨。写时教子烘青竹,读处呼童捉蠹鱼。悔不早知都借取,终身挟策灌园蔬。
  • 古诗《紫微山用唐人韵》 - - 彭孙贻 - - 山幽人思静,钟磬远依微。池影花新沐,茶烟雨不飞。僧閒扪鹤虱,云绉上棕衣。孤坐看馀霁,斜阳独鸟归。
  • 古诗《新秋杂诗·承光松栝郁苍苍》 - - 黄浚 - - 承光松栝郁苍苍,玉瓮临阶佛负墙。借与温公呼独乐,可怜洛蜀费平章。
  • 古诗《游洞霄山》 - - 陈律 - - 白日黄尘客路迷,偶寻幽事入烟扉。 云行翠岫鹤争舞,月落青林人未归。 自喜身心无世系,愿从岩谷谢朝衣。 祥光洞口仙题在,读罢令人悟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