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杨柔胜的诗 > 哭相思·旦原文及翻译赏析

哭相思·旦

朝代:明代诗人:杨柔胜时间:2023-04-08
旦:心如刀割泪如珠。只恨爹爹见识迷。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过死别与生离。

诗人杨柔胜资料

哭相思·旦作者杨柔胜

杨柔胜,字新吾,武进人。生卒年及生平均无考,约明神宗万历初前后在世。工作曲,著有传奇《绿绮记》一本,《曲录》谱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 查看详情>>

杨柔胜古诗词作品: 《称人心·生上》 《山坡羊·旦》 《五更转·生》 《皂罗袍·外》 《好姐姐·外》 《红衲袄·贴》 《桂枝香·老旦》 《风入松·外上》 《刮鼓令·老旦》 《猫儿坠·贴

哭相思·旦原文及翻译赏析

哭相思·旦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澹吟室·溪上书轩朴而野》 - - 弘历 - - 溪上书轩朴而野,精良笔研候吟挥。弗矜材藻归于澹,五字吾宗陶与韦。
  • 古诗《九日偕兄弟登少岷山作》 - - 李超琼 - - 茱萸红熟霜天晓,兄弟曾无一人少。秋光满地出家园,万仞峰头看浩渺。我家正对少岷山,山作屏风几叠环。雨翠睛岚都在望,廿年惜未一跻攀。年来踏倦锦城路,一棹南旋秋欲暮。联床睡起携樽行,立石渡头截江渡。是时天气久晴朗,稻孙刈尽郊原敞。不须纡道绕溪唇,径越梯田上崖掌。绿崖一线羊...
  • 古诗《寄题鲁如晦需堂》 - - 王之道 - - 鲁僖有贤裔,家在吴江东。宏词与奥学,浩渺江无穷。魁然栋梁姿,久困荆棘中。抱能未施邦,殆与张籍同。人皆盲于心,我目昏不矇。而君乃勇退,奉祠环堵宫。筑圃号通隐,花竹罗青红。郡山涌其前,湖光湛冲瀜。日哦松菊间,志气骄王公。客来醉需堂,饮食沾奴童。嗟予老且倦,齿豁仍头童。田芜未能...
  • 古诗《水居漫兴·山人别无妄念》 - - 高攀龙 - - 山人别无妄念,三余两饭便足。穜成百树梅华,此是穷奢极欲。
  • 古诗《寄赠温侍御温前今按蜀楚有声特申巨济之望云》 - - 陈子壮 - - 华发勋名豸角冠,驱驰骢马慰加餐。兵戈况复诛求尽,楚甸何如蜀道难。乔木始闻游女咏,铜鞮多称里儿欢。当筵合罢南征曲,都入升平乐事看。
  • 古诗《赠惟了侍者·雪中僵卧不须悲》 - - 陆游 - - 雪中僵卧不须悲,彻骨清寒始解诗。一等人间闲草木,月窗君看早梅枝。
  • 古诗《忆山·闲处无人到》 - - 姚合 - - 闲处无人到,乖疏称野情。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泉引窗前过,云看石罅生。别来愁欲老,虚负出山名。
  • 古诗《挽彭玉麟联·勋望炳日星》 - - 喻俊文 - - 勋望炳日星,廊庙江湖,为宦途初开一局;大名垂宇宙,功臣儒将,与书画并重千秋。
  • 古诗《过荒村有所忆》 - - 米调元 - - 春野旷无际,兴来惟独行。偶经流水径,时听落花声。草宿田庐换,云浮身世轻。机心息已久,麋鹿不须惊。
  • 古诗《和于湛之海上原韵》 - - 张煌言 - - 黄埃胡骑猎桑乾,长狄笳声九塞寒。金雁俄从别殿识,铜驼几向故宫看!星槎飘泊留旄节,云树依栖拂羽翰。不是孤臣甘浪迹,曾将独茧著渔竿。
  • 古诗《和左司元郎中秋居》 - - 张籍 - - 闲来松菊地,未省有埃尘。直去多将药,朝回不访人。见僧收酒器,迎客换纱巾。更恐登清要,难成自在身。
  • 古诗《童使君邀游清源山同蔡中丞王符卿》 - - 林大春 - - 风烟万里入南台,槛外诸山次第开。北海张筵缘福地,西京留客尽仙才。凄清虎啸林间出,绕缭鸾笙天际来。为问昔人栖隐处,飞霞此去有蓬莱。
  • 古诗《有怀·蓬山梦泽两模糊》 - - 胡绳 - - 蓬山梦泽两模糊,秋菊春兰事已殊。浩荡江湖流日夜,相忘犹胜沫相濡。
  • 古诗《次韵子由舍人先生追读迩英绝句》 - - 张耒 - - 恭默谁聆金玉音,陶甄万物付无心。君王好学真天意,忧国论思不厌深。
  • 古诗《和曾令绰资政西湖见贻》 - - 韩维 - - 虎节尝三换,琳宫亦再来。白添新鬓发,红识旧亭台。酒为迎寒好,花应趁暖栽。但愁衰谢意,未到已思回。
  • 古诗《寄舅·老舅近何如》 - - 王守仁 - - 老舅近何如,心性老不改。世故恼情怀,光阴不相待。借问同辈中,乡邻几人在?从今且为乐,旧事无劳悔。
  • 古诗《送酂县董明府之任》 - - 于武陵 - - 南北行已久,怜君知苦辛。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
  • 古诗《送人归陜西》 - - 朱翰 - - 从容文彩压骚坛,江海逢君始识韩。白社清风幽赏集,青山明月异乡看。乾坤故态双蓬鬓,鱼鸟閒情一钓竿。归去长安寻旧隐,任教先达笑弹冠。
  • 古诗《铭恩八章·嗟我亦沦落》 - - 姚燮 - - 嗟我亦沦落,清时作废人。未工巴里操,枉负帝乡春。映路多新柳,看衣有旧尘。愿为偕隐计,钓石在江漘。
  • 古诗《地炉煨芋·地炉煨芋足充饥》 - - 叶颙 - - 地炉煨芋足充饥,凉薄家声胜富儿。李密懒残风味在,寒灰冷火澹相知。