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弘历的诗 > 昆明湖泛舟观荷之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昆明湖泛舟观荷之作

朝代:清代诗人:弘历时间:2023-04-08
西湖花较东湖盛,六棹因之过练桥。
香世界中清净色,尽游汗漫不知遥。

诗人弘历资料

昆明湖泛舟观荷之作作者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 查看详情>>

弘历古诗词作品: 《独乐寺·高阁耸云红》 《静室口号·一岁之间偶一来》 《雨·彻夜问云薄》 《春·触目意訢訚》 《金山妙高台和苏轼韵》 《北郊礼成回跸御园即目成咏》 《月山·远岸高低列假山》 《命蠲缓福建各府州县钱粮诗以志事》 《留佳亭·西湖山居额留馀》 《澄虚榭·水榭额澄虚

昆明湖泛舟观荷之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昆明湖泛舟观荷之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何悫人守维扬力战赴井死》 - - 邵梅芬 - - 毅魄留天地,悲歌感大招。起兵因北阙,誓死在南朝。白日明金井,黄金葬宝刀。千年仍旦暮,青史重云霄。
  • 古诗《送舍弟敬美北上》 - - 王世贞 - - 春星罗广陌,熹微依徵传。雄鸡无停号,炯尔天地旦。浮阴忽来滋,焉能长清汉。脩条未易材,微萌无难蔓。送客各自媚,谁当发浩叹。仕宦恒苦晚,行乐恒苦短。所以邴生秩,往往不待满。...
  • 古诗《李夫人歌·影耶形耶》 - - 黎景义 - - 影耶形耶,谛而视之,嗟胡被羞其弗行。
  • 古诗《赠邓总戎镇贵阳》 - - 王弘诲 - - 开府英声动要荒,宁边曾伏粤南王。旌旗半掩盘江日,组练遥飞桂岭霜。八载勋高班定远,二碑名纪杜当阳。功成露布报天子,封拜何时下夜郎。
  • 古诗《诗·七十馀岁老朝郎》 - - 郭祥正 - - 七十馀岁老朝郎,曾向元祐说文章。如今白首归田后,却与杨姝洗杖疮。
  • 古诗《忆馀杭·长忆龙山》 - - 潘阆 - - 长忆龙山,日月宫中谁得到,宫中旦暮听潮声。台殿竹风清。门前岁岁生灵草,人采食之多不老。别来已白数茎头,早晚却重游。
  • 古诗《题米元晖画云山图》 - - 吴全节 - - 溪上青山过雨浓,分明倒满玉芙蓉。令人却忆匡庐顶,百丈银河下碧峰。
  • 古诗《山中岁暮怀友》 - - 张家珍 - - 王孙当岁暮,迟滞故园归。五老峰头住,悠然歌采薇。閒脩高士传,常着比丘衣。独有罗浮侣,同看春草肥。
  • 古诗《萧何·相国人誇佐沛公》 - - 徐钧 - - 相国人誇佐沛公,收图运饷守关中。不知用蜀为根本,此是兴王第一功。
  • 古诗《西河·旧内》 - - 王翃 - - 环兽齧,金铺低亚双列。苍藤束甃冷朝光,坏宫春雪。阳和吹转夜来风,轻烟黯淡相接。层城锁,遣构绝。离坡玉树多折。何人学圃禁垣中,甲蔬青叠。别僧骑马入红尘,惊看御道驰蹀。石移柱础叹故业。忆龙潜藻井华节。寥落只今俱尽。止多情淮水西流呜咽。清影犹沉。当时月。...
  • 古诗《望江南·婺源好六章选五》 - - 汪玢 - - 婺源好,况味说人文。朱氏佳城环绿树,天官老宅溢清芬。傩舞大招魂。
  • 古诗《桂树·高干丛丛起》 - - 王弘诲 - - 高干丛丛起,修枝袅袅垂。个中清隐意,不令小山知。
  • 古诗《咏梅花·笑颜如玉为谁开》 - - 乌斯道 - - 笑颜如玉为谁开,绿发仙人倚石台。昨夜雪晴天似水,直教明月为徘徊。
  • 古诗《武陵道中·小艇溪头杨柳深》 - - 毛绍龄 - - 小艇溪头杨柳深,高飞独鹤伴孤琴。落花流水桃源洞,知有秦人何处寻。
  • 古诗《金山·十年思胜地》 - - 熊赐履 - - 十年思胜地,此日试登临。海气侵云湿,江光带雨深。宁堪方外想,粗了未来心。倚槛频恣眺,阴风动客襟。
  • 古诗《吴江·系缆江头日脚沈》 - - 李纲 - - 系缆江头日脚沈,鲈肥酒美只孤斟。长桥千步风涛稳,横笛一声烟水深。契阔离亲宁素愿,迂愚报国祗丹心。远游自是男儿事,更把离骚细细寻。
  • 古诗《和李粹伯·不多风雨已秋容》 - - 王质 - - 不多风雨已秋容,惨澹斜阳湿晚红。长忆蘋风过归雁,更思烟浪拍垂虹。未应堂上烛能灭,所愿樽中酒不空。卷雪楼前卸帆日,却从天际望吴中。
  • 古诗《买陂塘·曝书》 - - 邓潜 - - 便藏书也遭天妒,霉痕斑上多少。篇篇皱作残花片,只待仙蟫餐饱。烘不了。且晾遍风檐摩抚同娇小。轻潮渐燥。看暖入签幐,润消芸案,一架夕阳好。横流世,谁把遗经独抱。自家间亦非笑。饥来空晒便便腹,也共案萤枯槁。书带草。算只有不其山下堪娱老。收成几套,笑叶叶晴窗,蚕丝自缚,新咏又...
  • 古诗《送子贞兄归辽阳》 - - 王庭筠 - - 青峭江边玉数峰,烟梳雨沐为谁容。到时为向山灵道,归意如君一倍浓。
  • 古诗《赴京参加丁玲追悼会并雪峰研讨会南归机上作》 - - 金鉴才 - - 曲折文场论未公,依然李白杂桃红。莎菲作据堪兴狱,卢代成灰不算功。徒使英雄垂涕泪,总教瓦雀占春风。飞行远出嚣尘外,眼底人间一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